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升晖
(五常市水务局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档案编研是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再加工,系统、科学地向社会或有关方面提供档案利用的过程,其最终成果是以书籍或其他载体形式与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注重追求社会效益的档案编研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要求一切产品包括文化产品都应融入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追求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作为文化产业的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把档案的宝贵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信息意识。编研选材的信息意识,一方面是指档案编研工作者围绕选题收集信息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指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意识。好的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前提,而围绕选题收集信息却是整个编研工作的基础。目前,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领导决策以及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编研工作者只有将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尽量收集齐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将材料中有用的信息尽收无遗。为此,编研工作者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按部就班、坐门等客的做法,走出办公室到市场上多方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围绕选题寻找题材。此外,编研者要留心周围的各种信息,如通过阅读各种报刊、座谈会、社会调查、同事间的业务交流、朋友间的闲谈广泛获取信息。
2.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满足广大利用者的需要是评估编研选题价值的重要标准。从目前的市场和社会需求看,过去那种单一的档案史料汇编显然已不能适应广泛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只有将选题视角面向社会,才能在市场中找到档案编研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为编研工作开辟现实发展的广阔前景。市场的本身就意味着竞争和实力间的互相制约和抗衡,意味着优胜劣汰.意味着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档案编研成果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一旦进入市场,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就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和价值规律的支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编研工作者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旧的条条框框,讲究市场效应,注意选题角度的多样化,满足读者的不同口味。既要有满足少数读者对档案信息需求的选题,还要注意开发那些具有普遍性、广泛群众基础的选题;既要继承传统的编研选题模式,又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注意选题的灵活性。总之。要树立市场意识,即为利用者服务的意识,充分了解广大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从而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3.超前意识。由于档案编研成果从选题到公布的时间较长,如果缺乏对社会需求的准确预测,往往会错过档案编研成果的最佳公布时机,不能抢先占领市场,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每位编研工作者来说,超前意识并不会随意而生,而是产生于对事物不断观察和对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是建立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对科学知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接触社会、不接受新生事物的编研工作者,会具有超前的策划意识,会懂得应对市场,会寻找到许多方方面面、行行色色的好选题,并通过有效的编研加工,将其变成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编研成果,从而给档案部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编研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面向社会,对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和敏感性. 准确预测读者和市场需求,把自己的编研课题与社会的研究课题联系起来,如配合党和国家或学术界、本单位重大活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
4.创新意识。即走出常规,突破传统,不落俗套,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强调编研意识或观念转换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编研形式的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具有经济效益的编研产品,往往也具有社会效益。编研形式能否创新,直接影响到编研成果质量的优劣和市场前景的好坏。要做到编研形式有所创新,就要跳出传统的编纂历史汇编的老路子,在档案深度开发与利用上下功夫:就要跳出档案馆(室)狭小范围,不断开拓合作编研的新领域,走“大编研”之路,突出为社会服务、为现实服务的思想。首先,在编研选题的策划方面,要强调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抓住群众普遍感兴趣的热门题材,让“死”档案“活”起来。其次,编研方式上的创新.运用市场运作搞编研,充分考虑社会热点题材和读者阅读面,拓宽合作领域,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从而弥补档案编研部门人力、财力及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借梯上楼、筑巢引凤。
综上所述,树立信息意识、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是档案编研工作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编研工作者只有努力培养这些意识,才能使编研成果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使档案编研工作创造出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把档案编研事业做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