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

2013-08-15 00:54周明进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9期
关键词:院校精神高职

周明进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湖北十堰 442000)

1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精神的存在

1.1 高等职业院校精神的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衡量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指标就是是否德才兼备。高等教育注重人的德育的培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弟子曾参在包含孔子的名言及思想的《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里对高等教育有这样的描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延续千年,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在研究性的普通高校还是在应用型的高职院校,明明德都是最重要的。近现代的蔡元培先生也特别强调德育教育在大学里的重要性,它在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谈到教育时也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教育不同,它是根据社会对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人才,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在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表面注重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的职业技能,忽略了对人的德育的要求,而实际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同样把育人放在首位,然后才是传授知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也充分揭示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还是要注重人才德育上的培养;其次才是知识技能上的传授。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正是对人的精神追求、精神导向的教育,也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的高职院校里是存在高职精神的。

1.2 高职体育文化精神的存在

体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对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体育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推进,体育的作用也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等各个方面。而体育文化精神正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具有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它是在高职院校长期的体育实践中逐渐积淀下来,被全体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学校体育气氛,它所体现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体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和职业性特点,联系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程度,我们认为体育文化精神同样融入于现代职业院校的精神体系里,它不但具有独特的大学精神内涵,同时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体育文化精神的内涵

2.1 体育学问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是人们在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讲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共同信仰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高职院校的科学精神除了具备普通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才能、科学良心和科学道德等一般共性外,还具有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统一的实践特性,这是由高职院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决定的。

高职体育科学揭示的是体育教育现象中潜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它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把体育科研工作与体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教学化,用科学的实践精神来指导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育内容、方法、模式和手段的科学实践操作可以影响学生对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科学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这是高职院校体育科学独有的规律和特点。

2.2 体育智慧的创新精神

历史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是人们不断创新的结果。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场所,通过对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造和发展,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的人才,推动着社会经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体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体育创新精神的培养先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体育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因循守旧,将现代科学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方法上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发挥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通过采用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实践式、自学式、第二课堂等方法,实现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多形式、多层次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体育障碍目标的设置,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冲破阻碍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诱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能力:随着当今社会变革加剧,科技发展加速,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仍按传统培养人才观,不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难以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体育的创新能力不在于学的知识量有多少,而在于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有了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就会处理好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就能使学生消化吸收与职业岗位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各种社会生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2.3 体育素质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身关系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体育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正是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自由和谐。英国哲学家休沫认为,体育根源于人的本质,体育的本质在于人类的自我创造,体育的目的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价值的生命活动及社会实践,体育同样意味着人的一种解放,它本身就是人文的产物。体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隐藏了丰富的人文意义。高职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阳光体育口号的提出,都是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

2.4 体育思想的公平竞争与团结协作精神

竞争与协作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竞争与合作并存。运动场上的加油声、呐喊助威声、竞赛中奋勇拼搏的身影,都使我们对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体育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及友好相处,集体活动中运动竞赛的协作又使我们体会到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通过共同的学习、集体活动等,学生会不断地思考、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及与人相互依存、相互进步。体育竞争赋予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育合作赋予竞争的实力与技巧,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促提高,学生就是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共存和统一中获得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走向并融入社会的本领。

2.5 体育觉悟的社会服务精神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文化服务的。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高等院校由于在文化技术积累方面的特殊优势,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就能够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通过科学研究直接转化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对人才科学技术方面的实践应用培养,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校积极参加体育社会服务活动,也是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和法律赋予的责任。《高等教育法》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教育法》、《体育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情况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参加体育活动”。高职院校自觉地利用现有的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人力、物质设施、信息等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实施途径,向社会提供以体育内容为主的各项服务活动正是体育觉悟的社会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

3 高职体育文化精神构建的路径

3.1 体育文化的精神紧扣富有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

(1)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指导思想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发展规律来确立的学校办学的理念,是高校办学的核心问题,关乎各高校生存、改革、发展的大局。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特别是受区域经济文化变革的影响,各高校都在重新定位思考办学指导思想,在此期间体育文化精神的实质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内容的表现形式会出现符合时代变化的特征。高职体育文化精神要紧随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在不断更新体育观念和科学分析体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和具备的现实条件下去逐步丰富和发展。

(2)体育文化传统:由于学校所出的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校园氛围等不一样,体育各项目在教学、竞赛和各项活动中的受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各高校在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赋有自身体育特色和优势的体育文化传统。充分利用这种传统特色和优势,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在理念中提升,就可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职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3.2 以人为本的体育素质教育贯穿课程结构体系

3.2.1 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教育应抛弃传统的本位观和技能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以人为本”的体育素质教育,强化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理念,促进教学目标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向转换,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及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

3.2.2 调整教学内容,加强职业攸关运动项目学习

要按照学生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实用职业体育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式课程结构。与职业岗位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加强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紧扣职业特点,充分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素养。

3.2.3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性特点,努力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也应由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过渡到考察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应用与创新程度。

3.3 担当服务社会赋予高校的体育发展责任

服务社会是高职体育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内涵上通过学习、宣传等方式和手段对师生进行体育的社会价值认识培养,从教学、竞赛、科研等方面积极探讨落实体育素养构建的具体措施;外沿上积极协调,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资源参与当地的体育相关文化活动,真正担当起服务社会赋予高校的体育发展责任。

[1]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乔清举.文化探索与体制创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东平.大学精神[M].辽宁:辽海出版社,2000.

[4]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

[5]顾春先.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精神培育[J].兴义名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

[6]唐文俊.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8(6).

猜你喜欢
院校精神高职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拿出精神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