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陀螺运动文化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3-08-15 00:50王成科韦光辉刘昌斌
武术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陀螺少数民族广西

王成科 蒙 军 韦光辉 刘昌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 崇左 532200)

前言

近几年,国家积极推出一系列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包括民康工程、雪炭工程等等,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代表的广西,更是得到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筹划制定出“中越边境全民健身工程”,为积极响应国家、政府部门的号召,广西各地市更是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如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元宵节足球友谊赛,中国崇左——东盟女子足球赛等等。

陀螺在我国已流传了几百年,历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爱,尤其是居住在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地的壮、土家、拉祜、佤、彝等少数民族,他们利于闲暇之际开展陀螺活动。几百年来从未间断,究其本质原因,发现是陀螺内在的文化一直在推动着陀螺运动的发展、壮大,众所周知,体育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陀螺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肩负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任。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具备强身健体、参与人数多、普及率高、比赛形式多样化等特点,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陀螺在我国已流传了几千年,历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爱,尤其是居住在广西、云南、湖南、湖北等地的壮、土家、拉祜、佤、彝等少数民族,他们利于闲暇之际开展陀螺活动,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究其本质原因,发现是陀螺内在的文化一直在推动着陀螺运动的发展、壮大。众所周知,体育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陀螺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肩负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通过对陀螺文化传承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期望对陀螺运动更好的传承提供帮助。

1 陀螺的起源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并无详细纪录可供查考,但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过陀螺,如江苏常州出土的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木陀螺及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陶陀螺;目前文史记载则多以宋朝时出现的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为开端,称做“千千”(或称千千车);那是一个中心轴(铁制)长约一寸的圆盘形(直径约四寸)物体,用手捻在盘中旋转,比赛谁转得久,这是当时身处深宫后院的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

目前一般常见的传统陀螺,大致是用木头、塑胶或金属制的倒圆锥形状,前端大多为铁制材料,玩者会因不同方式的玩法,将陀螺钉制作成圆柱形、斧头状或尖锐形,但经时代的演变,科技的改良,大家玩的陀螺花样百出,且玩法创意多变,现在已有各式各样的材质与形状出现。一般来讲,年纪较小的孩童可先从小陀螺玩起,小的陀螺玩具上面有一根突起小木棒,利用像宋朝那样的玩法用手来旋转;稍大的孩童便玩木制陀螺,木制陀螺的材质十分重要,通常是选用硬材,如樟树、番石榴树或龙眼木等。而打陀螺的绳子则要结实,且不会滑动,一般打陀螺的线用绵绳或细麻绳最合适。钉子的种类则是针形的钉子或前端为圆柱体者,最适宜旋转,也有长菱形的剑钉旋转和劈打都可以,而三角形的斧头钉则只专用劈打别人的陀螺,自己却不太会旋转。在木陀螺方面,由于成年人的参与以及年龄层的分布较广,陀螺愈玩愈大,从数十公克到一百多公斤都有人在玩,若是再结合其它道具(例如:呼啦圈、飞盘、骑单车、溜冰……等)共同演出,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2 陀螺的玩法

陀螺运动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在云南、贵州、湖北、广西等地区开展较好,不同地区不同玩法更是丰富了陀螺运动,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2.1 画圈圈

在地上画一个圈圈,直径在一步到两步之间,圆中间再画一个三角形,每个人把自己的陀螺往圈圈里打,并让陀螺自己旋转出圈外来。有时陀螺会固定在圈内不移动地旋转,可用绳子把他圈住勾出圈外,只要到达圈外还在转就算活。如果停止了,就要放在三角形内,任人敲击处罚。

2.2 分边

一边轮流一人,把陀螺抽在地上,直到有人失败为止。失败的陀螺,就放在地上任人打击,挨到对方陀螺停止时,才可以换对方攻打。

2.3 持久比赛

同种类陀螺,同时间打下,看谁转动的时间最久,就是胜利者。

2.4 掷远比赛

在地上画个小圈圈,然后每个人的陀螺先要打在圈圈内,在跳出去,跳出去的陀螺必须是还在旋转者才算成绩,用卷尺测量,离小圆圈的圆心最远者就是胜利者。

2.5 定点比赛

在地上或椅子、桌子上放一个圆盘〔可用圆形饼干盒盖子代替〕,然后离圆盘五十公分处,画一条线当起点,每一个人,从这一条起点线往圆盘抛拉,能进入圆盘内旋转者就算过关,失败者被淘汰。

2.6 撞击比赛

以相同大小的角力陀螺为佳。

2.7 套圈比赛

套圈比赛所用的陀螺,以上轴长下轴短为佳。找中央有圆洞孔的薄形胶圈,或薄铁圈。当陀螺旋转时,赶快把手中的圈圈套入上轴中心,一次一个,一直到陀螺停止为止,看谁套入最多,谁就获胜。

2.8 打过溪

开辟地两边各画一条线宽约50公尺至100公尺(看场地人数而定),两人以上到10、20位数可以玩。先比赛转快倒的人当鬼。从甲打到乙地,前进任何人如打鬼本身陀螺不转就要交替当鬼被打到对岸,每人可以用陀螺钉鐹十下。

3 陀螺文化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省,区内有上百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高脚马、抢花炮、抛绣球、陀螺等等,抢花炮的开发已经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侗族的特色体育旅游产业项目,但是陀螺项目的发展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比赛的管理不够完善

虽然陀螺的开展地区范围比较大,但除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规模、运营较完善外,其他比赛基本呈现小、低、乱等现象。小,体现比赛规模小,很多村寨都盛行打陀螺,但是经常就是那几个人在比赛,场面显得冷冷清清,缺乏热闹的氛围,主持人调动观众的激情能力有限;低,是指比赛水平较低,很多队员都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只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抱着打着玩的态度去比赛,造成失误较多,欣赏价值不高;乱,是指比赛的场面非常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也说明在比赛规则的制定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综上,从地区上看,各地区基层农技人员“职业倦怠值”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离散程度较大,个体之间倦怠值差别较大;从性别上看,基层农技队伍中男性偏多,职业倦怠感也更显著;从从事专业看,各专业存在一定差异;从年龄及从业年限看,基层农技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年长、从业年限久的人员占比较高,处于36-40岁间(大致对应从业年限11-15年)人员群体职业倦怠均值相对较大,个体差异也最大,是值得引起关注的人群;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学历占比最大,职业倦怠值相比也最大,而“硕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比小,倦怠值也相对较低;从职称上看,职称与“职业倦怠值”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初级”职称人员,职业倦怠值最高。

3.2 噪音污染

打陀螺尤其是打大陀螺,鞭子抽打的声音非常刺耳,很多民众反映对他们的日常休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特别是那些小孩子受影响更大,打陀螺的人一般都选择在早晨或者下午,早晨很多孩子都还处在熟睡状态,很容易被刺耳的鞭子声吓到。当然针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地方的相关部门已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说规定打陀螺只能是下午4点以后,或者是离居民区较远的公园里打。

3.3 陀螺开展的基本条件不尽如人意

体现在:开展陀螺运动的场地、器材相对缺乏,用于进行竞技陀螺运动训练、比赛的经费缺口较大,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例如,广西区一般的地级市只有几块陀螺比赛标准场地,比赛场地严重不足,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明显偏少,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正规比赛场地多大54块,比整个广西区还要多,如果和云南相比,差距更大;而且从事陀螺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更是屈指可数,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区内只有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等几所高校有研究陀螺文化的学者,科研人员的捉襟见肘对陀螺文化的传承制约明显。

3.4 现阶段的陀螺运动的新变化

3.4.1 竞技性增强

陀螺,于1995年被列入昆明市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从此陀螺运动更是变的家喻户晓。自进入民运会以来,陀螺的竞技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各路好手赛场上强强相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路玩家的技艺交流。随着竞技比赛的激烈性递增,观众对陀螺也投入很高的关注度,高水平的陀螺比赛,更是激起一股强大的打陀螺民族风,人们都渴望能像参加民运会的运动员们一样,有一天也能站到比赛场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和高手过招,领略另一番趣味。可以说陀螺运动竞技性的增强,有利于它的普及。

陀螺除了在民运会的赛场上一展雄风,其实更大的市场在民间,笔者发现在湖北的恩施、贵州的黔西南、广西的防城港、崇左等地,陀螺运动可以用风靡全市来概括一点都不为过。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如此多的民众热衷于陀螺运动?经调查发现,但凡喜爱打陀螺者,身体均非常健康,精神头足,生活快乐,究其内在原因发现,打陀螺本身能显著提高人体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说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健身价值。

4 发展对策

(1)纳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看,少数民族体育室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内涵丰富、运动形态多姿多彩、产业开发价值深厚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资源。尤其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中,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具有自然和谐型、地域风情性、民族风俗性、观赏体验性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加推崇,更加热衷,并在参与、观赏民族体育的过程汇总满足现代人类求动、求乐、求健、求知的特殊身心需求和满足人民感受民俗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精神需要,民族体育将成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陀螺,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它具有的竞技性强、观赏性强、强身健体、易于开展等特点,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局部地区如此,远远落后于广西壮族的“三月三”、侗族的“抢花炮”、苗族的“花山节”等民族体育的开展,这些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也为当地的经济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尽早将陀螺运动纳入当地的旅游产业中去,不仅可以为开发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奠定基础,有利于推广、普及陀螺运动,同时也能丰富、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广西民族体育产业的开发,进一步推动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旅游管理部门和投资商需转变观念,不要抱有封建时期的产物都是糟粕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陀螺文化旅游的巨大价值,充分认识到陀螺文化的开发、传承非常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资源来整合开发陀螺文化,如利用广西特有的山水风景,开发民俗旅游、健身旅游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最大限度的开发陀螺文化。

(3)加大对陀螺运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宣传,达到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参观的目的。打陀螺事实上是一个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过程,它的举办时间一般是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这时期人们往往没有什么农活要做,旅游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筹划一系列的陀螺比赛,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渲染比赛氛围,让游客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打陀螺中去,尽情地融入到这欢乐的海洋,而且能够为日后陀螺运动的开展、陀螺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4)注重陀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不仅仅是为了开发,还有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任务,陀螺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份子,也是我们保护的对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旅游开发而忽视了陀螺内在的本质属性,否则会导致陀螺文化的变味,甚至灭亡。所以我们有义务在大力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同时,注意保护古老的、奇特的、濒临灭绝的民族文化。

(5)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高校作为当今社会知识资源的高地,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陀螺运动的开展可以尝试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力度,因为从师资队伍方面来看,高校具备较高层次的科研队伍,尤其是一些有体育学院系的高校,具备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而且很多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完全有能力胜任陀螺文化的研究,能够对陀螺运动的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高校有良好的场地设施,也为陀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进而有利于陀螺文化的传承;从传承对象来看,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陀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非常难的事情,易于增加学生们的兴趣。据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进行“打陀螺”实验教学,通过3次实验课的教学,有76%的学生对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较了解,72%的学生对“打陀螺”感兴趣,传承对象是否对传承事物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事物的发展是否顺利,陀螺在高校得以开展,相信对陀螺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益的。

5 结语

陀螺虽小,可它内涵丰富,不仅可以强健练习者体魄,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而且还能够为地方经济服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宣传陀螺,鼓励人们投入到陀螺运动中来,无形之中对陀螺文化形成一种保护,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益无害,还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

[1]韦晓康等.陀螺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及其特征——以云南景谷县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15-18.

[2]韦光辉等.广西自治区竞技陀螺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0(3):139-144.

猜你喜欢
陀螺少数民族广西
做个纸陀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