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丹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极易出现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体现体育教师基本素质的课堂驾驭能力会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驾驭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往往面对复杂多变的体育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充满信心地组织和引导;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教师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不断加强驾驭课堂能力的培养。
驾驭体育课堂并不是使学生绝对的听话、服从,它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会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兴奋,有助于学生的心理、体能、智力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体育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完善自身体育技术动作,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合理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并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学内容由教师直接讲授,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什么条件下,教师利用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网络系统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浏览、阅读进行独立思考;什么条件下,开展共同讨论研究(尝试自学、分组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获取其他学生的认知。(2)是教学活动的衔接。教师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尽快进入各自的“角色”,较快地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如期完成教学任务作好铺垫。一个标准的示范动作,能使学生瞬时把教师的形象放大而产生想学的欲望。而一个成功的“转场”,能使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向新的焦点,把兴奋点集中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教学活动成功的衔接,能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悄然生成。
建立融洽的教学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来自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严密组织,也来自教学双方的相互合作。融洽的教学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待人,在课堂上以优雅自如的风度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运动、学习。教师应调整自身的角色,把学生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合作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此外,融洽的教学关系还要求教师合理期望每一位学生。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就是在本性上有向上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往往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抱有合理的期望,并将这一期望用各种形式传递给学生。如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鼓励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完成各种体育技术动作;用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激励他们的参与意识。有时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中对意外情况的处理直接反映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引发混乱,干扰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引导学生,冷静面对突然发生的情况,镇定自若地进入“应激”状态,巧妙地处理好教学中的意外情况。
善于观察学生。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善于观察学生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掌握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信息的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的重要基础。它要求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注意把握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所要教学的内容和授课的侧重点,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运用讲解、口令、指示和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一方面富有情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训练气氛,融洽感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进行体育训练;另一方面当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一些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就应当通过一定方式,如合理运用停顿、语调变化、设问等语言,正确或者错误动作对比、积极肯定的反馈等,从而引起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积极体验、反复练习,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对讲授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地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善于调整内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是指体育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的调整应变和临场发挥,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所不同,如果在练习中统一安排训练就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所以在练习中根据学生情况有区别的对待,合理调整各个层次学生的练习强度和运动负荷,针对性的安排练习内容,使练习的强度和负荷适合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刻苦努力和积极的思维就能达到练习的要求,就容易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信心,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互动的双向过程,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驾驭课堂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对意外情况的机智处理,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引导方面。
激发兴趣,孔夫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勤奋学习,教学效果才会好。激发兴趣有多种途径,课堂设问就是其中一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学生就愿意去思考,通过思考就促进了学习,而思考和讨论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好问题,让学生积极参加到问题的探讨中来,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以说激发兴趣的目的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激发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大多都有好胜心理和表现欲望,竞争氛围是学生表现的好时机。要在竞争中表现自我,首先就必须学习,并在竞争与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不断求知的动力。为创造竞争氛围,教师可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竞赛等方法,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对比练习。这样既因有竞争而增进参与意识,又因是团队活动而促进合作,能使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驾驭能力对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越来越有个性的学习对象,青年教师尤其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各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做到对课堂的掌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1]周琼花,匡尹杰,朱志平,等.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54-56.
[2]韦晓宏.高校教师素质与能力[J].甘肃科技,2008(9):196-197.
[3]任小中.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成功教育,2009(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