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韦 玲,甄世锐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脑卒中后急性期或恢复期、后遗症期伴发的抑郁状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为20%~70%[1]。我国的发生率为34.2%[2],处于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对生活及治疗方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恢复及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我们临床运用新九针之磁圆梅针、梅花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如下。
1.1 病因病机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是由于中风后气机逆乱,损及人体阴阳气血,导致气机郁滞,加之中风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五脏气机不和所致,历代医家对中风病、郁证单独探讨较为深入,却很少谈及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以及治则。中风病不外乎风、火、痰、虚、瘀五大致病因素,贯穿于中风病整个疾病过程中,藤晶[3]提出情志内伤为病因,脏腑虚衰为其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之病理变化,其规律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改变。蒋振亚等[4]指出中风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精明之宅。中风后抑郁的病机为清窍蒙浊,以致元神之府功能失调,神无所主,心神昏瞀,气血逆乱,气机升降失调而致抑郁症。总之,现代医家大多数认为,脑卒中后抑郁多因病致郁,并伴有情志内伤,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肝肾阴虚、精血暗耗、髓海失养为根本,加之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滞血瘀、元神受扰、髓海空虚而致郁证之发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疏其气血,令其调运,而致和平”,可谓治疗郁证的总则。由于郁可致气血逆乱,气机升降失司,阴阳失调,因此使用各种方法使气血平和,阴平阳秘,气机舒畅,乃是治郁之大法。然而,中风后抑郁病不能单独从治郁出发,理当寻求病因,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内经》髓海学说认为,脑为髓海,主持意识,思维活动,中风后髓海被扰,故出现抑郁,治当调理髓海,调和脏腑阴阳。因此,调理髓海即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治则。基于此治疗大法,我们采用新九针之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诸经,磁圆梅针循经叩刺督脉,以通督调神,调理髓海,临床疗效满意,无毒副反应,具体操作为:患者坐位或俯卧位,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各循行线,尤其以卒中病灶侧为主,叩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6次。患者俯卧位或者侧卧位,选用磁圆梅针循经叩刺督脉(自命门穴叩至神庭穴)、双侧夹脊穴(颈夹脊及华佗夹脊穴),自上而下,叩刺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叩至局部皮肤微红为宜,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6次。
梅花针叩刺属丛针浅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故运用梅花针叩刺皮部,可以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促进机体恢复正常[5]。《医述》引《会心录》曰:“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故脑为脏腑之核心,脑卒中后抑郁之直接病位在脑,督脉,能够调节人体一身之阳气,膀胱经和胆经主治神志病,故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此三条经脉,具有通经活络、升阳开窍之效,从而使脑部经脉得以疏通,郁滞得以驱散[6]。
师氏磁圆梅针综合员针、梅花针、磁疗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作用,临床治疗范围十分广泛。磁圆针是由稀土钴为磁材料做成的,稀土钴是六角晶体结构,有较高的各向异性,所以可有良好的永磁特性,并可在小的磁体上获得很高的磁性,使磁圆针的磁力达5 000高斯以上,并由静磁变为动磁[7],叩击经络穴位,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祛邪扶正。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磁圆梅针循经叩刺督脉及夹脊穴,具有通督调神、调理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使得气血运行通畅,郁滞得以消散之功。
5.1 督脉与中风病之关系 督脉乃“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均交会于此,故督脉具有调节全身阳气的作用。《素问·骨空论》中提到督脉“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表示督脉通于脑,脑亦为诸阳之首,所以督脉与脑关系密切。督脉为“阳脉之海”,三阳经均与其交会,故其对全身的阳经脉气起着统率和督促的作用,督脉循行于头部、脊柱内和脊柱两侧,与足太阳膀胱经相邻,督脉之别“别走太阳”,并与足太阳经多处重叠,经气交通,共主一身之阳气。而五脏六腑之气皆通过背俞穴与足太阳经相联系,因此督脉与脏腑气血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这正如何兴伟[8]所提出:“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中风病发病的病机关键,督脉痹阻是中风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脉为联系脑和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桥梁。在临床治疗上,疏通督脉可醒神开窍,促进脑髓修复,从而恢复脑髓对人体生命活动功能的总体调控。
针灸治疗中风病时非常重视督脉的作用,在对中医医籍研究中[9],督脉的功效可归纳为两方面:治疗督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祛风、清热、补虚、散寒。根据既往文献记载,在针对中风病的不同症状进行治疗时,神庭、印堂、人中、风府、哑门、大椎等穴运用频率较高。
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而中风后抑郁是因气血不畅、阴阳之气不能调达而发病,因此针刺督脉百会和神庭穴能调畅气机,使阴阳之气调和,则抑郁之症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治疗。
5.2 夹脊穴于中风病之关系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具有调督脉,理脏腑,通利关节作用。《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挟膂……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又曰“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下挟脊”。督脉通过督脉之别与膀胱经相联系,而督之别挟脊而行处正是夹脊穴的分布区域,可见,督脉与夹脊穴均相互调节,相互关联,连接于脑,联络于脊髓,支配人体脏腑功能,中风后抑郁之病机关键在于脑髓受损,髓海失养,元神失用,其病位在脑和髓,督脉痹阻不通,则失其所主,失其总督作用,则气血逆乱,气机失调,神机失用,髓海失养,脏腑功能紊乱,故督脉为中风后抑郁的关键致病经络。
5.3 现代医学理论 夹脊穴之每穴相伴发出脊神经支较多,针刺穴位时针感感受器主要是分布于各个穴位深浅不同部位的各种游离神经末梢,针刺冲动主要通过支配穴位的躯体神经传递到脊髓后角,然后沿传导痛温觉的腹外侧索上传,终达大脑。这是夹脊穴针刺效应神经生理学基础之一。另外,从脊髓神经、脊椎神经以及脊椎神经节的生理分布角度考虑,夹脊穴是知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会和汇合的枢纽。因此,针刺夹脊穴既能调整皮肤、脏腑,平衡阴阳,又能调理气血及肝、心、脾、肾等功能[10]。
总之,磁圆梅针治疗作用全面,适应证广,叩打患部穴位及其所过经络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之功效[11],循经叩刺督脉则具有通督调神,行气活血之功,并且简单易行,梅花针循经叩刺头部诸经,直接作用于头部,即作用于本病的病位——脑,磁圆梅针循经叩刺督脉、夹脊穴,重在通督调神,行气活血、调理脏腑功能,标本同治,防治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满意,无毒副反应。初步推断其机制:新九针通过刺激外周和脑部感受器,将冲动不断向高级中枢输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建立侧支循环,促进脑内神经递质的均衡分泌,形成新的通路,恢复正常的传递功能,从而实现情绪的自我控制与调整作用,当然,这样的假设仍需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
[1]Huff W,Ruhrmann S,Sitzer M.Post-stroke depress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Foreschr Neurol Psychiatr,2001,69(12):581-591.
[2]兰瑞英,李爱平,张玮玮.脑卒中后抑郁的观察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12):65-66.
[3]藤晶.中风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101-102,
[4]蒋振亚,何玲娜,彭力群,等.针刺天古八阵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中国针灸,2002,22(1):30.
[5]杨兆民.刺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1.
[6]韦玲.毫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93-494.
[7]牛庆强,李新华,张天生,等.磁圆梅针的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9,25(5):38.
[8]何兴伟.中风病从督脉论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8(12):561.
[9]刘立公,顾杰,刘婕,等.古代文献中督脉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43-45.
[10]侯婷婷,李晓华,张淑萍,等.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J].天津中医,2001,18(4):35.
[11]师怀堂,师爱玲.磁圆梅针治疗静脉曲张102例[J].中国针灸,199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