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儿童发育过程中的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掌握焦作市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趋势,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心理门诊就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心理门诊首次就诊且资料完整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对首次就诊的儿童均进行详细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原因、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疾病分类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诊断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第2版修订版(CCMR-2-R)诊断标准[1],结合疾病情况进行0-6岁发育筛查测验、图片词汇测验、儿童行为量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测试等。单纯进行健康体检及心理咨询者未列入本次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就诊儿童年龄性别分布 因精神卫生问题在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为488人,男童346人,女童142人,男∶女=2.44∶1,各年龄段均显示男童就诊人数高于女童,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8%,P<0.01)。见表1。
2.2 就诊原因及年龄分布 3岁以下组、3~5岁组、6~12岁组、12岁以上组分别占就诊人数的 22.1%、29.5%、44.3%、4.1%,以6~12岁就诊人数最多。3岁以下、3~5岁组发生的精神卫生问题主要是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孤独症、行为及品行问题;6~12岁以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居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2岁以上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是主要的就诊原因。经 χ2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30.66,P <0.01)。见表2。
3.1 就诊儿童性别分布特点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儿保心理门诊诊断有精神卫生问题者488人(单纯进行健康体检和心理问题咨询者未统计在内),3岁以下组、3~5岁组、6~12岁组、12岁以上组男∶女分别是 2.86∶1、1.4∶1、3.70∶1、1.5∶1,各年龄段均显示男童高于女童,这与各地市儿童心理门诊报道相一致[2,3]。同时,因怀疑有精神卫生问题而到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中男童也明显高于女童,3岁以下组、6~12岁组尤为突出。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就诊人数逐年上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
表1 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年龄性别分布构成(n,%)
表2 精神卫生问题构成及年龄分布(n,%)
社会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育儿观念和方法,部分父母或隔代养育者对子女保护过度,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这种现象男童方面较女童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家长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男童发育要晚一点,一味等待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另一方面,男童的神经系统在发育的过程中更易受损和对刺激的承受能力较低而导致更易出现心理异常[4]。这提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不容忽视,根据男女童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来进行指导、干预。
3.2 就诊儿童年龄分布特点 本组资料显示:在心理门诊就诊的儿童以6~12岁为主(44.3%),所占比例最高,这与国内各专业门诊的报道结果相一致[5,6]。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学龄期,随着工作、就业压力的增大,家庭对儿童寄予很高的期望值,儿童从小就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过重的学习负担及不健康的网络及媒介的影响,容易造成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增加。目前我市实行的儿童保健是以“4·2·1”体检为基础的系统保健管理模式,系统保健至6岁结束。6~12岁儿童保健无统一的管理要求和模式,而这一时期儿童的身心发育又处在一个重要时期,缺乏专业人员或专门机构对这一阶段儿童进行身心保健指导,往往是家长或老师发现问题而被动到心理门诊就诊。精神卫生问题常常导致儿童学习、生活质量下降,增加学校和家庭经济负担。这就要求儿保医生、儿童心理医生在工作中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和推广儿童心理保健知识,使家庭、学校和医疗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精神卫生保健工作,降低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
3.3 就诊儿童各年龄组疾病构成特点 6岁以下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孤独症、行为及品行问题,这与2004年的报道结果略有差异[1],这可能与调查方法不同有关,本次调查未将精神发育迟滞的特殊类型(如先天愚型等)统计在内;6~12岁以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居多。6岁以前以各种发育障碍为主,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行为及品行问题。6岁以后与学习有关的精神卫生问题成为就诊的主要原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是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精神卫生问题的表现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家长对儿童的要求不同,故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亦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近年来儿童心理健康受到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因精神卫生问题而就诊的儿童逐年增加,儿童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它严重影响人口素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儿童保健医生、儿童心理医生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特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多形式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健康,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治各种精神卫生问题,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1]毋秀容.焦作市儿童心理门诊临床资料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04,6(19).
[2]陈卫红.衢州市儿童心理门诊438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0-211.
[3]熊伟,冯云.儿童心理门诊429例患儿临床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6):545-546.
[4]关念红,张晋碚,唐济湘,等.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咨客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2),102-104.
[5]张建娜,王贺茹,李梅,等.专业门诊儿童心理卫生现状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6):503-505.
[6]王莉,李瑞芹.枣庄市儿童心理门诊718例临床分析.山东精神医学,2004,1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