李卫红
贵阳市长江医院,贵州贵阳 550000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较为常见的临床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对该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现将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以及护理措施建议报道如下。
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实行分娩手术的产孕妇共526例,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有10例,占总分娩数的1.9%,年龄20~38(27.22.6)岁。其中,初产妇有7例,经产妇有3例;单胎妊娠有10例,双胎妊娠有0例;出血量为500~1000 mL的有8例,出血量为1001~1500 mL的有1例,出血量>1500 mL有1例。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1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产后出血的测量,则采用称重法和面积法结合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1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因素,有6例,占60%;其次是胎盘因素,有2例,占20%;再次是软产道损伤因素,有1例,占10%;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一个因素,有1例,占10%。此外,通过对526例产孕妇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年龄因素也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本文研究范围内,有10例产后出血的出血原因为宫缩乏力,占总数的70.56%。宫缩乏力致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异常,从而导致了产后出血。
胎盘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第二位因素。临床资料显示,有前置胎盘症状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前置胎盘症状的产妇。其次,胎盘胎膜剥离不全、胎膜残留、胎盘植入等因素也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巨大胎儿、急产、瘢痕产道等因素会引起产妇软产道损伤甚至撕裂,在此情况下引起产后出血。此外,在分娩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产道深部血管组织损伤,往往也会引起产后出血,且此种出血较为严重不易控制。
根据临床资料,年龄因素也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根据统计,在收治的共10368526位孕产妇中:年龄大于35岁的孕产妇有79例,其中出现产后出血的有8例,在79例中占比10.13%;年龄≤35岁的孕产妇有447例,其中出现产后出血的有2例,在447例中占比0.45%,可见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比率远远大于非高龄孕产妇。笔者认为高龄产妇自身的器官恢复能力、子宫肌纤维弹性、免疫能力有所降低,这些会导致孕产妇宫缩乏力。
针对产后出血,相关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三个方面内容。
在产前护理方面,要加强对患者分娩期的观察,做好宣教、心理护理、理解沟通等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孕产妇的信心,并及时做好孕前检查等基础护理工作。
在产时护理方面,积极预防宫缩乏力等症状,密切观察产程进度及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滞产、急产等病症发生,同时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的出血量,若2 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 mL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辅助给予正确合理的药物。
在产后护理方面,首先要根据各种引起出血的原因进行止血;其次还要做好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防治,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并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在产妇停止出血后,还应指导产妇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其会阴清洁,预防感染。
分娩期是围产期最为关键的时刻,在此期间,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在孕产妇的保健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症状,准确估计产后出血的发生,一方面,要在产前、产时、产后三个时间维度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能够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对产孕妇做好相关的宣教和沟通工作,增强产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和畏惧情绪,从而为进一步的诊疗打下良好基础。
[1] 郭惠赟.255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97-98.
[2] 彭国庆,何春花,田焱.异常阴道镜图像对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的价值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9):992-994.
[3] 王芬芬.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6):2206-2207.
[4] 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8-220.
[5] 何永清,王永红.基层医院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回顾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