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健康第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促进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更加关心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将个性、情绪、兴趣、动机、态度、价值观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具体办学模式的体现,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充分的认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教育观念。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应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人为本、强健体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教育教学理念、具体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教育原则。在实际工作要处理好相关方针、理念、教育原则的主次关系,及实际应用的方法与范畴,核心是实施与实现素质教育。
2.1.1 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拣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1.2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2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动创伤的处置方法。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2.1.3 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2.1.4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1.5 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分类及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际教学工作安排的专业用语。锻炼指标分类及内容见表1。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各个教学方式、内容所能够完成的课程目标是多方面的,教学效果也是复杂多样的。为了有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与实施,现将课程目标中包含的教学锻炼目标因素凝练出来,以及可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见表2。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庄建国老师2008年对全国财经类院校开设课程的调查,70.8%的高校是大一基础体育课程、大二专项体育的课程模式,并且在文章中也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调查了大学应该开设的项目,教师认为的体育选项课应开设的课程前10项排序为乒乓球、游泳、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排球、跆拳道。对学生的问卷学生喜爱的前6项体育项目排序为:男同学喜欢的是游泳、台球、乒乓球、篮球、网球、排球;女同学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艺术体操、游泳。在大学一年级开始的基础体育课主要由武术内容、球类项目、身体素质内容、基础理论课等方面构成,而大二基本以单项为主体的专项课程。
根据大一基础体育课程、大二专项体育课程模式的设置,将课程教学安排的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对应关系表,见表3、表4。
普通高校的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基础理论、专项理论以及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但就其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是其固有的教学要素,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较为明确地把课程目标进行的二级5个维度的分类,进一步规范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本课题通过研究目前课程设置中具体课程的锻炼指标体系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使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实施有了更为明确地便于实际操作的锻炼指标,而在实际教学工作可以通过具体实现课程锻炼指标而逐渐实现课程整体目标。
表1 体育锻炼指标分类及内容
表2 课程目标包含的锻炼目标因素
表3 大一基础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包含的课程锻炼指标
表4 大二专项教学内容及其包含的课程锻炼指标
4.1.1 课程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内容,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能够依据具体课程目标进行设置与实施教学。
4.1.2 本文通过分析,探寻了在实际体育课程开展中便于实施的具体教学锻炼指标,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实现具体教学锻炼指标,而逐步实现课程目标,便于提高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4.1.3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课程锻炼指标所包含的最终的课程目标具有广泛性与不确定性,具体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师资的水平、课程的设置、教学硬件条件、教学的管理等方面都是关键因素。
4.2.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时应该以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的课程目标为教学课程目标,应该有层次、按步骤地安排教学实施的构成,体现教学的全面性、渐进性与科学性。
4.2.2 由课程内容、课程锻炼指标和课程目标的对于关系来看,在课程内容确定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具体分析课程内容所包含的锻炼指标,并通过具体实施课程锻炼指标来完成教学任务。
4.2.3 在实施具体教学锻炼指标后,是否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础目标还是发展目标与教材的要素特别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大教学科研工作、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等方面工作,并不断加大对一线教学财力与物力的投入,多方面保障与不断提升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建设。
[1]庄建国,全国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
[2]丁庆建,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