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

2013-08-15 00:47:00洪群英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800
大众文艺 2013年3期
关键词:黑娃田小娥白鹿原

洪群英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 510800)

评《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

洪群英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中文系 广东广州 510800)

陈忠实自觉地将二十世纪上半叶动荡的社会现实纳入自己的悲剧视野,继承了鲁迅的悲剧精神,艺术地再现了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小人物的悲剧。《白鹿原》通过白、鹿两姓的纠葛,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文化底蕴的家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必然遭受的困境,描绘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动荡的社会历史,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更是具有巨大的震撼力量。白鹿原;田小娥;黑娃;悲剧命运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作为第四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可称上是史诗式的长篇小说,作品通过白、鹿两姓的纠葛,真实地反映了陕西关中乃至中国农村从清末民初到1949年解放,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历史。小说在思想性、艺术性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更是具有巨大的震撼力量,文本有极强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已被改编成同名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由王全安执导的同名电影也于2012年9月公映。

一、田小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生命的消亡

田小娥是《白鹿原》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文本对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叛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揭示。她长相美丽,但由于出身于穷秀才的家庭,她的家庭背景决定了她坎坷的人生命运,她不能依照自己的愿望追求自己的幸福,被迫卖给财主郭举人当小妾,年迈的郭举人把田小娥当成泡枣的工具。文本从精神的层面揭示田小娥在郭家的地位“连狗都不如”,她的婚姻只剩下一个空壳,黑娃的到来点燃了她压抑已久的情欲,在伦理、道德与人性的冲突中她燃烧了自己,黑娃使她从不幸的婚姻中破茧而出,这是田小娥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她反叛旧的伦理观念的体现。

黑格尔指出:情欲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的本能的特征。情欲是能动的,躁动不安的,本质上讲情欲不安于现状。在中国“按照乡村生命价值观,‘性的越位’是最让人蔑视的一种乡村大错,只要是性的越位者,仿佛每个人都有权蔑视她”。田小娥因不堪虐待而主动引诱黑娃,两人的私情被郭举人发现后,田小娥被郭举人休出了家门。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人被休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在人们眼中,田小娥这样的女子,连猪狗都不如,田小娥的父母抛弃了她,希望她快点离开,甚至快点死去,是黑娃的执着感动了田小娥,给了她活下去的精神食粮。

不管田小娥与黑娃是否真心相爱,在世俗的眼里,他们的行为都是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族长白嘉轩不能容忍他们,黑娃的父亲鹿三也不能容忍他们,把他们拒于家族的祠堂之外,田小娥和黑娃被迫栖息于村外的破窑洞,受尽冷眼和歧视,田小娥最终死于鹿三之手。文本从封建世俗的视角展现田小娥屈辱的精神状态和艰难的生存环境,田小娥的悲剧体现了人的自然追求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名言说明了这一事实:人类社会是在否定和超越中发展前进的,其根本动力在于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类固有的本质决定。但是在人类的生存现实中存在着与理想永恒的对立和悖论,因此人类在走向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田小娥是男权社会中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她用生命的本能与男权社会进行无畏的抗争,最后以反抗的失败与生命的消亡对封建礼教,男权社会提出强烈的控诉。田小娥的悲剧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田小娥所处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封建制度经过五千多年的变迁,已经逐步走向了腐朽和没落。辛亥革命结束了五千年的封建制度,同时也给传统的中国旧文化以沉重打击,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使当时中国社会出现了空前的民主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辛亥革命是很不彻底的,封建势力依然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中占有统治地位。

二、黑娃的反叛与悲剧结局

黑娃是《白鹿原》中着力塑造的又一具有反叛意识的人物,他是长工鹿三的儿子,由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从小心中便有了自卑的阴影,从他的经历中,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黑娃与命运的抗争,感受到他的挣扎与无奈,他小时候与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一起在学堂里读书,但深知与白孝文的地位不同,因而对他敬而远之,他在郭举人家当长工时由于经不起田小娥的引诱,做了对不起郭举人的事,心中颇感内疚。他与田小娥的苟合是出于生理需要,是性欲使然。但是当他了解了田小娥的痛苦与无奈之后,却对她动了真情,决心娶她为妻,给她一个安稳的家,表现出一个男子汉敢于承担责任的可贵品格,他带着田小娥回到了白鹿村,憧憬着靠自己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却被白嘉轩拒于家族的祠堂之外。白嘉轩作为封建家族的族长,掌管着整个家族的大小事务,虽然他孝敬长辈,关爱象黑娃这样的年轻一代,对长工鹿三也能以礼相待,具有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他的身上仍有封建势力的烙印,他不能接纳田小娥,说明他的思想是落后的,保守的,他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白嘉轩本身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不同的是他是英雄的悲剧,而田小娥和黑娃则是小人物的悲剧。

黑娃在婚姻方面遭受的挫折激发了他潜藏已久的反叛意识,当革命浪潮席卷白鹿村时,黑娃在进步人士鹿兆鹏的影响下,带头毁乡约、杀恶霸,并砸开了阻碍他与田小娥婚姻的祠堂,将一切自认为封建的东西全部破坏,革命失败后,他无奈当上了土匪,后又接受国民党的招安,当了国民党的营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当过人民政府的副县长,最后却被狡诈的白孝文陷害致死,被白孝文以多种罪名处以枪决。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不停地与命运抗争,极力想摆脱低微的出身带来的耻辱,他在反叛与无奈之中走完自己的一生。黑娃的一生是坎坷矛盾的,他是《白鹿原》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文本成功塑造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物。

三、结语

《白鹿原》通过白、鹿两姓的纠葛,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文化底蕴的家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必然遭受的困境,描绘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动荡的社会历史,战争、疾病、运动、瘟疫,不断地侵袭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白鹿村这个由封建势力统治下的乡村,不论是整体生存状态,还是个体遭遇,都蕴含着强烈的悲剧色彩。从田小娥和黑娃的身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自觉的悲剧意识。鲁迅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因此,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等人物都在悲剧结束时走向了毁灭,《白鹿原》中的许多人物亦如此。

陈忠实自觉地将二十世纪上半叶动荡的社会现实纳入自己的悲剧视野,继承了鲁迅的悲剧精神,艺术地再现了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小人物的悲剧,表现出对下层劳动者不幸命运的悲叹。作者的悲剧观与中国的传统悲剧理念不同,中国的传统悲剧,往往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是为了表达人们某种美好的愿望,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但却违背了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因而被鲁迅称为瞒和骗的文艺。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在陕西关中这块封建社会的特殊土壤上不断上演的各种悲剧,必然在作者的思想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白鹿原》在表现田小娥、黑娃等人物的毁灭时,给了读者极大的震撼。

注释:

[1]转引自陈思广.自论《白鹿原》的立意之本与思想内涵[J].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6).

[2]李咏吟.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沦[J].当代作家评论,2004,(1).

[3]杨月梅.略论田小娥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及意义[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洪群英(1963- ),女,汉族,广东汕头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黑娃田小娥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从“缩影”回到“本身”
北方文学(2019年35期)2019-12-24 09:02:00
铁匠黑娃
铁匠黑娃
人和狗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32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8
还是有那么点儿恍惚
雨花(2017年12期)2017-12-28 16:58:03
还是有那么点儿恍惚
雨花(2017年23期)2017-12-07 11:17:42
李沁 媚而不妖
时代人物(2017年3期)2017-07-16 21: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