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陈氏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实践探究

2013-11-09 07:41刘红波
运动 2013年14期
关键词:陈氏太极拳标准化

刘红波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随着太极拳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太极拳的世界化、国际化、社会化发展特点日益突出,而太极拳标准化正是其融入社会、走进世界、迈向国际的有力支撑。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课程在其过程中起基础作用。而诸多高校太极拳课程缺乏内容规范化与统一性要求,考核实践缺乏量化与科学性,且高校太极拳传播忽视了各流派特点,可见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教学任重道远,存在诸如教师动作要求缺乏规范性指导等问题。普通体育教师在传授太极拳技术时,很难将标准的技术动作、规范的技击含义和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此外,太极拳教学中,重于动作的“行”,而忽视太极拳的“神”与“魂”;另外,考核过于主观性,缺乏区分度和量化标准等问题。可见,对高校太极拳师资培训的标准化、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方法统一化以及考核评价的客观性等方面的建设和探索就显得极其迫切。

1 高校陈氏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探索

1.1 高校陈氏太极拳课程师资培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探索

太极拳师资培训应该作为学院一项重要的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主旨和要求:全员参与,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力争做到掌握陈氏太极拳技能是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备条件。(1)参与人员要求:全体教师,除专职行政人员之外,其他全体教师(包括院长、副院长以及理论课教师)都需要定期培训陈氏太极拳。(2)培训教师的拳师的要求:先期由校内多年从事太极拳专业教学的教师进行技能传授,随后由太极拳大师进行系统培训,最后聘请校外拳师为每年太极拳师资培训的固定指导教师。(3)培训时间和培训考核要求:新进教师要求进行太极拳培训;每学年一年级太极拳课程开课之前,都要进行为期1个月的太极拳教学培训(1周2~3次)。培训结束后,对教师重新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小组由专业评委组成,考核不通过的教师需要重考。(4)培训内容:开课前进行教学内容(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的重新培训,培训重点动作要领、动作讲解等;学期未对陈氏太极拳老家一路进行培训。

1.2 高校陈氏太极拳课程内容和方法等标准化规范性建设探索

依据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建陈氏太极拳特色课程教案编写小组,将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教学内容、素质练习内容、体质健康测试方法等内容进行学院教学内容编排进度,陈氏太极拳作为所有一年级新生的公共体育必修课,从第4周开始,共30学时,具体内容见表1。

高校陈氏太极拳师资培训过程中,应该注重动作路线、动作具体的高度、身形和手型的规范化,甚至详细到眼神、呼吸等方面的规范,同时,应注重和统一教学指导术语的规范性。此外,也应对相关技术动作的攻防竞技涵义、文化内涵、辅助练习内容和准备活动进行介绍。

综上所述,河南理工大学为陈氏太极拳进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并且使其更加规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性探索,也遇到许多困难。但陈氏太极拳攻防竞技涵义、文化内涵、辅助练习内容等,尤其是动作的具体标准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学课程的标准化建设,使标准化和规范化深入每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技能考核中,旨在使学生接受到正宗、规范的陈氏太极拳技术动作,避免学生太极拳技能交流之间存在疑惑。当然,在短时间内,在所有教师的基础和能力的客观条件限制下,预想到达理想和完善阶段还需要有一段路要走。

1.3 高校陈氏太极拳教材建设的探索

目前,河南理工大学以武操教研室为主,正在着手编写《高校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教材。如何统一各陈式太极拳大师意见,突出陈氏太极拳动作的权威性的同时,又要使教材内容符合高校教材建设要求,对高校一线教学指导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对编写组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4 高校陈氏太极拳教学服装和礼仪等规范化建设探索

学院将太极拳服和太极拳鞋指定为公共体育太极拳课专用着装,学院规定在一年级公共体育太极拳课教学中必须穿着太极拳服。在开学初,将全部太极拳教学的教师在学校一个相对集中的地点,划定每位教师固定的上课地点,应规定教授太极拳过程和考核过程中必须穿着太极拳服。公共体育的太极拳教学和教师习练将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凸显学校体育教学特色,同时也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学校乃至全省的体育教学中引起广泛好评。

表1 河南理工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表2 河南理工大学2 000m(男子)与1 200m(女子)评分标准

此外,对太极拳课堂开始和结束行抱拳礼的动作、礼仪等要求和标准也应进行规范,必须明确提出考核中行抱拳礼,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

1.5 高校陈氏太极拳课程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

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及促进学生学习,对陈式太极拳精要18式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考试。各项教学内容分值:陈式太极拳精要18式(50分)+2 000m或1 200m耐力素质(20分)+理论(20分)+学习态度(10分)。为了更科学地突出耐力训练,耐力跑由体质健康测试的女800m和男1 000m改为女1 200m 和男子2 000m。(表 2)

陈氏太极拳精要18式技能考核50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1)动作规格的分值:30分。凡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与规格轻微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0.5分;与规格显著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1分;与规格严重不符者,每出现一次扣2分;一个动作出现多种错误时最多不得超过2分。(2)劲力协调的分值:10分。凡符合运劲顺达。沉稳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的要求者,给与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0.5~1,显著不符者扣1.5~3分,严重不符者扣3.5~6分。(3)精神、速度、风格、熟练程度、结构、布局的分值:10分。凡符合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速度适中,结构合理。布局匀称的要求者给满分;凡与要求轻微不符者扣1~2,显著不符者扣3~5 分,严重不符者扣 5~10 分。

针对太极拳考核评价主观性强的特点,太极拳考核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布置考试,采用考教分离。为了裁判方便打分和提高区分度,评判员或裁判员进行百分制打分,将太极拳成绩1式2份,一份交予任课教师,按照太极拳技能50分的分值,将学生所得分数乘以50%;另一份由教科办备档,太极拳课程总成绩低于60分的学生,需要在下学期开学前统一参加补考。

河南理工大学采用这种教考分离的方式进行考试。统计结果是本科公共体育必修课一年新生7 332人,其中入伍、休学、缺考、补考、保健生等561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6 771人。考生平均成绩为69.996分,中位数为70分,众数70分,最高成绩98分5人,最低成绩0分2人,技能考评不及格者632人,占参加考试总人数的9.3%,90分或以上者133人,占1.2%,技能考评成绩分布总体呈正态分布。并在考前进行太极拳段位制考试动员,凡需申请太极拳1~3段考试的学生提前报名,在考试过后依据考试分数给予通过者相应的段位证书。

通过多次太极拳考教分离的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成的太极拳考核标准和指标、太极拳考核考评员、太极拳考核程序和流程等考核内容体系。考核结果得到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对不同考场的尺度、考核结果有异议等少数问题。总体而言,这种太极拳特色课程考核也达到学院和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 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河南理工大学在陈氏太极拳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建成统一的动作规范要求是重点,也是在高校广泛推广的前提。首先,要保证师资培训者、体育教师、学生三者教育和教学流程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化,使之从源头到学生接受都是统一的内容;其次,在技术动作形态规格规范的前提下,应加强身体协调、动作韵律、神形兼备、技击涵义、动作技术的文化内涵、动作讲解、辅助练习等相关内容和环节的标准化教育;另外,应注重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评判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最后,着装、礼仪、教材、教具等方面的统一化要求也不可缺少。

第1步:高校太极拳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以部分典型的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为试点,如河南理工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特色课程建设实践,总结经验,力邀陈氏太极拳大师们的课程建设专业指导,以此建立完善的高校陈氏太极拳公共体育实用教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陈氏太极拳推广模式。第2步:以高校陈氏太极拳推广模式为经验,完善高校24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促进高校杨氏太极拳的标准化和规范性建设。第3步:在尊重太极拳流派风格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原则的基础上,分化和明确各流派太极拳技术动作风格,探寻各流派太极拳学校传播的统一规律,形成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体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诸多高校太极拳课程缺乏内容规范化与统一性要求,考核实践缺乏量化与科学性。高校太极拳的标准化课程建设对于太极拳的社会化发展、太极拳课程建设以及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3.1.2 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教师师资培训标准化建设分为参与人员要求、培训教师的拳师的要求、培训时间和培训考核要求、培训内容等方面。

3.1.3 河南理工大学陈氏太极拳课程的攻防竞技涵义、文化内涵、辅助练习内容等,尤其是动作的具体标准化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教学服装和礼仪规范化建设、高校陈氏太极拳教材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3.1.4 河南理工大学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成的太极拳考核标准和指标、太极拳考核考评员、太极拳考核程序和流程等考核内容体系。

3.1.5 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思路:高校陈氏公共体育太极拳标准化推广试点-高校陈氏太极拳推广模式-高校24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推广模式-探寻各流派太极拳学校传播的统一规律,形成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体系。

3.2 建 议

3.2.1 各太极拳流派大师和专家们增强太极拳社会化发展和对外传播共同规律的探索和研讨;各太极拳流派内部的传人和专家们也应求同存异,加强自身太极拳标准化建设,并积极参与高校太极拳标准化和规范化课程建设。

3.2.2 开设太极拳课程的诸多高校,强化太极拳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并探索地方特色太极拳课程建设,以此深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3.2.3 高校加大太极拳课程建设的重视,增加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赵发田.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1(5):396-399.

[2]薛文忠,程啸斌,程丽芬. 传统武术技术的段位标准和考试方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76-79.

[3]石冰,胡勇刚,石峰.大学生24 式太极拳评价标准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3):111-113.

[4]王国凡.“标准化”视角下的竞技武术(套路)国际化发展的几点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35-38.

[5]石华毕.标准化”视域下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发展窘境与改革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64-68.

[6]陈蓓.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96-100.

[7]李蕾.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3(5):96-98.

[8]靳卫平.中国《武术段位制》晋级标准的研究—基于《大众健美操》通级热的比较分析[J].运动,2011,22(6):60-62.

[9]樊静.中医药院校太极拳课程实行教考分离的研究[J].运动,2012(9):110-111.

猜你喜欢
陈氏太极拳标准化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义宁陈氏家风
标准化简述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陈远
林挺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陈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