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开花”变金山

2013-08-14 12:46韩贤普任玉梅
当代贵州 2013年27期
关键词:年产值大方县石漠化

文Ⅰ韩贤普 本刊记者 任玉梅

9月11日一大早,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村民吴维秀来到自家承包的山地里采收金银花。

眼前这片“石头比土多,石坎比人高”的石头田里,猕猴桃长势喜人,金银花一簇簇盛开。那大片大片的黄色、白色、绿色,和早晨的阳光一起,把吴维秀脸上的笑容映得别样灿烂:“别小看这片石旮旯,不算核桃,光是地里种的金银花、猕猴桃和前胡,今年就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

“石头‘开花’赛良田,”吴维秀的弟弟吴维林接过话头,“以前,山上一年四季全是白花花的石头。”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桶井村家家上山开荒,生态严重恶化,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11.56万亩,每年被带走632.99万吨土壤,相当于剥去全县土地3.8毫米厚的“皮”。“只见石头长,不见粮满仓。” 吴维林说。

在桶井村,第一个让石头“开花”的是蒋云明。20多年前,他偶然发现金银花能给石漠化土地“治病”。此后,他栽种成功了金银花等20余种野生中药材,找到治理石漠化的良方,成为远近闻名的“药王”。

2008年,国家发改委将大方县列为全国100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县之一。第二年,大方县在桶井村试点石漠化治理。由国家出资,村民投劳进行坡改梯,硬化通组公路,建机耕道,免费发放猕猴桃、核桃、金银花等种苗供村民栽种,推广蒋云明“以药治石”的经验。

2012年,大方县32个乡镇全部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产值约12亿元。目前,大方县已发展中药材近20万亩。到2015年,这里将建成贵州中药材产业重点县和全国中药材产业重要基地。

和蒋云明一样,为治理石漠化,穿岩村小沟组组长杨先富早在1984年就带领村民在山上栽树。

如今的穿岩村,上百万株杉树参天而立,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8.6%提高到现在的70%。这个昔日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变成了“山披绿、人致富”的生态家园和游客心仪的避暑之地。去年8月,村民杨烨的布谷山庄创下一个月收入超过200万元的纪录。

打开贫困枷锁的,只有一把钥匙——发展。

近年来,大方县探索建立“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新机制,从产业结构、政策、项目等方面,以村为单位进行规划,将规划项目分解落实到贫困户,实现了生态扶贫开发新突破。

大方县扶贫办主任杨吉贵介绍,这一新机制将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落实“高位嫁接”、集团帮扶、责任到人三项措施,建立企业带动、滚动扶贫、扶智为上三种机制,有力推动了贫困农民稳步脱贫致富。

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的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18.6%提高到现在的70%,从昔日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变成了“山披绿、人致富”的生态家园。(杨 娟/摄)

杨吉贵说的“高位嫁接”,是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挂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大方县11名县委常委和2名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分别到一类贫困村挂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带动全县48名县级领导、95个县直部门1466名干部,联系34个乡镇、1894户贫困户的扶贫开发工作。

2012年,受帮扶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91元的水平。

现在,大方县已初步形成“东牛羊、西果茶、南皱椒、北干果、中蔬菜”的产业化格局。共建设皱椒基地2.15万亩,群众种植辣椒14.5万亩,年产值4.89亿元;种植蔬菜27万余亩,年产值8.19亿元;建立茶叶基地1.55万亩,群众茶叶种植面积7.79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建设中药材基地 4.6万亩,群众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值超过3亿元。此外,按照新西兰种草养畜模式合作开发的星宿乡油杉河草场,引进蓝雁集团、川娃酱鸭等企业,注入生态畜牧养殖发展资金8.73亿元,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旅游、扶贫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大方通往富裕、和谐、美好明天的渡船。”大方县委书记张翰时说,“大方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贫瘠,必须实施生态、旅游、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让农业与生态无缝衔接,旅游与扶贫完美联姻,旅游业与畜牧业并驾齐驱,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谱写出一曲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交响。”

猜你喜欢
年产值大方县石漠化
白布河畔苍鹭飞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渔药年产值8亿元,41家兽药GMP企业!凭借“渔药名片”,今年临猗有哪些改变?
夏日荷景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1000亿元
My Best Friend’s Lifestyle
龙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