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英 张跃安
(省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 湖南 湘潭 411102)
论城市区志与县(市)志之似与非似
曹建英 张跃安
(省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 湖南 湘潭 411102)
随着第二轮志书中城区志的日渐增多,编修时该如何准确把握好城市区与县的特性,理解城市区志与县(市)志的关系,并借鉴以往修志经验,从而圆满完成城市区志书的编纂,成为亟待解决的修志新课题。
地改市后,县划归市管理,许多城市区也进一步发生变化,有的大幅度向农村拓展,有的多区合并,面积增大,人口增多,社会要素更为丰富,行政县的特征增多。城市区志与县(市)志一样,都具有“全面系统地记叙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工作条例》)这一地方志书的基本属性,其基本内容是地情资料,资料全面广泛,几乎无所不包,都是官修。这就是说二者都是县一级政府部门组织编纂的全面系统的资料性史书,既不同于教科书、科学著述、档案文献、文学作品,也与可以主观分析评论的史书有着质的区别。
二者既然都是全面、系统记载地情资料的资料性史书,无论是用章节体还是条目体或章节条目体,都须遵循志书编修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首先,在指导思想和修志宗旨要求上,二者同属于社会主义新方志,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编修指导思想。在编修中通过客观记述事物的发展过程,体现事物发展规律,深刻反映工作成败得失,从而让人得出经验教训,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这样,志书才能真正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其次,在篇目结构上,一般采用篇、章、节、目四层结构,要求横排竖写,以类聚事,横尽量不缺项、不越界,纵尽量不断线、不倒叙、不插叙,不超断限。再次,在体裁、行文、资料内容上,要求述、(大事)记、志、(人物)传、图、表、(附)录诸种体裁完备;要求语体规范,文风朴实简洁,客观严谨,以史实说话;资料内容要求全面准确系统,这直接关系着志书质量。此外,志书更要遵循实事求是、述而不论、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详今略古、以事系人、生不立传等基本原则。以上这些原则与要求都是志书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不能违背。
(三)主体内容和基本部类相同
作为全面系统地记载地情资料的资料性史书,城市区志和县(市)志都是记述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大基本部类的历史与现状,其下的篇章节目都是以这五大部类为基础辐射分出二级部类的。其中政治分出政党、群团、人大政府政协、军事政法等;经济分出第一、二、三产业及经济管理;城乡管理建设分出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分出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社会分出社会生活、宗教、民俗、方言等等。这些二级部类加上“人物”构成两种志书大篇(卷)设置的基本框架和总体上的一致,对一部完整的志书来说,这些部类都是不可或缺的。
虽说城市区志与县(市)志有许多共同点,但如果城市区志在编修中盲目模仿市县(市)志的篇目结构和内容取舍,忽视城市区志的特殊性,那是绝对不行的。毕竟二者既存在普遍性,也存在特殊性。
城市区志和县(市)志分别以城市区和县(市)为记载对象,县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在地理沿革上相对成熟的独立单元,在区划上相对稳定,面积上一般也比城市区大得多,在经济重心、文化传统、社会习俗、人情风物等许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传承的完整性。几十年来,虽然许多县管辖范围不断变动,但区划面积的增减并未改变其根本属性,其以农村为主、城镇为辅的社会结构未变,依旧以乡(镇)为构成细胞,其机构设置依旧具有县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县政府职能堪称全能,是一级“五脏俱全”的行政区划,工农商几大产业从根到茎到枝叶俱全,教科文卫体齐备,交通财税通讯金融各类事业机构应有尽有,各成体系。其规划和管理上都具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其行政号令可以遍及全县每一隅,可以说在其地域上的皆归其管辖。与同级区划的城市区相比,县(市)更具完整性与独立性。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区作为一个新的行政区划概念,主要以街道为构成细胞,它现今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一是改革开放前留下来的老城区。这些老城区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面积狭小,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集中完整地体现着“纯城市”的特征,但因其夹在城市中心,地域拓展受限,这类城市区很多正面临着改造、撤并的命运。二是以原来的城市区为基础,通过不断拓展而形成的新城市区。这类城市区面积一般较大,动则数百平方公里以上,多兼有农村和城市区域,工商业与农业均占相当地位,它们在区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方面变动频仍。三是由整县改过来的城区,如2011年由原望城县改为的长沙市望城区。这种改过来的新城区原来具有一个县的完整建制,改为城区后属性发生变化,非农经济成分日渐增多,但原来总体属于农村型的性质一时还无法根本改变。城市区志应把握并写出这些动态特征。
城市区因为区划变动频繁,有的甚至是“洗牌”后的重新组合,传统内容被割裂的不少,经济文化中心与县若干年的自然形成不同,更具有外力强迫性,对文明的继承更显出一种包纳与兼容。与县的完整性和自主性不同,在行政权力所及范围上,城市区也是不完整的。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区只是作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一个城市可分为若干个城区,实行分区管理,区与县同属一级行政建制,区的建制并不完全独立,城区的党委政府不能像县的党委政府那样自行规划决定域内的建设模式、发展方向,不能违背城市的整体布局。整个城市是个严密的网络体系,牵一发则动全身,如果市里规划某区某地主要为文化旅游区,区内就不能自行规划为工业园区,每个区的个性形成深受整个城市的支配与历史的影响,区的重大布局多是全市规划建设管理而长期形成的结果。因为这种布局上的非完全自主性,城市区内的机构、团体、单位就存在归属与管理上的复杂性。有的为区属,有的为市属,有的甚至是省属或直接受中央管辖,城区基本设施如水、电、通讯、交通一般也在市的统筹下。还有管理方面,如质量技术监督、医药食品监督只有县(市)有这类机构,城市区没有。这些都说明城区与县(市)的功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志书记载的内容就不相同。
两类志书的不同首先体现在篇目设置上的不同。尽管同级综合志书的篇目大同小异,但越是“小异”越能体现地方特色。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现今大多数县(市)以农、林、牧、副、渔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还没有完全转型,更多地表现为农村性,农业及相关产值仍占地区生产总值较大比重。有的县(市)工业生产总值虽然超过农业,然而农业人口多于非农业人口的局面没有改变,第三产业也未成规模,形成成熟的城市经济运行模块任重道远。由于农村规划化程度较低,农业劳动力节余,因此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链,逐步增加工业产值比重,改善劳动力结构,组织富余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是现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努力方向,这是县(市)志与区志在总体内容上的巨大差别,也是编修者首先应该理解的县(市)志主题。在部类设计上,由于一县(市)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县(市)志对域内的每一项重大事物都会拟定相应层次的篇目将之列入专业篇中进行记载,以更好地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在详略设置上,只要不违背基本要求,县(市)志可以灵活处理。因县的农村性,对产业的排列如无特殊情况,一般先农业后工业和服务业,对农业的篇目设置自然相当详细,多分种植、养殖、林业、水利、农机等详细构建,章节目层次丰富。
城市区是人们长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结果,地少人多楼密是其表象特征,在经济结构上第二、三产业占主体地位。虽然现在不少城市区将农村乡镇并入,但一般非农业人口多于农业人口,农业经济多以服务城市为特征,或者说依附城市的需要而存在。与县域中农村生活方式单一,劳动力剩余不同,城市区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行业繁多,加上企业改制、农业人口农转非等多种原因,城市区多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升工业与服务业的产值效益、充分开拓就业为渠道,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为发展重心。现在出于环保考虑,第二产业中的某些行业如冶金、化工等有逐渐退出城市区的趋势,第三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在城市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这是城市区志所应把握的主题。
在篇目设置上,因城市区非农业成分更多,一般以贸易、服务、制造业为主体,教育、卫生、金融、交通、房地产等均相当发达,而农林牧副渔等种养业相对处于从属地位,为体现这一特征,篇目编排顺序上很多城市区志将第二或第三产业排前,农业排后。相应地,在处理详略时,也宜将城市主要产业作重点考虑,在设计篇目与记载重心上须将重点放在工业生产、服务、商贸及城市建设与管理上。如工业就可设电力、煤炭、冶炼、机械、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加工、化工等许多章和节。由于我国大型企业多分布在城市,因而城市区志工业分项之完备是县(市)志所无法企及的。此外,城市区志篇目设计还须考虑好驻区单位问题,驻区单位在城市长年存在,贡献大,影响深,不记载这一块,区志将黯然失色,详记这一块又非责任所在且会与市志重复,篇目设置时必须综合考虑。湘潭市《岳塘区志》对驻区单位的篇目设置采取了三种办法:一种是篇目上不标明,在内容上只记其概貌,与本区有关系的内容多写,否则略写,如对湘潭军分区及区内高校的处理;第二种是在篇目上标明,并另加附录方式出现,如工业经济中专写了驻区工业一节、并在篇后的附录中介绍了驻区的大型企业;第三种是无明显关联者在他处巧妙处理,湘潭市有许多市直属机构在岳塘区,如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区志没有在相应业务篇中记述,而在城市建设与管理相关内容中提及。驻区单位的记载一直是区志的难题,而县(市)志中很少存在这种情况。
1、自然环境和人口。区志对气候、水文、资源、自然灾害等的详略也要适当处理。如果区面积小,这些内容与全市并无特别之处,就可略记,但城市区因大型建设频繁,对与之密切相关的地质不可忽略,特别是工程地质要详细记载,不仅写地质的形成构造,还要写出其承载几何,有无地震史,有无地震发生的可能,均应交代清楚。作为全史的县(市)志对自然环境均须完整记载,并写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但不必单列工程地质。记人口时,区志必须反映其密度大、结构复杂、流动频繁、非农业人口占比例大的特征,县(市)志所体现的则基本相反,人口流动呈现出单向性。
2、政治部类。表面上看,此部类所记差异小,但须注意,区志记载党委、政府工作要紧扣其决策上自主性与非自主性相结合的特征,要体现其与市的密切关系。老干部工作、党校工作、民主党派工作、宗教事务较县里复杂,区志对它们的记述就应比县(市)志详尽。区志中反映群团工作也有不同于县(市)志之处,如消费者协会工作,因城市商业活动更频繁,市民维护消费权益意识更强,加上现在消费安全问题增多,协会事务就更多;又如军事中的机构驻军和民兵,县的军事机构比区要少,但驻军可能正相反,民兵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城区与县也有异。公检法工作中,城区因人口流动频繁、征地拆迁、处置改制企业人员、黄赌毒等多方面原因,在防范犯罪、维护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上比县难度更大;而农村因外出务工者增多,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婚姻家庭纠纷也引发很多农村社会矛盾。区志与县(市)志应好好把握各自特征,一味模仿写法和内容是不行的。
3、经济部类。除前面讲志书内容总体布局时所分析的两志在经济部类的主要不同之处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差别: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上,这里撇开共同点不谈,区志与县(市)志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主要侧重企业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县(市)志要详细记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土地承包方式的改革、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等内容。同是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保障对象不同、方式有异,表现形式也不同。记经济管理时,城区在国土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市场管理更应见详,而县(市)志在矿产资源管理、农村经济管理上较区志应有不同。在劳动力管理上,城市区这10多年来,主要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尤其是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农村则是如何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所以区志和县(市)志在这方面的表述也会不同。具体到记各产业时,农村经济是县(市)志记载的重点,农业人口、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利农机、农业综合开发等县(市)志中须侧重。城区与城市伴生,主要为城市服务,提供城市所需的生产、生活消费资料,如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品等,需详细记载其商品性。但是区志和县(市)志均设有种植业章(节)时,应区别各自的重点,县农业追求粮食高产为目标,而城区农村追求的是高效益,如岳塘区的种植业追求的是“万元亩”。工商服务业方面是城区志的重头戏,城区商业的所有制形式、网点、经营门类、经营额之数目都远超县域,特别是服务业崛起快、来势强劲,须浓墨重彩记载。改革开放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日渐增多,近年来城市园区经济、房地产业飞速发展,后者带动建材、建筑、化工、机械、陶瓷、木材加工等行业加速发展,区志要重点记清楚这一历史过程和发展现状。县域经济中工业比重日渐增大,很多县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但县(市)志也不能盲目模仿,写成区志一个模式,而要因地制宜,写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4、社会事务和管理。在城乡建设上,城区投入大,交通发达,邮政、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齐全,区内各地差别较小;而县域一般投入不均衡,城镇与农村在基础设施上存在很大差别。在环境状况上,城区多比农村差是不争的事实。在财税上,城区税源宽,产值高,财政投入大部分用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而县域税源窄,投向相对分散。在居民生活上,区志应充分考虑物价、房价、水电、气煤价格等生活成本要素,县(市)志要着重关注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区志和县(市)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走出模式,写出特色。
5、文化部类。城区志这一块因涉及大量驻区单位,给其编修带来不小难度,特别是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有很多是区无法管到的,这些可只记概貌并侧重与区紧密相连的内容。县(市)志一般不存在这种情况,对它们当作为全县事业项目的一个有机成分来详记。
综上所述,城区志与县(市)志均有县级综合志书的共性,其编修的基本方法及记述的内容大体上是相同的。但城区和县(市)域内事物性质不同、各自功能不同,形成城区志与县(市)志的根本差异,致使两者在总体布局和篇目设计上也出现了差异,因此具体章节中只有各有侧重,才能更好地体现特色,发挥好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曹建英,湖南省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副编审;张跃安,湖南省湘潭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