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新思维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教员理论政治

(军械工程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3)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军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军校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对学员价值观的塑造极为重要。如何不断创新思维,更好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成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理念、教学路径、教学实践三个角度的思维创新有助于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实效的提升。

一、教学理念——善于推陈出新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理念而展开的,创新应该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加以突破,因此说,教学理念创新是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创新的前提。

以师德修养为先,以师生共鸣为要。这是人本的教学理念在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顺应教学规律之选。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的目的是要育人,这就要求育人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修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只有如此,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地悦纳教育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修养是师生之间敞开心门、建立互信的前提。师德对于学员的影响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浸润其中学员自会有所得有所获。这对于政治理论的教学尤为重要。

师生互信的建立使彼此间的真诚沟通成为可能。教员坦诚相待、敞开心扉,从体贴的角度理解学员,自然就不会板着脸说教,而是走下“圣坛”,娓娓而谈,俯下身子倾听学员的回应,让学员不知不觉中感觉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学员信任教员,愿意把真实的想法拿到课堂上表达出来,并进行探讨。这样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就不会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花开。

紧跟时代脉搏,营造开放教学情境。这是开放的教学理念在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中的体现。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指导性、时代性,实践性,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脉搏,体现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不能关在象牙塔里做纯粹学院式的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要第一时间进课堂。

吐故纳新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也需要吸纳风气之先,时时吹送新风。如果教员在台上口若悬河唱独角戏,台下无精打采,没有回应,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教学情境的开放首先是打破台上台下之分,教员可以走下讲台,学员可以走上讲台,台上台下共唱一台戏。“演员”与“观众”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有序地换位,课堂上学员的学习兴致自然渐浓。其次,党的创新理论课堂要增加人文关怀。功夫在诗外,没有人文知识和社会阅历的积累,学员的课堂发言就会变得空洞无物,如同嚼蜡。人文素养的滋养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尤为重要。党的创新理论课堂教学不是单弦琴,而是需要多弦合奏唱响主旋律。真正开放的党的创新理论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关切的、直指人心的教学。

二、教学路径——勤于灵活多样

“书山有路勤为径”,党的创新理论的教学也要勤于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新的教学路径不是为求新而新,而是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求新;也不是与传统彻底割裂,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鲜血液。

课堂采用“大框架+小专题”的授课模式。通过搭框架式的讲述延展课程的广度,使学员认识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通过专题讲述努力开掘深度,讲出新意。避免就事论事、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是要将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倒出来,既追溯历史又面向未来。这样就可以做到总体有把握,具体有详解。这就需要教员潜心学术前沿动态,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意识。只有如此,才能讲新、讲深入。否则,就无法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和结论,特别是难以回答学员关心的理论热点与难点,“三进入”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激发学员自主学习正能量。将团队的管理理念引入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大大提升学员的参与度,这是使学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从理论灌输到知行合一培养模式的一个转变。其中,教员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尤为重要。

课堂上,教员要善于组建学习小分队。可以按照学员既有的编制体系进行分组,课堂发言讨论、经典导读、热点解析等教学环节都可以列入评比内容,评比结果定期公示。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百舸争流的学习局面。

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与学员的生活自然地融为一体,拓展网络沟通平台也是激发学员学习正能量的一种新尝试。网络沟通的好处在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课堂在更广泛的空间中进行:一方面通过网络易于捕捉到学员的心声而不会产生直面教员的尴尬;二是网络的晕轮效应可以在学员群体中产生良性辐射。丰富多彩的与课程相关的影视题材、电子书作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与学员共享交流。

三、教学实践——勇于求真务实

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实效如何,关键在育人效果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性课程,也不是时事政策学习课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功能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信仰教育课程。”[1]能否将党的创新理论自觉地融入学员的头脑,进而成为个人信仰的理论指南,关键在于教育理论的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教学要自始至终贯穿着求真务实的教学思维,在求实效上多下功夫,下真功夫。

教学实践是教与学双方的实践过程,教的实践也就是教员在业务能力上精益求精,将党的创新理论吃透、讲准、讲深、讲活的学习过程,学的实践也就是将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内化为认知能力的过程,两者相得益彰。

将理论研究与解答现实结合起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创新理论是鲜活的,党的创新理论教学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就需要实时跟踪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同时,还要追根溯源,深度挖掘经典著作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只有进行深度的理论研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信手拈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不是为理论而研究理论,必须要与解答现实结合起来。一方面,从理论本身来说,党的创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对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的主动回应,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从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说,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必须具有现实关切,能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答学员关心的现实问题是政治理论教员不容推卸的责任。答学员对现实问题之疑,解学员对社会现象之惑,恰恰是党的创新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认知能力提高的必要环节。

将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认知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果党的创新理论教学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演绎,很可能会把实在的理论将空洞,把有用的理论讲虚幻。将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融入社会实践,可以有多种尝试。

一是课堂讲述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均辅之以当时的社会实践。厘清党的创新理论发展脉络尤为重要,单纯的就理论讲理论很难让学员折服,必须将党的理论创新的每一步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解读,运用无可争辩的史实来展现创新成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是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是活化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理论认知的深化。百闻不如一见,可以通过教学基地引领学员置身于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党的理论创新给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如开辟新农村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使学员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住房、养老、医疗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民生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直接变化。

三是切实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学员走向社会,深入体验生活,最终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总结学习的心得。从理论认知到社会实践,再从社会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育人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价值,有助于增强学员的践行能力。

[1]刘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个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68.■

猜你喜欢
教员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