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①

2013-08-15 00:54王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武者武德体育精神

王楠

(郑州大学体育系 河南 郑州 450001)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武术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法、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紧密相关的道德体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武术作为拥有强身健体和攻防技击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仅能够有效的锻炼体魄,陶冶情操,而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武德教育是武术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武术文化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武术也随之走进了高校的教育行列中,并且由于武术特殊的魅力使其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而武德作为武术的精神脊梁,因此,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也就随之展现,不仅是武术的指导思想,同时也能够充分展现体育文化和精神。为此,端正学生的武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学生更加热衷武术,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1 武术教学中武德培养的必要性

1.1 树立良好的武德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前提

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武术教学应当加强对武德培育的重视程度,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的指导思想,这才能够有效保障武术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是武术的中心思想,其追求的是内强体魄外练修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武术更是一项技击及健身兼备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本身已经有了丰富的中华教育文化,在武术锻炼中不仅要求锻炼者要有不畏艰苦、顽强拼搏等优秀的传统精神,同时还要求必须锻炼者具备谦虚有礼等道德品质,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境界。简而言之,良好的武德基础是开展武术教学中重要前提。

1.2 武德的培养是提升高校体育精神的需要

“未曾学艺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进行武术教学最初时,就加强学生对忠诚、谦虚、仁爱等思想的认识,引导他们首先了解武德再习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武术的历史文化正散发着独特的韵味,积淀的精华的更是使其逐渐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教学模式,在武术教学中武德培养更是成为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武德精神更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动作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需要通过武德来进行约束。自古以来,武术就要求锻炼者以保护社会稳定为目的,而传承到今天,武德中保护人民利益的优秀精神也随之延续。同时,武德的培育能够有效防止习武者出现恃强凌弱的情况。因此,武德能够使学生的品质得到有效锻炼,因此,将武德贯穿到武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至关重要。

1.3 武德的培养是贯彻高校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结合科学发展观来带领武术前进。在如今的校园中,武术也能够有效保护校园财产安全,校园和谐稳定,同时在调节学生关系上也能够发挥独有效果。学校在建设文明校园时,武德也能够发挥其特殊作用。随着武术进入校园,学校内习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通过武德的弘扬能够有效带动学生民族气节的提升,使校园文明建设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第一,弘扬武德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进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第二,武德培育能够提升思想精神境界,使校园更加和谐文明,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快速提升。第三,武德培育主要从“育人”、“育己”出发。简而言之,推崇“厚德载物”的高尚武德以及“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并要求习武者能够自我约束,通过正确的方式获得他人的尊重。武德可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所传承的道德规范,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品德。

2 武德培养的途径

2.1 武术教师是武德培养的引导者

教师作为武术教学的领航人,对学生武德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身教胜于言传”,武术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习武的学生,在古代武德教育中,形成的崇尚师傅的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如“师命不可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武德思想,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尤其明显,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尊重是很大的,所以高校武术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品行都应该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武术教师一定要加强自我修养,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表里如一、为人师表以认真的教学态度,高超的武艺水平,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教育影响学生。武德教育对课堂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主要是要求教师在武德教育观念上能够不但更新,同时也能够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武术教师有较强的个人素质。为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同时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武术技巧。教师在充分掌握了各项武术技能后还应当加强自己的武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武德观念。同时,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能力等。

2.2 武礼是武德教育的灵魂

“未曾学艺先识礼”,这是中国古代武术教育的谚语,中国武术从古至今素有重礼节、讲理法的传统。武礼即武术抱拳礼是武术运动中讲究礼仪,讲究尊重对方的一种标志。无论是古代的比武论英雄还是现代的各种武术表演比赛,武术中的抱拳礼是历来为武术界所重视的。武术中得抱拳礼,在现代武术活动中被广大习武者所重视既体现了当今时代对中华武术优良传统的重视与承接,又彰显出习武者崇武尚德的高尚道德情操,起着规范其行为举止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加强注重武术礼仪的传授和规范,在教授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正确掌握抱拳礼的方法,更要教授学生抱拳礼的涵义,并要求在课堂内外利用抱拳礼相互问候,形成习武学生用礼、懂礼、讲礼、崇尚武礼的习惯,从中进行武德教育在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培养和渗透,教会学生做到讲文明、尊重人,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的道德精神。

2.3 人文环境的建设有助于武德培养的实施

武术教学能够将武德渗入其中,就应当通过更多的优秀人文素材和人文环境来进一步加强。在中华历史上较多的武林人士,拼着一腔热血投身到保卫国家和民族的战斗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祖国山河,这无不展现着他们高尚的武德品质,这些也只鼓舞和教育者习武者要心怀国家。例如:名留青史的岳飞,在其年幼时就被母亲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个四个字也深深地刻进了他的心里,鼓励着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明代名将戚继光也始终将抗击倭寇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近代,也有非常多的优秀名人,李小龙、李连杰等武术人物给人们展现出的优秀武德均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武术也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武术课堂上,人文环境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文环境能够有效将学生带入到武德培育的氛围中。例如:通过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场地,并结合更多图片和标语来提亮场地的武德氛围;利用武术道具、服饰等加强武术的审美观,进而使学生能够投入到习武中,并能够逐渐了解武德的重要性。同时,加入音乐元素,使音乐与武术充分结合,使武术的观赏力更强,并能够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现力,进而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武德的深刻含义。

2.4 人文精神是武德教育效果的体现

从古至今,无论是古代师徒还是现代高校武术教育,都提倡习武者不为物役的人文精神,则大量地体现在有关武德修养的理论之中。其中“侠义精神”就是传统武德教育中熠熠生辉的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侠义精神”不仅是习武者的道德准则更是习武者崇尚的人生价值与思想境界,这在现代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人格修养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在武德中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通过“义”的环节规范人的道德行为,这就如当代高校精神文化教育中,教师要求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好好学习,尊师重道一样。传统的武德中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谦让和宽厚。

3 结语

武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在当今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培养上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从古至今,武德与武术并行,千百年来的习武者依其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中武德教育则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武术的技法和武德的情操,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中武德应作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学生的武德教育,提高对学生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的渠道将武德教育渗透到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教育中,除了能够有效强健学生的体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使之为培养“武德高尚、作风正派、武艺精湛、武礼谦和”的新时代学生,使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复兴民族文化的热潮中。

[1]张庆华.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2009(5).

[2]刘晨涛.论新时期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1(5).

[3]李双铭,张继生.试论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武德的培养[J].搏击(武术科学),2010(3).

猜你喜欢
武者武德体育精神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