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软陶与传统泥塑艺术

2013-08-15 00:47:00胡晓欢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大众文艺 2013年3期
关键词:软陶陶土泥塑

胡晓欢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试比较软陶与传统泥塑艺术

胡晓欢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软陶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内陆地区盛行约有十余年了。因其丰富的色彩,千变万化的造型,独具特色的装饰性、用途广泛的作品形式而广受欢迎。本文就材料本身、艺术形式、用途等方面将软陶与中国传统泥塑进行比较分析。比较;软陶;传统泥塑

一、中国传统泥塑概述

广义上的泥塑是以粘土为原材料进行塑形的一种艺术形式。泥塑一般包括雕塑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现代雕塑家通常是将泥塑稿做好之后进行翻模处理,或根据泥塑稿再进行石刻打磨。还特指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后者。

泥塑也有“彩塑”“泥玩”的俗称。中国传统泥塑遍布中华大地各个角落,一般尺寸较小,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有: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天津“泥人张”彩塑;无锡惠山泥人;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河南浚县泥咕咕;潮汕泥塑等。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间传统艺术日益重视起来,中国传统泥塑作为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

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现众多的陶俑,有人物、动物、车马等。工艺形式有手捏和模制。汉代的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两汉以后,随着佛道的发展,奉祀活动的增加, 道观、佛寺兴起,泥塑膜拜偶像被大量需求,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再发展。唐代时,敦煌莫高窟的泥塑佛像代表了泥塑艺术的最高峰。宋代,“小泥玩”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以制作出售泥玩具为生。这种小型泥塑,历经元、明、清、民国,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泥塑艺术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艺术形式上又各呈风貌,独具特色。

二、软陶发展现状与特点

软陶是一种聚合性陶土。1933年发源于德国,一位玩具制造商的女儿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它,并推向市场。 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台湾地区,虽然称为“软陶”却不是陶土,具有色彩丰富多样,可塑性强的特点,一般人们容易将其误认为是橡皮泥。在烧烤定型后呈一种类似于塑料的触感,事实上,软陶确实是一种类似于可塑性塑料的东西。只是欧洲人给它命名为“Polymer clay”,即“高分子聚合土”,台湾人给它取了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软陶”。

在国外软陶的发展历史已近百年,其间无数人对它进行了测试和改良,德国、美国都出现了一些知名公司和品牌。台湾地区的正光和卡蜜儿也是知名品牌。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生产软陶材料的时间只有十来年,无论在质量、数量还是品牌推广上都存在很大不足。国内软陶商中较为知名的是北京的“陶立方”与“乐思陶”。

三、软陶与传统泥塑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一)材料本身

软陶与传统泥塑都是以“泥”为原料,通过手工捏制成型。主要塑形对象以人物、动物为主。在视觉效果上,软陶与传统彩塑都具有色彩鲜艳的特点。当然不排除,个别作品为了艺术效果,而刻意追求达到的朴素淡雅。

软陶因受定型方法,即烤箱大小的限制,所以一般尺寸较小。而传统泥塑虽然不存在烧制尺寸的限制,但因其用途多为摆挂件和儿童玩具,所以尺寸也不会太大,从这一角度来讲二者具有一定共通性。

如果从纯观赏性艺术品的角度来讲,软陶与传统泥塑一般都是以独立摆挂件的形式出现的,按雕塑的说法来说,摆件通常是“圆雕”,挂件则以“浮雕”的状态呈现。并且二者在作品完成之后一般都以颜料进行修饰。只是软陶本身是有色彩的,所以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修饰。

(二)制作过程

在工作开始之前,无论是软陶还是泥塑都应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平台,比较好的选择是大块的玻璃和瓷砖,比较容易找,也易于清洁。 在工作前可以涂点护手霜之类的,起到护手和润滑的作用。

不管是软陶还是泥塑,其第一道共同的工序——糅土都非常关键。软陶本身是呈块状的,揉捏可以使陶土变得紧实,减少内部气泡的存在。因为品牌的不同,每块软陶都有不同的硬度,如果太软则容易粘手,如果太硬则容易断裂。所以每块备用的陶土都要经过揉搓以达到最佳的制作效果。陶土太软,可将其与另外硬一些的陶土相融合,不断揉捏,最终得到一个色彩全新软硬适中的陶土。陶土太硬也可用这个方法。如果想要保持原来的色彩不变,可以用吹风机吹干,或用热水袋加热,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最好是选购时就选择较好的品牌,陶土的质量较有保证,不会出现过分夸张的软如稀泥,硬似石块的手感。一般软陶的揉捏工具是杆杖,有木制的和金属的,也有一些爱好者用专门的压面机来糅土,也用来制作具有特殊效果的薄片。

泥塑的糅土工序与软陶接近,如果是高品质的粘土,比如品质较好的紫砂泥,只需将其揉匀,揉实即可。如果是作者自己从河边挖取的沉积土,则比较麻烦,通常在晾干后,需要用较大的木棒将泥土反复敲打,待石子、树枝等被敲碎或与粘土分离后,在缓慢加入适量的水,反复敲打,直到将粘土敲打“成熟”,即可作为塑形原材料。目前,会有一些工厂专门制作加工这种粘土,以出售给泥塑爱好者。

软陶本身具有各种丰富的色彩,颜色的调和也是陶土本身的调和,所以作者在创作前,要根据需要调出自己需要的彩色陶土。而传统泥塑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只需在胚胎定型之后像普通彩绘一样着色就可以了。

(三)材质特性

相比较而言,软陶具有一定的毒性,这种毒性来自于其丰富的色彩。软陶着色剂含有重金属,颜色越深毒性越强。 这也是人们在选购软陶时考虑的主要方面,好的品牌做的较好,有一定的检测标准,被认为是安全的。另外软陶在烤箱烘烤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类似塑料的气味,如果温度过高还会使成品烧焦,甚至燃烧产生刺激性烟雾。这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烘烤温度要严格控制好。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传统泥塑就有很大的优势,泥塑是以纯天然的粘土为原料进行塑形的,待烘烤或自然风干后,再用颜料着色。如果考虑到颜料的毒性,至少在着色前是绝对安全的。

(四)应用范围

就用途来讲,软陶与传统泥塑都可以作为摆挂件,或者笔筒、镇纸之类的小东西。但通常是不会与食物接触的,比如餐盘,筷子、牙签盒都不太合适。软陶的耐热性不强,容易变形,其中未知的毒性也不让人放心。至于泥塑,除非是烧制成陶瓷,是没问题的,如果只是粗加工,也不建议用于餐具。软陶倒是可以用来装饰餐具,只要不直接接触食物就问题不大。

软陶因为原料容易获得,可塑性强,烘烤成型简单,只需普通家用烤箱就可轻松定型。小件作品还可以用电吹风或蒸煮法定型。定型后不容易摔碎,所以广受人们的欢迎。尤其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永久保存自己的作品。当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轻质粘土,手感极轻,类似于袋装的棉花糖。塑形后只需自然风干就可永久保存了。只是因为材质的疏松特性,一般用于儿童手工制作,不宜制作非常精细的作品。比如软陶与泥塑都可完成的人物肖像写真,轻质粘土就较难实现。

从服装配饰、家居饰品到儿童玩具,软陶不可思议的艺术表现力让人惊叹。软陶不但可以独立制作成各种物品,还可以和其他许多材料搭配起来完成各种物品,如瓷器、陶器、玻璃制品、金属与木头等。而传统泥塑则因为易摔碎、易脱色等原因,不能摆脱传统摆件,小玩具的应用范围。

(五)互相临摹仿制的可行性

软陶可以仿制出各种各样的传统泥塑作品,比如“泥人张”“惠山泥人”这类精细作品都可以达到神似的程度。而像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河南浚县泥咕咕这类地方特色浓厚的作品,软陶却只能摩出形似,因为泥塑作品中的随意性极强,大部分为当地民间艺术家的信手之作,充满灵性。

相对的,如果用传统泥塑临摹仿制软陶作品则具有较大的难度,先不说其他,只说软陶最具代表性的花条切片工艺,就不是一般泥塑可以做到的。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花条给人一种万花筒的错觉。花条切片制作是利用软陶土在非刻意情况下的不兼容特性而达到的,层层色彩之间对比强烈,颜色的叠加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花条切片如果通过手绘来完成,则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与耐心。

目前,我国各地的传统泥塑大多被列为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既然被保护,说明其发展情况是不容乐观的。大部分传统泥塑在艺术形式上都流于陈旧、僵化,缺乏社会认同和市场需求。传统泥塑与软陶在本质上是同一种造型艺术,通过软陶与传统泥塑艺术的比较,希望可以探寻出一条我国传统泥塑可持续发展之路。

1.张春梅 张晓寒《简论软陶工艺的发展状况》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9期,第381页

2.http://baike.baidu.com/view/32647.htm软陶——百度百科

3.汤红兵《从“卡通雕塑”的盛行看我国传统泥塑的现代转型》美术观察 2010.03,第109页

4.邬星波 陈晓亮《魅力软陶》文学教育 2011年07期,第41页

猜你喜欢
软陶陶土泥塑
泥塑玩具
寻根(2023年1期)2023-05-30 03:39:53
中国古代陶土发音玩具——陶哨创意设计研究
玩具世界(2022年6期)2022-03-21 06:11:54
多彩泥塑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38
泥塑师
金秋(2021年18期)2021-12-02 01:15:08
民间美术——泥塑
软陶傩戏面具
少儿美术(2020年3期)2020-12-06 07:32:42
爱健身的陶土
吉林省地域特色软陶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4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软陶饰品*——浅析当代中国软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意时代的软陶设计
山西青年(2016年5期)2016-02-05 20:16:21
感悟陶土
雕塑(2004年3期)2004-12-28 0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