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艳,程其练,郎勇春
(1.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2.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是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标准》的测试,可以对他们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起到良好的监测作用,既为高校以及体育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的定量化数据,有利于从宏观上及时监督和调控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制定大学体育发展政策,又可使大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会用科学数据指导健身和引导科学锻炼。
为了保证目标和计划的有效实现,管理者就必须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整合这个结构中不同人员在不同时空的工作并使之转换成对组织有用的材料。从被调查的34所高校来看,有88%的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标准》测试工作的机构,有12%的学校没有成立,说明大部分学校还是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办法的要求来进行,切实加强实施《标准》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实施计划,统筹安排,确保《标准》实施工作正常进行。
作为一个面对上万人甚至数万人的大学生群体《标准》测试工作,仅仅由学校的一个部门是无法顺利完成的。因为这项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涉及的群体数量大,大部分高校的本科学生数量都在2万至3万人之间;其次,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有些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了解,往往在某些项目的测试过程中出现昏倒或其他非正常状态,这就需要医务部门的配合;最后,还有一些测试和学校对学生的健康体检有部分重合,这要求医务部门和测试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重复测试,以提高效率。以上的特点决定了《标准》测试工作是一个牵扯面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通过一个组织机构对整个活动进行细分,通过进一步细分管理工作的类型和相互关系确定有效的组合方式。
从所调查的34所高校的参加《标准》测试工作的人员组成情况来看,全部是由体育专业教师为主要力量,部分体育专业的院校会让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没有体育专业的部分院校会让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只有少部分的院校会让辅导员和教务人员参与。没有1所院校是联合校医务部门的人员一起来完成此项工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教师和学生是具体实施《标准》测试工作的主要力量,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专业教师都能够参与此项工作。虽然每位学生都是被测试者,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承担测试者的工作。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为他们全面了解《标准》测试工作的目的意义提供了切身体会的平台,将来他们走向体育教师的工作岗位后,对此项工作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他们开拓思维,从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做好此项工作。非体育专业学生的参与对于宣传《标准》测试工作来说起到了“小喇叭”的作用。由于他们亲身参与,就更加了解《标准》测试工作的性质和目的,对自己身边的同学能够起到正面宣传引导作用,促使参加测试的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管理中,工作人员的选择不仅要保障《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为教师、学生在学校以及未来在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要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员到《标准》测试机构中来。
测试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测试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公平性。从调查结果统计的数据来看,大部分院校选择在秋季进行测试工作,而春季进行补测。测试时间选择在秋季也是和要求上报数据的时间相吻合的。考虑到地域环境的差异,部分地处热带的院校选择在春季,如海南某学院,此季节在海南温度适宜,少雨,比较适宜进行测试工作。
在对学生参加《标准》测试的具体时间段的安排上,大部分学校选择了有体育课的利用上课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利用周末选项,占了被调查学校的65%;有8所学校选择把学生全部安排在周末进行测试;有2所学校全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2所学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行安排,但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对“参加大学生《标准》测试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岗前培训”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4所学校中,有76%的学校对参加学生《标准》测试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但是还有24%的学校没有进行岗前培训。对没有进行岗前培训的学校的测试人员进行电话访谈得知,他们认为《标准》测试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常规工作,工作人员是相对固定的,业务非常熟悉,没有必要再进行培训了。对进行了岗前培训的学校教师的电话访谈,他们认为岗前培训首先是《标准》测试领导机构对工作人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提高业务能力的一项连续而有效的工作;其次,通过培训加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熟悉了工作伙伴。
在对“每年选测的项目是否会提前向学生公布”问题进行调查数据统计时,发现在被调查的34所学校中有30所学校选择了会向学生提前公布,只有4所学校不会向学生提前公布。而在《标准》中第1部分第4条中明确规定了“选测项目每年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在测试前2个月确定并公布”。说明部分学校并没有严格执行《标准》的实施程序。提前2个月公布选测项目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熟悉和练习时间,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的教育过程。
对“学校网站是否有关于学生体质检测专栏”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学校中有近2/3的学校没有关于学生体质检测的专栏,只有少部分的学校设有专门的网页或专栏来进行网络化的工作。说明大部分学校忽视了网络强大的作用,《标准》测试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体质检测专栏的设立在将来的《标准》测试工作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专栏的设立,《标准》测试工作的通知、数据采集、存储、传播、利用以及反馈等环节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使《标准》测试工作更加有条理、更加规范、更加准确。
在对“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会反馈给学生本人”问题进行结果统计得知,被调查学校有28所选择了会把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只有6所选择了不会反馈。由此看来,大部分学校是很重视信息的反馈的,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从而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手段,改进自身的健康状况。
从对“学生《标准》测试场地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校建立了专门用于进行学生《标准》测试的场地,只有少部分学校是采取的临时借用测完即收的方式,说明在场地建设上各个学校还是做了很多投入的。在对“如果是专用场地,在非检测期间是否开放”的问题进行结果统计时发现,被调查对象中只有2所学校会在非检测期间开放,为教师以及校外社会人员提供服务,其他学校的专用场地在测试工作完成后就基本闲置了。这样的情况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场地和器材的闲置是极大的浪费,要充分发挥学校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在非检测期间,面向其他群体开放,可以进行有偿服务,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被调查学校拥有以及使用测试设备数量”的调查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学校拥有7套以上的测试设备,说明仪器设备准备充足;只有4所学校拥有1 ~ 2套设备,和学校的学生数量相比就太少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太高,容易造成设备的过度使用,进而减少其寿命。拥有的设备数量大,相应的投入使用的设备数量也就多,从而保证了对设备的需求。
《标准》的评价指标中对测试的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其中身高标准体重和肺活量体重指数是大学各年级必测项目,其他为选测项目。本文对被调查学校的选测项目进行了统计,1 000m跑(男)、800m跑(女)和台阶试验2项选1的情况基本持平。在电话访谈中,有的学校反应,在台阶测试中,多次遇到许多身体素质很好、经常参加运动的体育尖子生反而此项成绩不及格或者很低。这可能是由于运动量太小还没有让学生的身体机能发挥出来就结束了,这样的结果让许多学生对台阶测试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另外,就测试的意义来看,许多体育教师反映中长跑测试更能反应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也更能激励那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学生去主动参加长跑锻炼。在坐位体前屈、掷实心球、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握力体重指数项目中,主要集中在握力和坐位体前屈2项上,分别有24和16所学校;选择掷实心球的最少,只有2所学校,可能与此项目测试所需的时间太长有关系,操作性差。在这一大类选测项目中,基本上是握力和坐位体前屈2项轮换进行。在第3大类选测项目中,各个学校都选择了立定跳远项目,50m跑、跳绳、篮球运球这3项没有学校选择,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各只有1所学校选择。跳绳项目的测试需要投入的人力比较大,而且跳绳上自带的自动计数器容易损坏,真实性不可靠,所以也没有学校选择。50m跑测试是速度素质的反应,而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于耐力素质的提高而言较慢,效果不明显,进而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作用相对不大,所以选择的学校也几乎没有。
2.1.1 大部分高校能够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标准》测试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标准》测试机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在测试工作实施过程中有效聚集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 体育专业教师和学生是具体实施《标准》测试工作的主要力量,教师的参与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参与对于宣传《标准》测试工作来说起到了“小喇叭”的作用。工作人员的选择不仅要保障《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为教师、学生在高校以及未来在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2.1.3 测试时间的选择关系到测试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时效性以及公平性。大部分高校选择在秋季进行测试工作,而春季进行补测。在对学生参加《标准》测试的具体时间段的安排上,大部分高校选择了有体育课的利用上课时间,没有体育课的利用周末。
2.1.4 大部分高校对参加学生《标准》测试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并且提前2个月公布选测项目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熟悉和练习时间,但只有少部分的高校设有专门的网页或专栏来进行网络化的工作,大部分没有发挥网络化的便捷性优点;大部分高校会把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
2.1.5 大部分高校建立了专门用于进行学生《标准》测试的场地,器材设备较为充足,在场地、器材建设上投入较大,但在非测试期间,场地、器材大部分闲置,没有充分发挥高校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2.1.6 选测项目主要集中在握力、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3个项目上,有些项目如跳绳、篮球、足球、排球以及50m跑形同虚设,基本没有高校选择测试。
2.2.1 人是测试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首先,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体质健康检测中心;其次,要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人员固定后要进行岗前培训。在测试过程中要加强教师对测试现场的监督和控制。
2.2.2 对场地、器材的管理是顺利完成测试工作的保障。在测试工作中,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其时间和空间的效率,延长其使用周期。
2.2.3 对时间的高效管理是优化测试工作的重点。在测试工作中时间指的是测试准备、实施、后期处理等构成的系统,对其管理主要包括工作计划地制定、实施和控制。
2.2.4 测试工作要加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反馈等环节去收集数据并充分利用由数据产生的信息,来指导、督促学生自觉的进行科学体育锻炼。
[1]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8号文件,2007-04-04.
[4]张宗国.影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主客观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9):86-91.
[5]李建园,吴秋林.《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的实施试验[J].体育学刊,2009,16(9):68-73.
[6]王茂琼,张启迪,钟卫刚,杨领航.高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5):82-84.
[7]马勇志.2007年度清华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