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平 李琳 张莉 徐俊鸿 陈丽敏
“消炎止痒搽剂”(由苦参、白矾、蛇床子、大黄、地肤子、荆芥、黄芩、穿心莲、黄柏、薄荷脑等中药组成),由顺德区中医院院内制剂“消炎止痒散”经改剂型而来,具有消炎杀菌,燥湿止痒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湿疹、疥疮、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疾病等。临床应用近20年,疗效确切。由于消炎止痒散存在剂型适应范围小,在使用时需要加热水浸泡,有效成分溶出率低,疗效和质量控制有提高的空间等因素,拟通过剂型改良,使其更适于临床应用。本文对其剂型改良前后的抑菌作用做一比较,以其为改剂型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同时为消炎止痒搽剂消炎杀菌、燥湿止痒的临床功效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1 试验材料
1.1.1 抑菌试验待检药物 消炎止痒散供试液:取消炎止痒散40 g,加沸水500 ml浸泡提取1 h,时时振摇,滤过,取续滤液浓缩至20 ml,制备成含1 g/ml生药,灭菌备用[1]。
消炎止痒搽剂:精密吸取消炎止痒搽剂适量,浓缩制备成含1 g/ml生药,灭菌备用。
1.1.2 供试菌株 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由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
首先将供试菌种接种在适于生长的培养基内,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待菌种复壮后使用。再取复壮的菌种,接种到营养肉汤中,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备用。
1.1.3 培养基制备 营养肉汤:牛肉膏3 g、蛋白胨10g、氯化钠5 g、蒸馏水1000 mL,制备,灭菌备用。
营养琼脂:牛肉膏3 g、蛋白胨10g、氯化钠5 g、琼脂20 g、蒸馏水1000 mL,制备,灭菌备用。
1.1.4 试验器材 离心机、离心管、高压蒸汽灭菌器、冰箱、培养箱、无菌工作台、研钵、三角烧瓶、天平、电炉、烧杯、酒精灯、移液器、接种环、游标卡尺、打洞器、棉签、平皿和试管(高压灭菌后备用),以上器材均有广东海洋大学临床兽医学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中药药物敏感性测定 采用药敏试验的平皿打洞法[2],即用灭菌棉签蘸取供试菌液,均匀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直径7mm的琼脂打孔器均匀打孔,每板4孔,去除孔内琼脂并适当封闭孔底。将供试药液加于孔中,以满而不溢为宜并作好标记。置4℃冰箱中作用1 h后取出并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判定:抑菌圈直径小于10 mm为耐药,10~15 mm为中度敏感,大于15 mm为高度敏感。
1.2.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取无菌试管24支,分成两组,每组12支,编号。除第一管外,各管中都加入无菌肉汤培养基10 ml,然后于第1管加入试液20 ml,吸出10 ml加至第2管中,混匀;再从第2管中吸取10 ml加至第3管。同法稀释至第10管,11、12管作阴性和阳性对照。
吸取以上各管液体5 ml于灭菌平皿中,加入20 ml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混匀放冷至室温。每管液体作两块平皿。除第11、12管外,其余平皿均划7个区域,分别接种经18 h培养,浓度为105 CFU/ml的菌液0.01 ml,37℃培养24 h,观察结果,以结果不出现交叉为准。未见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最小抑茵浓度(MIC)测定结果:在37℃温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试管,肉眼观察各种药物抑菌效果,判断细菌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对白色念珠菌,消炎止痒散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4,消炎止痒搽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2;对铜绿假单胞菌,消炎止痒散不敏感,消炎止痒搽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消炎止痒散不敏感,消炎止痒搽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12;对表皮葡萄球菌,消炎止痒散不敏感,消炎止痒搽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512。见表1。
表1 消炎止痒搽剂改剂型前后对标准菌株抑菌效果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消炎止痒搽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且,通过剂型改良后,消炎止痒搽剂对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的抑菌效果优于消炎止痒散[3,4]。说明通过剂型改良,消炎止痒搽剂在一定程度上体外抑菌作用更好,更适于临床应用。这可能是由于剂型改良后,药物中抑菌的有效成分溶出度有所增加而致。这为本院该制剂在皮肤科疾病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相信经过剂型改良,该制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有所提高,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可观。
[1]徐淑云,汴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2.
[2]曾斌,吕萍,候晓慧.消炎止痒喷雾剂毒理学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12-13.
[3]郑永平,王海棠,李锦芳.消炎止痒洗剂联合特比萘芬治疗足癣,2009,11(47):32.
[4]黄晓敏,廖玲军,曾松荣,等.梅花冰片3种剂型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