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意识政治大学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指社会成员以多种形式和不同性质地参与政治的言论和行动。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国政治文明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数。研究中国当代大学生这一公民中文化知识水准较高的特定群体的政治参与状况,有利于他们从“政治边缘人”向“政治主体”角色的转变,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效能。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总体状况

1.理性的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参与的的先导,是政治参与的导航器。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示认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充满信心。这种政治认知占主流不言而喻确保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运行。

2.积极的参与态度。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了解和接受;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活动;表示很愿意参选人大代表等等。

3.鲜明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中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受教育年限长,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动机,日益显现出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如在制度框架内投票选举、演讲竞选、在网络上独立自主地阐述个人意见等等。

4.参与渠道和形式多样化。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有:积极加入党团组织;踊跃参与各种政治性活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所在地区的人大代表或党代表的选举、校内学生会活动,以及各种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活动等等;时刻关注涉及当代中国和世界以及自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院长信箱等制度化渠道表达利益诉求;网上投票、对话、民意调查等等

二、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政治参与思想不稳定立场不坚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渗透校园。受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理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灌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信心。这种政治认知的负面化必然直接影响其政治参与。

2.政治参与的途径窄层次低。研究表明: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主要局限于加入中共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参加地方党代表和人大代表的选举、参与校内有限的民主管理等活动,参与的层次较低。而且,大学生偏重于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社会政治热点问题的关注这两个政治参与层次较低的方面,而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和行为投入则显然偏少。

3.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以选举为例,当前大学生参加的许多选举一般是以从上到下的方式运作,是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并且往往是在辅导员的监控下实施的。学生某种程度上有抵触情绪,对选举结果也不怎么关注。

4.政治参与信心不足。在社会关系中,大学生是受控群体。这种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政治参与的社会影响力不大,导致其自身政治参与的信心不足。同时,由于他们在上大学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缺乏政治知识、政治技能和政治经验,也使得他们深感没有政治参与的底气。

5.政治效能感低。“人只有意识到自身利益之所在,才会积极为实现和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奋斗,人只有意识到自己可以而且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才会去决定或参与决定涉及自身利益的政策。”[1]当今中国高校的许多学生管理制度以惩罚为中心,漠视学生的权利。当他们发现在校内连自身的利益都不能充分保证的时候,就会觉得个体的政治参与对现实生活无足轻重,导致他们政治效能感低下。

6.“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冷漠指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出于国家、社会或个人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不参加政治活动,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为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的不作为。[2]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入党“不太积极”的占30.4%;对学生会活动“不大参与”的有35.7%;对政治方面的关注(26.3%)低于娱乐和体育方面(38.8%)。

7.政治实用主义有较大市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如在“入党动机”一栏,回答“谋求仕途发展”的有27.5%;“直接有利于就业”的达59.6%。

8.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参与。非理性参与是不利用国家为其提供的制度化途径或渠道表达其利益诉求,而是以过激行为达到政治参与目的的行为。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思想易偏激、情绪易冲动,易出现非理性政治参与。

9.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网络是柄双刃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居于网络强势地位。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大力推行其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给当代中国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三、中国当代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观念。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政治观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培养反对派。大学生只有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他们的政治参与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教育。这种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人权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公民意识等等。再次,加强政治制度方面的教育。要使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首先就要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以便大学生们明白自己在政治参与过程中所应享有的权力和履行的义务,在政治参与中得心应手。然而,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十分了解,他们仅仅停留在为我所用的、感性的层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因注重针对性,提升吸引力感染力。

2.创造大学生政治参与环境。第一,开拓政治参与新途径。充分保证宪法和法律赋予当代青年学子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使决策建立在青年大学生充分的利益诉求基础上,并确保其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提供便利。第二,丰富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当代大学生直接参与的民主管理形式主要有:县(区)党代表、人大代表的选举;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和选举活动;校领导接待日活动;院长信箱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观摩居委会、村委会的“海选”;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民主、法制和程序观念,亲身体验服务群众、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

3.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首先,运用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网络监管,注意正面灌输,加强校园网建设,用积极、正面的信息、观点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政治辨析力。其次,加强心理调控。调节大学生的民主期望值,避免其过度的理想主义倾向;调节大学生的民主情感,避免其情绪化的政治参与行为;调节大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参与动机意识和政治参与效能感,避免其政治狂热和政治冷漠。再次,通过听证会、对话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给他们提供表达政治热情、政治主张的机会和空间,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最后,强化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教育、引领职能。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的活动能使大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巩固政治知识、磨练政治认知、升华政治情感、端正政治行为。

[1]谢俊红.我国人大代表选举中高校学生政治冷漠的成因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1).

[2]张树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研究[C].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意识政治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之歌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