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彩燕 鲍秀松
(1.滨州医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3; 2.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4670)
自1985年以来,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已经进行了六次,这是目前我国最权威的国民体质健康调研。纵观六次监测报告的数据,我们是欣慰的:国民体质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有一个信息却始终值得我们反思: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滑,其中,耐力素质的下降尤为突出:与1985年相比,大学男生1000m跑、男生800m跑成绩分别下降10.9%和10.3%。[1]反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男生1000m跑和女生800米跑的及格线的调整(自2007年男女生的1000/800m及格线分别由之前的3′55〞和3′50〞修改为4′33〞和4′23〞),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其中的端倪。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司司长王登峰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2]如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变现实困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较普通大学生学业跨度长,课程任务繁重,就业后的工作性质也使得他们比常人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本研究以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薄弱环节——耐力素质为突破口,结合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成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在中文数据库以“耐力素质”、“干预”为关键词,查到42篇文章,相关度较高的论文有6篇;并在互联网上查阅了相关材料,取得了耐力素质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一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2011级和2012级426名大学生(共涵盖7个学院、18个专业),其中女生245名,占57.5%;男生181名,占42.5%。对上述学生发放了《关于大学生耐力素质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426份,回收有效问卷41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针对目前大学生耐力素质状况及成因,对教学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梳理,取得数据支持。
2.1.1 大学生普遍存在晚睡晚起、运动量不足的问题
92.5%的大学生没有养成自我参与耐力素质锻炼的习惯,这部分学生选择在体质健康测试前突击准备800/1000m的测试;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尚有83.3%的学生不了解“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对于参与耐力素质的影响因素,86.9%的学生认为不了解耐力素质的锻炼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锻炼的兴趣;找不到同伴一起锻炼的有67.8%;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太枯燥的有56.1%;课业繁重,无暇顾及的有35.9%;耐力跑太累,坚持不下来的有25.8%,也是影响耐力素质开展的原因。
2.1.2 学生产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作为”的根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在评价指标中,若1000m(男)/800m(女)成绩不及格,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3]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执行文件规定的学校寥寥无几,《标准》几乎成为一纸空文。而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学校为了提高通过率和优秀率,会私下联系仪器生产厂家的管理员修改上报数据,如此一来,更加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懒惰意识。
2.1.3 公共体育课的过早、过度专业化教学模式影响了耐力素质的开展
从山东省的几所医学院校来看,在学生大一入学时就采取“自主选项课”的体育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特别是选室内项目(健美操、瑜伽、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耐力素质练习。不过部分体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种选课方式的弊端,有的学校已经着手取消大一的选项课,开展以体能锻炼为主的体育基础课。
2.1.4 频频出现的耐力跑导致猝死现象,引起了耐力素质的“谈虎色变”
近几年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中出现的学生猝死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着相关信息的发酵和蔓延,一些学校已经取消了冬季越野跑等活动,运动会中开设的长跑项目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参与调查的专家学者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到,目前,耐力素质的开展陷入了“恶性循环”,学生耐力素质的下降,使得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有关耐力素质的进行“如履薄冰”,并日渐“缩水”;耐力素质开展的相对不足又导致了学生耐力素质的连年下滑。
2.2.1 开展完善的课堂教学干预
体育课培养目标应进一步完善。明确公共体育的培养目标,去除过度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在每次体育课上留出固定的时间来安排耐力练习,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首先,应做好准备工作和安全防护措施,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做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确保耐力素质的实施在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内,为学生发放“发展耐力素质指导手册”和“成绩记录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课堂耐力素质的开展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例如:赶超跑、障碍跑、接力跑、变速跑、定向运动等,或者结合体育游戏等课程,提高学生参与耐力素质练习的兴趣。并将体质健康测试中学生耐力素质成绩按比例计入体育课总成绩,提高学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2.2 构建有效的课外体育干预
当被问及“如果有人组织和指导,你愿意加入到开展耐力素质的活动中来吗?”,89.2%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就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也就是说,通过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努力,这部分学生是可以参与到耐力素质的练习中来的,并有可能进一步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被称为“潜在的体育课程”。[4]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应该广泛发动,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挑选一部分耐力素质较好的学生作为骨干力量进行培养,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社团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开展校内外活动,特别是一些户外运动,例如:公路自行车、徒步、爬山、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能够迎合当代大学生“精力充沛、热情有活力和富有挑战性”的特点,适合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和推广。
2.2.3 执行严格的体质健康测试干预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规定,严肃对待测试过程和结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每年体质测试的时间,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提示,让学生做好体力准备和心理准备。测试前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合理的体力分配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并带领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测试过程中给予鼓励和积极的提示;测试结束后,正确引导学生做好放松练习。
2.2.4 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干预
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部门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当下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政策入手,确保相关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学生晚睡晚起、上网成瘾的问题,执行严格的作息制度和早操制度,使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并通过坚持出早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成绩越好,体质越差的现象,将学生的耐力素质成绩的提高幅度与三好学生、奖学金的评选挂钩,让学生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耐力素质认识的不足导致了耐力素质环节的薄弱,但是经过积极有效的干预,80%多的学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帮助学生消除耐力练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教师在课上和课下对学生耐力素质关注度的提高,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耐力素质锻炼的积极性。在相关工作推进的初级阶段,一定的政策干预是有必要的,但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推进需要各部门的重视和配合,更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落实。
[1] 中国经济文化网.大学生体质亮起“红灯”,浙江高校各自出招[EB/OL].http://zj.pway.cn/news/zh/201211/news_10949.htm.
[2] 张国.教育部调研称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J].中国教育科学,2012(4).
[3]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79/n17321/358582.html.
[4] 王玉洪,杨玉荣,严春梅.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19(3):106-109.
[5] 杨玲.分类多选健身方案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