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诚
从2009年“最年轻市长”时任湖北宜城市市长的周森锋起,一时之间,“80后”干部迅速上位的“爆料”总能成为舆论的热点。网络和民众也陷入了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
最新一个“中招”的是辽宁省东港市副市长董海涛。这个被网民称为“80后美女副市长”的31岁女干部,因为其快速升迁,在近期招致新一轮“爆炒”。
此前,拟任为湖南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副局长、被称为“湘潭神女”的“90后”女干部王茜,刚被网民“拉下马”。若再向前回溯,29岁就担任湖北宜城市市长的周森锋,生于1989年、工作刚半年便成为甘肃武威副县级干部的焦三牛等人,也先后卷入过相似的争议漩涡中。
近几年,一批“80 后”、“90 后”公务员,借助于“干部公选”的官员选拔机制,纷纷进入仕途的快速升迁通道,成为中国政坛上引人关注的“黑马”群体。与之同时,人们也发现,由于现行的公选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为人为操纵公选的过程提供了空间,因此,面对迅速崛起的“政坛超女”、“政坛快男”们,相关的怀疑与争议也就难以避免了。
原本系杜绝“跑官买官”等不良风气,试图为公务员晋升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的公选制度在今后如何趋之完善,挽回其曾经的公信力,从而走出当前社会各界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成为摆在执政党组织部门面前的一大课题。
面向全社会来公开选拔干部 (前提是参选者应具有干部身份)的新模式,打破了以往由组织部门提名的单一模式,也正是在这一新型选拔人才的机制下,一大批年轻干部迅速走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按照传统的“副二正三”一步一个“台阶”的晋升模式(由副职提正职的,应在副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3年以上),一名22岁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他若从普通科员做起,要晋升到正处级,就算每个“台阶”均一帆风顺、毫不耽搁,至少也需要13年时间。也就是,按照最理想状态下的晋升通道,最快35岁才有可能成为处级干部。当然,在公务员群体中,大多数的干部,即便穷其一生,也难以“爬”到处级。
然而,由于现行的公选制度为“破格提拔”领导干部预留了很大的弹性空间,最近几年,不少年轻的“80后”甚至“90后”正借助于干部“公选”平台,迅速在短期内跃升至县处级干部。这批年轻干部就犹如政坛上的“超女”、“快男”,不仅迅速成为令人瞩目的一支新生力量,他们也在快速晋升的过程中招致了各种质疑和争议。
对领导干部的公选的选拔程序,并不像公务员考试那样由全国或者省里统一进行,而是由各地自行规定公选的具体形式及流程等,因此,现有的制度设计便为个别部门甚至个别领导人员预留了较大的权力,为其人为操纵公选的过程提供了空间。
这一状况也不免让外界担心:看似程序繁杂、公正的公选,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成为某些官员安插亲属到特定岗位的合法性工具。
另外,公选允许“破格提拔”,只粗略规定了对“特别优秀”和“特殊需要”的人才可以破格提拔,但是对破格提拔的具体条件、程序及宽严程度并无明确规定和统一要求。因此,这为各地在公选时故意收紧或放宽准入资格,或者“因人设岗”、为个别人量身“定制”招考条件提供了可能。
不时爆出的公务员“萝卜选拔”、仍在读大学的“官二代”吃财政空饷等事件,更加重了民众对某些群体权力世袭的担忧。2011年,3年内获得4次升迁、29岁的闫宁出任馆陶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但是网民发现,这位年轻代县长的简历竟成了该县的“机密”。在民意压力之下,他因“健康原因”向组织部门提出了辞职。
“逢提必疑”也当然带来“误伤”。曾经引发热议的“甘肃武威副县级干部焦三牛事件”,经媒体调查后,未发现任何黑幕。
不相信官方的“辟谣”,也不相信媒体的调查,宁愿去相信各种“阴谋论”,去散布各种足以给当事人带来更多误伤的“爆料”和“传言”——这种迎合了大众心理、弥漫在年轻干部快速晋升路途上的“心理上的迷障”,颇值得人们深思。
实际上,那些在仕途上“一马当先”的“黑马”们,之所以在官场上赢得先机、在“公选”中脱颖而出,除了的确有一些“黑幕”外,机遇恐怕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某个偶然的时机巧合以及这个特殊的时代。梳理资料可发现,那些具有“小、女、少、外”特质的干部更容易从同僚中脱颖而出。
如此年轻即身居高位,难免让周围那些年龄上更“资深”、职务上更“青春”的同僚们心生不平。再加上其他落选者的“不满”,公选制度本身的“漏洞”,以及公众对官僚阶层权力世袭的腐败个案的痛恨,因此,网络和舆论对年轻干部“逢提必疑”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公选”不满的不仅仅是这个制度本身“有机可乘”,还有对操作这套选拔程序的某些官员的警惕和担心。而要换回人们对“公选”的信心,除了要完善公选的制度设计,加强对干部选拔的监督、打击违规提拔的个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用更彻底、开放、透明的信息公开,来平息外界的疑虑以及质疑,而非简单地以“符合法定程序、并无违规之处”等简单的套话来应对、敷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凡是那些动作很大的、在更广范围内的“公推公选”的干部选拔活动,外界的质疑和指责也就越少。而这些获得提拔上来的干部也更能获得民众的支持。
为了防止干部任用出现“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以及针对当前社会各界对干部选拔任用极度关注的现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建研究中心主任赖宏教授提出,对拟提拔干部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任前干部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