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郑州 450007]
作 者:张荣凡,研究生学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英语副教授。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十五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了教师。后来她去当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还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莉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学生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之路。1836年,她把自己的几首短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然而,得到的却是这位大诗人的一顿训斥:“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这种在当时女性没有话语权、出版权,女性处于父权、夫权时代的现状使夏洛蒂既愤怒又伤心,但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仍然默默地坚持写作。她与她的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决定写书。1847年,《简·爱》《艾格尼丝·格雷》和《呼啸山庄》在英国先后出版,这三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文学界强烈的震动。
所谓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自由解放的女权主义还积极倡导对社会上和家庭中的暴虐行为进行斗争和反抗。夏洛蒂塑造的简·爱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权主义者的形象,她以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去反复阅读,并深深为之感动。《简·爱》也因其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立即引起当时评论界的重视,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一部经典传世之作。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而成,含有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权主义者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而简·爱的这种女权主义精神,也正是夏洛蒂短暂的一生所执著和追求的。本文将简·爱的这种反抗勇气、刻苦精神及对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执著追求的意志提炼出来,以充分彰显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再次唤起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和对作者的崇敬,从而达到真正阅读的目的。
1.在舅妈家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抗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由于父母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便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过了十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不公平待遇的生活,对此她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哥约翰·里德无缘无故地殴打她时,她勇敢地回击,愤怒地又抓又骂;而当舅妈里德太太不分青红皂白从牙缝里挤出这几句话来:“把她带到红屋子里去,把她锁在那儿”,并叫嚷着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简被拽上楼去,虽然她一直在反抗,但还是被关进了一个又大又黑的红房子里。由于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简大病了一场。而舅妈也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妈的对抗更加坚决了。
2.在孤儿院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 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那里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布鲁克赫斯特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但简的反抗性格在此却表现得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伦·彭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这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1.在舅妈家受尽屈辱,仍偷偷读书,苦中作乐 简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虽然在舅妈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她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尽管她的表兄妹不允许她碰他们的书,但是当里得家的三个孩子和他们的妈妈坐在休息室里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她还是冒着危险一个人悄悄地溜到了隔壁的一个屋子,找了一本很大很厚的书,蜷坐在窗台上,把自己藏在拉拢的窗帘后面,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她的快乐、她的幸福只能从书本中去寻找。
2.在孤儿院饱尝饥寒,却刻苦学习,努力全面提升自己
虽然孤儿院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差,教规严厉,再加上院长对孩子们管束得苛刻、处罚得严酷,冻饿和体罚便成了孩子们惯常的生活,使孩子们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病死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简不顾这一切,而努力做好孩子、好事情,交好朋友,博得了尊重,有了明显的进步,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和夸奖。此后,在受到院长不公平的责罚后,她努力摆脱这个沉重的负担,下决心要战胜一切困难,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不断地辛勤努力,成功也相应随之而来。实践使她生来不算太强的记忆力有了改进,不断做练习使她的智力变得敏锐。只过了几周她就升到了高级班,并允许学习法文和绘画等,简持之以恒、刻苦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简在这里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因其成绩突出,又无家可归,就留校任教,凭自己的能力养活着自己。
1.陷入爱河 简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对外面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当她的好朋友丹伯尔小姐出嫁后,她也突然很想去一个新地方,住进一个新房子里。于是她就写了一封求职信,募得了一份工作,到桑费尔德庄园做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的家庭教师。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罗切斯特握着简的手好久不松开,两人内心都很激动和兴奋。此后,罗切斯特又一次外出旅行,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叫进客厅,却受到了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脸色苍白,离开客厅。此时,她已深深地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早已爱上了简,他只是想通过家宴、通过向漂亮女人的追求,来观察简的内心变化和表现,以试探简对自己的忠贞爱情。
2.出走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俩人彼此深深相爱,当罗切斯特向简求婚时,简就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十五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为了摆脱这种刺痛,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走出了桑费尔德庄园,想忘掉这段痛苦的经历,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3.爱的召唤 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因为她忘不了罗切斯特,并在潜意识中一直听到罗切斯特在呼唤着她的名字,于是简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当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发现那座宅子已经成了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双目失明。但简毅然跟他结了婚,与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夏洛蒂塑造的简是一位相貌平凡,但富有才华,内心热情奔放,对爱情充满美好愿望的知识女性,实际上是想通过简来实现自己一生所憧憬的理想爱情,完成自己伟大的夙愿,尽管夏洛蒂也受到当时所处时代所形成的世俗偏见和思想局限性的一些影响,但简爱的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仍是不朽的,她的女权主义精神也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1]世界名著缩写.英汉对照读物《简·爱》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世界知识出版社,ISBN7—5012—1285—6/I.123.
[2]周庆熙.《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圣经情结[J].群文天地,2011,(08).
[3]胡澎.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7).
[5]刘晓丹.浅析《简·爱》[J].青年文学家,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