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研究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下基层长效机制党员干部

(沧州市委党校 河北沧州 062550)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十八大后,党中央又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然而,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却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作风漂浮,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还有些领导干部处事不公,纪律观念和自律意识淡薄,使群众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也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新形势下,只有建立并不断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和谐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使我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近几年我省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经验做法与成效

(一)主要做法

1、联点驻村、包户结对,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一竿子插到底

一些地方在把联系点作为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倾听基层声音、掌握基层情况重要途径的同时,积极开展包乡联村、驻村结对工作,选派干部定期到基层开展工作。比如我省很多地区等地实行“群众工作日”、“机关干部驻村日”、领导干部“基层工作日等,同时,干部下基层中采取定期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同吃同住同劳动等形式,直接联系到户到人。

2、民情日记、民情恳谈,群众反映问题有记录有回音

为及时把群众意见建议记录下来、传递上去,一些地方在党员干部集中下基层或日常走访中推行“民情日记”制度。党员干部人手一册《民情日记》,记录走访对象自然情况、贫困原因等,并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一些地方探索建立“民情恳谈”制度,推动干部到基层一线与群众直接对话、沟通、解释。

3、主题活动、制度推动,促进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

着眼于推动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在推动干部集中下基层的同时,各地坚持和完善领导(部门)挂点联系、蹲点调研、接待日、结对帮扶和选派驻村工作指导员、群众工作特派员等制度,探索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工作力量向基层倾斜、民意民情在基层掌握,问题难题在基层破解,成效成果在基层体现。

(二)取得成效

1、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思想得到洗礼

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使得各级干部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走、看、讲、听”,晚 上“读、写、想”,直观地了解了群众的所想、所盼,直观地了解了群众对干部的要求和期盼,受到了一次直观的群众观念教育。

2、锤炼了干部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真心实意帮群众解决困难,思想和作风更加踏实。实践证明,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不仅没有影响机关工作,反而提高了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山会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逐渐消除,求真务实抓落实的风气正在形成。

3、完善了决策机制,各项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归根结底,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前,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凭经验决策,对群众的意见关注不够。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后,通过与群众的深入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多个部门对以往的决策机制进行了调整、完善,使之更加科学。

4、干群关系更为融洽,党在群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通过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转变了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不仅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而且增进了群众与我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使得干群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不断提高。

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的

90 多年来,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之所以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干事创业,就是为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正确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

2、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为他们办事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权力异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们要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始终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是实现本地区和谐发展的根本之举

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群众的意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干群一心、共建和谐的生动局面。

三、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对策和途径

1、以科学制度和严肃的纪律作保障,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在现实中,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往往存在不愿联系、不善联系、不能联系等主客观问题。要使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朝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降低随意性,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比如可以对各级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住村时间、须完成的任务、考察考核等作具体规定,使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还应强化工作纪律,要求干部下基层要切实做到不层层陪同,不劳民扰民,不增加乡村负担,不接受土特产,不铺张浪费,不蜻蜓点水、走过场等,对于“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有效落实起到积极作用。

2、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干部是坚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还是坚持眼睛向上、身子上浮,关键取决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根源在于用人导向。如果干部的升迁任免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而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则无足轻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干部显然更倾向于直接联系领导,而不是直接联系群众。反之,如果干部的升迁任免主要看群众公论、听群众评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干部显然更愿意去亲近群众、融入群众,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因此,这就涉及改革和完善现有干部任用机制的问题。只有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把评价和选拔干部的权力更多地交给基层群众,磁能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实现直接联系群众。

3、聚焦于解决问题,依托于组织整合,提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效果

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目的是践行党的为民服务宗旨,核心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与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是立身之本,最有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方法不是好方法,干部不是好干部,话说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因此,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抓起,实打实为群众办事。提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效果,还必须重视发挥组织的作用,加强组织整合。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不是个体行为。干部为群众谋利益,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要求组织上切实予以协调配合,努力构建起“组织引领、干部带头、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的格局。

4、把直接联系群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挂钩

一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议、民主测评,要吸收基层群众参与,对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重点考核其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二是要把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绩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党性分析和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以形成鼓励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良好导向。三是建立健全直接群众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存在失职、渎职,或因工作处置不当并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更不得提拔使用。

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高要求,必须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力气,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坚定地不移地将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长期落实下去,让党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发展,也让党的执政根基扎的更深。

猜你喜欢
下基层长效机制党员干部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健全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