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1]。而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因其免开胸,微创伤,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2]。PCI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共220例,男性150例,女性7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56.7±7.9岁,既往多有长期吸烟史,其中92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表现,如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有些还伴随精神紧张、焦虑甚至恐惧。
2.1 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宣教 PCI在我国尚未普及,并有创伤性,多数患者对该技术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思想顾虑。有资料显示,实验组(实施详细的术前指导)术后局部血肿、尿潴留、拔管后血压明显降低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前指导)[3]。调查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确有焦虑存在,而且较为严重[4]。因此,系统的术前教育和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焦虑,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关心安慰患者以解除或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必要时手术前应用镇静剂。
2.2 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2.3 皮肤准备 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备皮,注意防止损伤局部皮肤。
2.4 术前训练 由于摄片时要求患者憋气,摄片后要求患者进行强有力咳嗽,以利于造影剂从冠状动脉中排出,因此,要求患者进行呼吸、闭气、咳嗽训练以便于术中顺利配合手术;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避免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1]。
2.5 指导患者术前排空膀胱。
2.6 术前皮肤过敏试验术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
2.7 术前4小时禁食、水,不禁药。
2.8 因术者站在患者的右侧进行操作,护士又需要为患者保护下肢静脉血管,常规输液时采用左上肢,术前常规留置套管针一枚。
2.9 携带除颤监护仪、病历、护理记录单等患者相关资料,护送患者至介入导管室,与护士详细交接病情、目前用药等。
3.1 及时接诊患者,嘱患者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10~12小时,上肢穿刺者,术侧肢体无需特殊制动,注意观察指端皮肤温度、颜色及手指活动灵敏度,保持输液通畅,观察排尿情况。
3.2 加强监护、注意生命体征 PCI是治疗急性心梗的有效方法,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6],故应密切观察患者,必须在CCU监护系统下连续心电血压监护和记录,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1次,病情平稳后,每小时监测1次,观察有无血压、心律、心率的改变,予以吸氧,即刻做心电图检查,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再复查。
3.3 注意穿刺处有无血肿及出血 个别患者因压迫不彻底或因应用肝素或制动不够而发生局部血肿或出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因此1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1次,无异常后每小时观察1次。如有出血或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
3.4 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波动情况 因穿刺股动脉植入动脉鞘管,可有股动脉血栓形成。比较两侧肢端的颜色、温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情况。如发现足背动脉波动明显减弱或较术前减弱,应及时通知医生。
3.5 心理护理 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7]。
3.6 抗凝治疗的护理 支架置入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伤口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及皮下出血等。
3.7 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肾功能等,注意观察造影剂发应(皮疹、寒战等)。
3.8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9 饮食护理 术后嘱患者多饮水(注意心功能),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预防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应用血管扩张剂时限制滴速不超过20滴/分钟;术后4小时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00~800ml;术中利尿剂用量较大,补充液体又不够,术后则容易发生低血压[8]。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应为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低脂低盐饮食,少食或不食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进食不可过饱,少量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大便通畅。
3.10 及时处理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引起,多见于老年前列腺肥大患者。患者排尿困难常出现烦躁、用力,反射性引起心绞痛发作,血压升高或降低。因此,护士要重视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做好心理护理等,消除患者在床上排尿的紧张心理,可用热水袋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区,必要时在无菌条件下导尿。
3.11 配合医生进行拔管处置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较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是疼痛刺激外周的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的神经冲动发放增加,结果导致迷走神经活动性增加而交感神经活动性减弱,交感神经的抑制导致突然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因患者过度的紧张和拔管疼痛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而造成死亡,应立即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进行抢救,避免发生意外。拔管必须在心电监护条件下完成,对疼痛敏感的患者必要时给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压迫止血力度要适度,其按压力度以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宜,防止或减少迷走神经发射的发生。
3.12 给予腰背部及肢体按摩 术后患者卧床24小时,会产生腰背部疼痛及全身不适感,要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起床活动后腰酸自然会消失,可适当活动另一侧肢体,加强生活护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要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柔软,适当进行腰背部及肢体按摩,减轻不适感。
PCI术的成功与否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细致的心理护理能解除患者的焦虑感,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减轻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正确的、恰当的、及时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李玉梅,朱秋霞,杨丽卿,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9):869-870.
3 崔玉霞,李秀珍,刘淑然,等.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术前教育和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53.
4 李文涛,何晓明,王宣芝,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4.
5 郑耀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56.
6 马长生.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25.
7 魏媛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生活质量研究[J].
8 俞晓松,王文琴,卓惠敏.心脏介入术后低血压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