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双富 李爱华 王建 李旭强
(1.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499)
随着社会经济和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全民健身与旅游意识日渐普及。民族体育旅游以它特有的原始宗教特征、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浓郁的地域风土人情、欢愉的生活情调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以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1]。以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的各类体育竞赛及尝试体育刺激与挑战等为目的的体育旅游也在不断发展[2],传统的观光旅游消费逐渐向高娱乐性、高参与性、高文化性方向发展[3]。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将逐步成为旅游行业的新亮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已成为黑龙江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规模、产品、服务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还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等需求。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从满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伴随满族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事象。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东北地区的满族先民在从事劳动、发展军事和宗教祭祀等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提炼出来具有浓郁北方特色的运动与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3]。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是大气磅礴具有民族野性,竞技、娱乐性强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4]。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众多,达百余项,并深深地根植于满族的农耕、渔猎文明之中,极富满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满族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尽管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且项目众多。但其作为体育旅游资源,还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只有珍珠球、雪地走项目几经修改后被列为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向世人展示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的风采。另外少数项目还都只是满族群众自己的娱乐项目或作为儿童的游戏,而其他大多数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仍旧披着一层“羞涩的面纱”难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就目前整个国内而言,以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资源开发的旅游产品少之又少,据了解,只有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川等个别地方,为配合乡村旅游,将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中趣味性和参与性较强的项目精选出几个进行表演以吸引游客。承德等几个地方举行过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会[2]。就黑龙江省而言,与满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旅游景点和线路都有,但其中包涵体育旅游项目的很少。经查找资料和实际走访,只有目前在哈尔滨市有每3年举办一次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盛会“莫勒真大会”(“莫勒真大会”已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市阿城区)的满族自治乡镇(如料甸乡)举办的小型“莫勒真”运动会。牡丹江镜泊湖地区每年冬季举办的传统“捕鱼节”。每两年举办的阿城金源文化节等等。这与博大精深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内涵和日渐升温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热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2.2.1 项目自身因素
目前,无论是省、市、县各级的旅游管理部门和各景区或满族地区的旅游从业部门对于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开发的深度和力度不够,致使真正能够用于体育旅游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较少,从而缺乏规模效应。满族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也比较单一,内容一成不变,不能满足游客日新月异的旅游口味的变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作为旅游项目,游客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只是作为参观者,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参与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感、竞技感和健身感。
2.2.2 时代发展因素
时代迅猛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速度。现代生活方式与几十年前甚至是几年前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更不用说遥远的古代了。人们的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中转变了数次,现在更是很少有人能够或是愿意去掌握甚至是了解满族传统文化。更为严重的是,在近代和当代,满民族与汉民族发生了巨大的、全方位的“文化冲突”与“深度融合”。似乎我们被“汉化”了,在这个过程中,满民族的语言几近消失,不得不面临失传的危险。满族服饰只能在清朝题材的电视剧中见到。这与其他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藏族等相比,我们落后的不止是一点半点。
2.2.3 政府作为因素
政府作为因素中有两点。第一,在政府行政机构里缺乏有效的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在政府行政机构里,与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相关的有旅游局和(文化)体育局,但是在旅游局中没有一个与体育有关的机构,更不用说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甚至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了。当然在(文化)体育局中更没有一个有关旅游的机构,体育局的主要工作是抓好运动队的建设与训练,夺取比赛的优胜。让体育局管旅游,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在一些人眼里或许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开国际玩笑。但问题就在这。第二,缺乏专业的体育旅游导游人才。作为一个从事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专业导游,她(他)除应该具备专业的导游知识外,还应该有体育健身方面和满族传统文化尤其是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的知识。如此具备这样要求的导游,少之又少。而政府部门或者一些高等院校对相关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的开展并没有。
2.2.4 媒体宣传因素
媒体宣传因素表现为宣传力度不够。例如:与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相比,满族的莫勒真大会只有本地媒体报到,而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央视CCTV-5都有报到,甚至直播。百度搜索满族莫勒真相关结果4810个[5],而蒙古族那达慕1370000个。
2.2.5 资金注入因素
资金注入因素有两点。第一,缺乏资金投入。各地对旅游产业资金投入有限,对旅游产业的结构还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还处于一种盲目状态[3],对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广告投入更是低微,缺乏宣传投资意识,游客对景区及满族聚居区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及民俗风情缺乏了解。尽管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大多灵活多变,但也需要一定的专用场地和相应的器械。由于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与扶助,导致许多项目不能开展,即便能够开展的项目,如二贵摔跤、珍珠球等,也由于种种局限,项目原有的风格和精彩没有充分得以展示[2];第二,资金投入的负效应。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基本属于无序的粗放型的发方式。开发对象多为满民族的风俗传统等人文景观。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商业资金的赞助支持,投资方利益的需求,势必使传统活动淡化民族文化韵味,多出了一份现代化商业气息。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被改造、夸张、导向奇异、低俗,这种用市场机制来调节文化发展走向,又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5],势必会使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变味。
根据黑龙江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现状以及对其产生制约的因素所进行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1)突出文化特色,实现旅游资源与体育文化相结合,营造满族体育旅游文化氛围、突出满族特色、挖掘整理系列产品、用体验性强、参与性强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来设计旅游品牌。争取做强做大、做出规模、做出品牌。
(2)加大政府的扶持和组织机构方面的相关配套改革,加强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培养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专项服务人才,提高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质量和品位。实现阶梯式的稳步上升。
(3)加强对外界的宣传力度,尤其要重视网络宣传的巨大功能,树立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形象。继续加强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节庆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发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纪念品,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加强宣传效应。
(4)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应多渠道地吸引各方资金的注入。有步骤地设计好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区、馆的建设。出于满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本源利益和长久利益考虑要对资金投入方进行科学的引导。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以其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特殊的季节性、地域性民族风情生动地反映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及军事生产等活动,体现了善骑射、喜渔猎、兼容并蓄的满族金源文化。因而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弘扬满族体育文化,更好地为黑龙江省满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1] 李荣芝,虞重干.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78-80.
[2] 王明霞,宁鸿博,魏文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8,2:17-20.
[3] 韦丽春.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2:7-9.
[4] 关双富,李航.体育课准备活动中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1:76.
[5] 王振亚.桂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民族师范大学,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