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志东
(敦化市大石头中学,吉林 敦化133700)
细胞有丝分裂内容的掌握状况,直接影响到减数分裂内容是否也能掌握,虽然两种分裂的生理表现不同,一个是增加生物体细胞的数量,为生物体的生长,细胞的分化等奠定基础,另一个是在生殖活动中产生两种生殖细胞进而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即生命的起点作准备。但他们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的知识内容是非常密切的,都涉及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和DNA的数量变化,而这些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学生学习后面的“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特别是与现代“生物工程”的研究,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联系,所以要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教学进程到“细胞增殖——细胞有丝分裂”内容的学习中,我主要是采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法,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状况。
1)理论课内容学习之前的5~6天,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培养元葱生根,待根尖生长到1~3厘米时,即可进行实验操作了,可是利用这些材料在进行徒手切片制作及观察时,效果很差,与学校购进的“固定切片”相比相差甚远,这时马上给学生发放:“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固定切片或“马蛔虫卵的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关于手工制作的图手切片以及利用高倍显微镜的观察,可以倡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实验室中去进一步的探究与操作练习,从中找出效果好与差的经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2)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固定切片时,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刚刚学完的理论概念用来作实验指导。
在实验刚开始时,大部分学生能比对教材部分参照图将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未期”找出来。但不是一个同学一次性找出来的。有的学生将目镜的指针指定视野中的某一个图招乎老师。另一些学生也是同样的情况叫老师,不一会的功夫,把我的头脑弄得好晕,怎么办,这时候让学生暂停下来,从新回到教材上是怎样叙述的概念和理论阐述上来,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界定是人为的,用概念理论去指导我们的这个实验观察就显得尤其的关键了。
(1)间期和前期的界定:前期应是核仁、核膜逐渐解体;(植物)细胞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如果是动物细胞,则以两组中心粒,其中一组不动,另一组向细胞的另一极移动所发出的星射线而形成)构成的梭形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细胞的中央“。这就向我们交待了有丝分裂前期的范围,只要属于这个范畴,即为前期。而细胞核保持完整无损的则为有丝分裂之间期了。
(2)有丝分裂中期的界定及相关的问题:“染色体粗短,形态更加清晰,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形态和计数的最佳时期”。而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我在这个时期怎么查不清染色体的数目呢?”这时需要老师向学生做补充说明:“在确定某图案是中期的形态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确认,比如说侧面或俯视等,一般情况下确定染色体数目应以查点着丝点为主要依据。
(3)有丝分裂后期的界定:“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被附着在上面的纺锤丝拉到细胞两极。”其图案似古代所使用的一种兵器“飞爪”或把它比喻成两朵对开的菊花,这个时期的图案也和“中期”的相类似,很典型,比较好确认。
(4)有丝分裂未期的界定:依据概念:“到达细胞两极的两套染色体,都分别解开螺旋,染色体又逐渐变为细丝状态的染色质。核仁、核膜又逐渐建立起来,细胞中央的赤道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应该说是这个标志,为两个新细胞形成的起点,由此向周围转化成新的细胞壁。这个图案并不难找,而多数情况下,是两个细胞并肩的大小与细胞分裂期的一个细胞相当,并且细胞核的轮廓比较小也较扁,这都应把它视为末期。
上述这些概念内容在教材中都已经体现了,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特别是“理论与实(践)验分家了”。在这节骨眼上,需要教师以图文并举的形式加以点拨学生,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也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扎实的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为后绪内容“细胞减数分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不是戏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应用方面的“工具”或者说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