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阳曲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薛运中
近年来,结合本地实际,阳曲县突出重点项目,实施分类管理,有效地加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在乡村两级建立管理机构。乡镇设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政府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村委主任任成员,农经站长任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的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组。乡镇农经站负责对本乡镇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督管理,组织本乡镇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村所有“三资”的购置、使用、处置都由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委员会会议、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村民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村级干部个人无权决定。二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200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阳曲县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实施办法(试行)》、《阳曲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等十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各村根据实际分别完善出台了《往来款项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源性资产发包租赁制度》等“三资”管理方面的制度654件。所有出台的规章制度都在两委会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开宣读,会议通过后向全体村民进行了公示,使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阳曲县2009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制度,并且一次即在全县10个乡镇124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全县成立了10个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下称代理中心),配备业务会计32名、村报账员123名。签订“三资”委托代理协议后,我县以“严格程序,强化手续,保存档案,杜绝后患”为指导思想,强化了对接工作:一是统一结账移交,二是统一签章备案,三是统一清理现金,四是统一清理债务。全县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委托代理后,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入“三资”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三资”管理严格规范。
以2010年5月31日为基准日,以村集体所有的包括土地、林木(含林地)、“四荒”、水面、矿产、文物旅游景点等资源性资产在内的“三资”为对象,从2010年6月开始组织了全县农村集体清产核资。为防止走过场,规定凡未经清产核资登记入账的资产和未经清产核资记入台账的资源,一律不得动用、出借、承包、租赁、拍卖、入股、投资、开发、处置,否则一律追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责任。经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维护了集体资产安全完整,同时各村集体“三资”都达到账实相符,为严格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在支出审批程序中引入了民主机制。不论是办理报销,还是赊账垫支,均须村报账员、村民小组长、理财小组组长、村委主任、村支部书记签章,一件事支出5000元以上资金的审批还必须提供“两委会”、“两议会”会议记录。二是赊账与垫支事项必须进行会计处理。三是对不良管理费用项目实行最高限额控制制度。四是严格大额开支集体研究制度。五是农村集体库存现金实行封闭式管理。六是创新了村务公开。
为便于农民群众监督“三资”管理情况,我们从2010年起对村务公开栏格式与内容进行了统一调整,使公开的财务收支信息完整化,解决了公开不真实问题;村务公开栏财务部分按照二级会计科目设计了24个收入项目和29个支出项目,辅之以必要的文字说明,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不懂的问题;把与村集体财务收支相关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情况纳入公开范围,便于村民了解与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资金的来龙去脉;取消了已经过时和群众不关心的村务栏目,增加公开了当前农村发生的重大村务事项和现阶段村民关心关注的退耕还林、粮食直补、集体资产租赁拍卖、土地补偿费、低保、工程建设等敏感性事项;把低保对象、救灾救济对象、计划生育对象等栏目分别按照享受花名、结扎上环花名公开,明显提高了公开透明度。为了弥补定期公开不及时的局限性,还加大了即时公开力度。所有定期公开、即时公开内容均在阳光农廉网公开,村民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点击查阅他们关心关注的财务收支事项与资产、资源信息,这样最大程度地给了村民村务事项监督权。
一是强化了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计,特别是围绕村级换届,采取乡镇农经站异地交叉审计、推磨式审计办法,既节约了审计费用支出,又锻炼了“三资”监管队伍,还增强了审计效果。二是为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办理“三资”购置、使用、处置、报损事项的,追究村委主任责任。对农村集体“三资”没有严格管理或者不负责任造成农村集体“三资”损失在5万元以下的,追究保管人员和村委主任的责任;损失5万元以上的,追究乡镇农经站长的责任。村集体发生固定资产丢失或者人为损坏,如果不能查明原因或者没有公认的客观原因,由保管人员与村级主干共同负责包赔该固定资产账面原价的50%。
阳曲县从2012年4月起在全县乡、村两级推行了“三资”档案建设。乡级档案分农村政策法规、会计委托代理、村级“三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农廉网络建设、村级干部审计六个专柜。村级档案分会计委托代理、村级“三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农廉网络建设四类专卷。全县乡镇级目前建立涵盖会计委托代理协议、印签备案、经济合同、“三务”公开、清产核资、土地台账、审计报告等重要文件档案在内的“三资”档案2725卷,村级建立1214卷,规范了“三资”档案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
实施重点项目分类管理以来,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维护了农村集体“三资”安全完整。通过加强“三资”管理监督,避免了集体“三资”损失。二是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廉洁意识。通过加强“三资”管理监督,提高了村级“三务”事项管理透明度,村民、党员、村级干部多层次相互监督,增强了村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村两委班子能够协调办事,形成合力,团结一致共谋全村发展。三是避免了农民群众盲目上访。“三资”管理监督明确了管理制度,规范了村干部行为,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避免了村民因不能参与村务管理、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而盲目上访的社会问题。四是推进了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建设,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