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体育部,山东 威海 264209)
体育保健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已经指出要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我们发现,影响和干扰体育保健课程的因素有很多,想要顾及到每一名学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理水平、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测评,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来设置具体的目标。目标过高会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学习信心;目标过低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学生的实际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失去学习兴趣。只有当设置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能力时,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
1.1 体育保健课程学时周期长
高校常规体育课程一般有2种形式:一种是学生在大学大一、大二年级每年选一个体育项目;另一种是大一年级普修大二年级选项。但是体育弱势学生往往2年都要参加体育保健课程的学习,这就对课程内容安排提出很较高要求,给教师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带来一定压力。
1.2 体育保健课专用场地、器材和教材匮乏
体育保健课不像其他常规体育课有自己专用上课场地和器材,但是体育保健课又对场地和器材有着较高要求。例如,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户外场地需要有保护设施,不能和常规体育课共用场地,这样会给体育保健课安全带来隐患。根据目前的调查显示,现在大多数高校都不具备专用体育保健课教室和专用户外场地,也没有统一体育保健课教材,通常是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在大学体育课教材中自选一部分内容来使用。
1.3 课程内容选择上需要具备多样性、机动性
每年上体育保健课的学生弱势类型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固定按一套体育保健课程来进行授课,这样就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进行适当地调整。另外,体育保健课程对教师要求也较高,授课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体育保健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体育技能基础。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较好教学效果的过程。通过探索、改革、创新,使体育保健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大家有着强烈地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的愿望,这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是否优化呢?确定优化体育教学的具体标准应考虑3个基本前提。首先,要反映现代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价值;其次,要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最后,要顺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2.1 体育保健课选课前工作
体育保健课选课前工作至关重要,这个工作需要在上课前2~3周内完成。体育保健课程和其他体育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存在太多未知因素。例如,选课前需要统计到需要上体育保健课的学生人数、男女比例,以便确定开课的班数;需要统计所有学生的上课时间来确定上课时间;需要对学生的弱势类型进行分类,这样可以针对这些类型的学生准备授课内容;需要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这样可以在上课时融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2.2 高校体育保健课程结构优化
体育保健课程结构应与授课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学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相吻合,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完整的课程体系。我们根据过去上体育保健课时经验发现,单纯地只为学生开设体育保健理论知识、传统养生、保健按摩、太极拳等内容学生会出现积极性不高、厌学等情况。如何能够挖掘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1 评分标准表
表2 实验教学前卡方检验
表3 实验教学后卡方检验
2.2.1 教学实验内容 对大学体育保健课的实际优化效果进行研究。实验对象为2010、2011级体育保健课学生85人进行分组教学。为了便于实验教学,将所任教的两个年级保健班学生经随机取样确定一组为实验班共有学生41人,男生28人、女生13人;另一组对照班共有学生44人,男生29人,女生15人。实验共计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85份,有效率100%。
2.2.2 研究结果与测试 实验教学前、后我们分别对学生在学习态度、体育情景表现、体育团队精神3个方面进行统计和问卷调查,具体评分标准如表1。
2组学生实验教学前组间差异表现如表2所示,通过检验结果显示2组学生并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教学后2组之间差异表现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经过一轮实验教学后在学习态度、体育情景表现、体育团队精神差异显著,实验组的各项表现均要好于对照组。实验证实合理有效的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弱势学生改变是积极有效的。
3.1 实验证明,高校体育保健课程融入智力体育游戏有效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在通过完成智力体育游戏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品质。因此,体育保健课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和更新使之能够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优化体育保健教学作为教学的理想状态、境界,涉及体育教学价值的问题有诸多方面。如何使上体育保健课的学生掌握一些传统和现代的体育保健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锻炼原则、内容和方法,能科学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锻炼能力,培养积极向上和充满自信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强身健体,增进健康。培养勇敢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课程优化的目标。
3.3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人生理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同样影响生理健康。体育保健课是否优化直接影响肢残体弱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保健课的学习,还会对肢残体弱学生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会相应地引起人体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引起人体心理健康的变化。在学生体育成长记录中心理辅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生会对游戏胜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会对教师的关心表示欣慰,同学之间学会交流与谦让。这些对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参加体育运动起到了较大作用。
[1]蔡先锋.体育学习中的目标取向与教师教学策略[J].考试,2011(76):138-139.
[2]夏安江.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93-94.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4]季浏,孙麒麟.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5]罗智波.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状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