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靓
黄真伊是朝鲜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诗人之一,她传奇的一生以及与名士文人之间的趣闻轶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她天资聪颖,容貌出众,舞技卓群,文学造诣颇高,但传世作品不多,仅有时调六首和汉诗八首,却是篇篇精品。通过这些诗作,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一位朝鲜女性诗人对男权社会性理学统治的挑战,了解了一位从迷惘中醒悟,在矛盾中重生,追求自我,实现人格独立的先行者。
纵观整个韩国古典女性汉诗研究,从李能和开始,朝鲜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一般主要按照诗人的身份,分为妻、妾和妓三个集团进行研究。按照这种研究方法,李能和把朝鲜女性分为四个类别:士族妇女而有文识者、士族妇女而能诗词者、士族妾室而能诗词者和教坊妓女而能诗词者。且李能和在评论妻、妾、妓的诗词之优劣时,认为教坊妓女的诗词好于士族妾室的诗词,而士族妾室的诗词又好于士族夫人的诗词。而黄真伊便是教坊妓女而能诗词者中成就卓著,并有诗作传世者之一。
朝鲜初期,统治阶级为了调整高丽末年混乱的身份秩序和社会制度,把儒学作为统治理念,用严格的封建礼教来约束女性,并塑造传统的女性形象,规定男性为支配、强健、尊贵;女性为服从、柔顺、卑贱。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政策,强化了程朱理学,加强了忠、孝、节、义等儒教思想教育。其中对女性的要求极其苛刻,拟通过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通过女性的妥协和容忍,以达到家庭、国家的稳定。
黄真伊(1506—1544)是16世纪朝鲜中宗时期的名妓,明月、真娘为其妓名。她幼年时大家闺秀般的成长经历和成年后自愿走入教坊,成为艺妓的传奇人生,以及与朝鲜名士之间的趣闻轶事被后世所津津乐道。黄真伊天资聪颖,容貌出众,舞技卓群,文学造诣颇高,但传世作品不多,仅有时调六首和汉诗八首。尽管作品稀少,但多为精品,特别是她的时调作品,被载入韩国的中学教科书,成为中学生学习研读的范文。
身为一代名妓的黄真伊生活在朝鲜野史和民间口头文学中,有关她的出身也具有浓重的传奇色彩,大体上有“盲女之说”和“黄进士之庶女之说”两个版本。无论是因为身为盲人之女,生活窘迫,迫不得已走上从妓之路,还是因为身为庶女,畏惧婚姻,不甘心嫁与他人为妾,而自愿走进教坊成为官妓,黄真伊对她15岁时开始的教坊生活是带有一种鱼归大海,回归本源的自由情怀的。她从等级森严的性理学的束缚中逃离出来,走进一个对女性要求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她用她倾城的美貌,出色的学识,过人的智慧,为自己博得“朝鲜第一名妓”的声名。社会各界名流雅士为求一见,纷纷慕名而来,黄真伊也就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据记载,名士苏世让听说黄真伊才貌双绝,便与友人打赌为约“吾与此姬同宿三十日,即当离绝,不复一毫系念”。苏世让来到松都,与黄真伊同宿三十日,期满之日两人登上南楼畅饮告别,黄真伊为此作诗一首,挽留之。
月下梧桐尽,霜中野菊黄。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
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明朝想别后,情与碧波长。
——《奉别苏判书世让》
这首五言律诗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堪称臻品,是黄真伊八首汉诗中成就最高的一首。在首联,通过“梧桐尽”、“野菊黄”简单向读者交代了作诗的时间,通过“流水”、“琴冷”、“梅花”、“笛香”从听觉和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清冷意境,这也恰恰符合苏世让这样的才子文人的欣赏风格。最后在尾联中,黄真伊大胆地表达了对苏世让的爱慕之情和恋恋不舍之情,希望两人的感情可以如碧波一样源远流长。苏世让看后为之感动,叹曰“吾其非人哉,为之更留”。
在徐有英的《锦溪笔谈》中载有黄真伊与另一位王亲贵胄的轶事。传贵族碧溪守为博得黄真伊的芳心,受人指点,“乘小驴使小童挟琴,过真娘家,登楼赊酒而弹琴一曲,即起乘驴而去,真娘果追后而来,当吹笛桥,问于童子,知其碧溪守也。乃曼声而歌曰:‘青山里碧溪水,莫夸易移去,一到沧海不复还。 明月满空山, 暂休且去若何?’(《青山里碧溪水》)碧溪守闻此歌,不能去,过溪边回顾,遂落马,真娘笑曰:‘非名士,乃风流郎也。’即径还。碧溪守残恨不已。”
通过两则逸闻趣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畏权贵,追求平等,性格直爽的黄真伊。她从封建家庭的束缚中逃离出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尽情地释放自我。在这里男人不会以一个妻子、母亲或是女儿的身份来要求她,仅仅是将她视为一名供自己欣赏娱乐的女性,所以对她是宽容的。性理学中“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在这里恰恰是行不通的,只有才艺出众,个性张扬的女性才是他们欣赏和征服的对象。所以教坊中的黄真伊是放松的,是自由的,是可以自我释放的。
经过了教坊前期身不由己的迎来送往,把酒言欢,黄真伊用自己的美貌和才学赢得了名气,也建立了自信。她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等待者,内心那颗被压抑的躁动的心驱使她去抗争这无休止的强颜欢笑,她需要找一个与自己在思想上、情趣上可以共鸣的志同道合之人。
泛彼中流小柏舟,几年闲系碧波头。后人若问谁先渡,文武兼全万户侯。
——《小柏舟》
在这首诗中黄真伊列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将自己比作水中漂泊的小柏舟,几年间一直在等待一个“文武兼全万户侯”的乘船之人。后来她被宣传官李士宗的歌声和才情所打动,遂与他相约同居六年。相约之日的第二天,黄真伊就将衣物家产搬至李士宗家中,以妾室身份侍奉其父母妻子,开始了一段普通平凡的婚姻生活。
雪中前朝色,寒钟故国声。南楼愁独立,残廓暮烟香。
——《松都》
《松都》是黄真伊所作两首怀古诗之一,该作品从回想繁荣的高丽都城松都入手,继而用“寒钟故国声”来表现败亡后的高丽王朝的凄凉景象,与王维的“莺为故国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自然引出了下一句的为故国的哀愁之情。而最后一句的“残廓暮烟香”,表面上是对逝去的故国的哀思,而实际则是对自己作为妓女身份的哀怜,徒有才华横溢,空有一腔的抱负,而最终只不过是供人欣赏把玩的玩偶,如同“过眼云烟”。她对婚姻的不确定感,对自己终有一天红颜不再而遭人抛弃的不安全感,让她在与李士宗同居六年期满之时,毅然决然地选择结束婚姻,再次逃离,走向重新寻找人格独立之路。
游历八道是黄真伊主动放弃安定平凡的同居生活,进行的一次人生大逃离。她主动选择脱离无望压抑的婚姻生活,转而投向自然山水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她选择的同游对象是宰相之子李生。在恬静宽松的自然环境中,她冲破世俗伦理的羁绊,无视李生宰相之子的身份,视他为仆,她通过卖艺乞讨食物来保障两人的温饱,而李生也欣然接受,不以为耻,真正达到了男女之间的平等。
一派长川喷壑岩,龙湫百仞水泱泱。飞泉倒泻疑银汉,怒瀑横垂宛白虹。
雹乱霆驰弥洞府,珠春玉碎彻晴空。游人莫道庐山胜,须识天磨冠海东。
——《朴渊瀑布》
《朴渊瀑布》是黄真伊为数不多的诗作中,仅有的一篇写景诗。朴渊瀑布“百仞”的水深,“泱泱”的水满,如银河般的“飞泉倒泻”,如白虹般的“怒瀑横垂”, 雹、霆、珠、玉般迸溅的水珠,“弥洞府”、“彻晴空”的壮观景象,给黄真伊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享受和听觉冲击,使她得到全身心的自由和解放,重新激发了她对生活的自信和热情,振作了她的精神。
重新回到松都的黄真伊是自信的,这种自信让她对男权,对等级,对权威产生了挑战的欲望。她用她的美貌和才学,挑战一个坚持“色即是空”的活佛高僧,和一个坚持“去人欲,存天理”的硕儒,结果面壁三十载的知足老禅为她破戒,而当时朝鲜性理学的集大成者徐敬德却坐怀不乱,黄真伊为此将自己、朴渊瀑布和徐敬德先生称为“松都三绝”。
古寺萧然傍御沟,夕阳乔木使人愁。烟霞冷落残僧梦,岁月峥嵘破塔头。
黄凤羽归飞鸟雀,杜鹃花发牧羊牛。神松忆得繁华日,岂意如今春似秋。
——《满月台》
《满月台》是她的另一首怀古诗,与《松都》不同的是,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黄真伊难有的低调和冷静。满月台是高丽王朝的一处遗址,这里曾经车水马龙、繁华似锦,而如今早已面目全非,凄冷清凉。她感慨世事的变迁,更悲叹于自己的命运。当下躁动奢华的生活终究有一天会随容颜的衰败而消逝远去,化作一缕青烟,留下一抔黄土,任后人评说。她的思想在这里升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脱,有了质的蜕变。于是她在遗言中,要求将自己葬于人来人往的大路边上。虽然对于不立墓碑,随意而葬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是自我救赎的说法,说黄真伊认为自己生前不自爱,因此选择这种方式洗刷自己的罪孽,另一种说法则是黄真伊生性喜爱热闹,不愿孤独寂寞,故留有葬于路边的遗言。但是从上面的诗句来看,这时的黄真伊早已参悟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葬于路边是她对人间的一种痴恋,而非自我践踏。
作为朝鲜一代名妓,黄真伊用她卓绝的才艺、倾城的容貌和过人的智慧为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敬重。所谓“黄真伊之后再无黄真伊”,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独一无二的。她洒脱、热情、不羁的性格让她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她向男权社会进行大胆的挑战,从迷惘中醒悟,在矛盾中重生,成为朝鲜女性追求自我,实现人格独立的先行者。
[1](韩)李能和.朝鲜女俗考[M].东文选.1990:408-409.
[2]李雪花.朝鲜朝闺阁汉诗研究[D].延边大学,2007:4-5.
[3](韩)朴容玉.韩国女性研究[M].汉城:青和,1988.
[4]卢英兰.对黄真伊及其诗歌文学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3:7.
[5]姜铨燮.黄真伊研究[M].首尔:创学社,1985:140.
[6]陈冰冰.中韩女性文人身份建构之策略研究——以柳如是与黄真伊为中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