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文化视野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SWOT分析

2013-08-13 07:52刘雪梅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SWOT分析高职教育

刘雪梅

摘要: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表现为提高办学质量,最终实现高职教育质的发展。学校制度文化的内容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规范性,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生成。学校制度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拓宽办学渠道、进一步维护制度对象权益、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完善制度落实的惩处、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战略选择,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关键词:学校制度文化;高职教育;内涵发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048—03

一、学校制度文化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相关性探究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对制度文化的理解,需要从文化的结构与内涵开始,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文化体系。简单地说,制度文化可以简约地理解为“凝结了文化精神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精神的格式化、具体化和实在化,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婚姻等方面的制度,作为人类行为和活动的规则、习惯,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人类行为及活动的方法”¨J。

学校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两个部分,组织结构指学校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形式,包括学校中的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制定的、起规范保障作用的各项规章或条例。制度文化主要渗透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之中,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体现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1.强制性。“文化有一种似非而是之处,它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而使人获得解放”,学校制度文化一旦获得高职院校主体的认同并为其内心所接受,就会成为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而无需强制便能发生影响的精神要求。

2.适切性。人类群体的社会结构存在双重现实,“一方面是规范体系,体现了应该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既存的秩序,体现了实际是什么”。这两种秩序既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可能彻底割裂。高职院校组织规模庞大,在办学目标、学科特色、组织构成、机构职能、区域特征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以及高职教育智力劳动特有的个性特征等,要求高职院校内在地需要有规范结构即制度文化的保障。制度文化存在的前提是总体和长期上适合学校的发展。

3.生成性。文化的生成与人类的发展如影随形。人类不断地创造着文化,通过“人化”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在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经历着“化人”的历程。文化影响事物的发展,事物的发展促进文化的生成。高职院校作为不断发展的主体,其制度文化经历着不断改组、改造和生成的过程。

(二)学校制度文化的内容决定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规范性

制度建设的本质是行为问题以及影响人的行为的思想观念、习俗惯例、文化心理和哲学基础等文化领域的内容。高职院校制度建设能克服高职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和偏离高职发展主旨惯性,通常涉及两大内容:一是通过制度建构确定高职行政权力,体现办学自主权;二是规范高职组织及其个体的行为,以提高院校管理运行的效率。高职制度文化通过规则和规范规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向,形成了高职主体的活动和行为界限,这一界限是高职共同体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从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看,高职制度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高职制度文化突出就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强调实用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促进学校制度文化的生成

文化生成的过程是“人化”与“化人”的双向旅程。制度文化的生成是文化成长与主体创造的辩证统一,既是自然“生长”的,又是人为“创造”的。制度文化的自然成长为主体创造提供了空间,在主体创造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又渗透了制度文化自然成长。高职制度文化是高职主体基于传统制度文化的基础和现实空间,在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并对现实生活中主体的行为起规范作用,是高职现实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历程中,传统的基础和现实的需求促进了高职制度文化进行自然“生长”和人为“创造”。

二、学校制度文化视野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弱势因素、外部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罗列出来,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策略,在高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一)内部优势分析

1.个案内向制度文化健全、规范。内向制度文化是组织内部用于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管理制度文化和组织结构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校级层面的管理制度、行政处室的基本制度、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度、师生员工行为规则制度等。个案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在示范建设期,建立了健全而规范的全校性管理制度。

在上述管理制度中,每一项制度在公布之前,都能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并做多次讨论,保证了管理制度的适切性和可执行性。此外,管理制度在个案的发展中,能及时得到完善,例如,在个案“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突出职业教育的“高教性”,教学科研基本制度则做出了及时调整,在教学上强调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在科研上引导教师进行横向研究,鼓励服务地方经济的研发平台建设。

组织结构是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发展目标而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形式。这种形式确立了组织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规范以及组织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个案组织机构配置合理,除了设置常规党政行政部门,还配置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非行政机构组织。可以说,在示范建设期,个案建立了健全而规范的内向制度文化。

2.个案正式制度文化执行力强。正式制度文化包括组织正式结构和正式制度表现出的文化,即组织的“明规则”。个案正式制度文化执行力强,教职员工能自觉遵守学院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能按照各项规则规范日常行为。例如,个案在《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中,对专业教师下企业的任务、时间、注意事项等均做了明确说明,考核小组随机抽查发现,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分析下企业教师的交流心得,他们也认为身在企业和学校一样,都属于正常工作而不是形式上的过场。

(二)内部劣势分析

1.个案外向制度文化薄弱。外向制度文化指组织与政府、社区、家长等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时所遵从的制度文化。外向制度文化对职业院校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高职教育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高职院校的制度观念与规则、制度物质设施与组织等无不受到区域经济基础的制约。个案在十年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一方面依托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反哺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个案先后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了“正泰班”、“奥康班”等由企业命名的订单班。个案积极地与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办学时间短暂等客观原因,尚未形成稳定的制度与规范的文本,导致外向制度文化的生成土壤贫瘠。

2.个案非正式制度文化匮乏,约束力不强。非正式制度文化是组织非正式结构和非正式制度表现出的文化,即组织的“潜规则”。非正式制度文化包括顺向非正式制度文化和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前者指良性的或与正式制度文化相容的非正式制度文化,后者指非良性的或与正式制度文化不相容的非正式制度文化。个案由四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由于四所学校原有的非正式制度文化存在明显差异,适用范围有限,非制度文化不仅匮乏,而且约束力不强,如某项非正式制度文化源自于四校合并前的某所中专学校,并在该所中专学校得到了认可,然而,该项非正式制度文化用于四校合并后的个案上,则缺乏制度文化原有的约束力,得不到教职员工的广泛认可。

(三)外部机会分析

1.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促进个案内部制度的完善。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一直是鼓励、扶持其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在此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管理模式将进一步得到规范,个案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将随之得到完善。

2.个案的外部声誉,要求先进的制度文化生成。个案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声誉,兄弟院校和相关部门的参观与指导要求个案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生成先进的制度文化,以保障办学质量的提升。

(四)外部威胁分析

1.社会对高职院校制度的认可度不高。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侧重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培养模式和授课方式上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由于受到企业、行业的影响,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主要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然而,高职教育容易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培养出的人才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制度上,也常出现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因此,社会在怀疑高职教育的价值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制度产生了怀疑。

2.不完全制度缺失。不完全制度缺失是指“主体虽然有某方面的制度,但缺乏相关配套的制度,造成有法不依,有制度不遵守的局面”。在实践中,部分企业拒绝接纳师生实习或拒绝支付劳动报酬,部分企业甚至向学校收取住宿费和实习费等,这些事件是不完全制度缺失的具体表现。个案也面临着类似的不完全制度缺失的问题。

三、制度文化视野下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对个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等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度文化视野下个案内涵发展的战略选择有以下四点。

(一)SO策略:发挥优势把握机会

1.拓宽办学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由政府提供具有合理性,但职业教育必须要寻求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社会主体、学校办学等四方平衡的支点,而不是像其他类型的教育由政府单一渠道投资。个案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外部机会,将社会上的其他资源融入到办学中,拓宽办学渠道,努力实现培养的人才不仅与社会需求一致,而且具有高职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2.进一步维护制度对象权益,提升制度对象幸福指数。尽可能地吸纳制度对象参与制度的制定、修正等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是制度对象和制度制定者之间的共同约定。没有得到对象认可的制度,只能成为一种外在于制度对象的“束缚”,往往容易失去本来正当的约束权威和管理效用。维护制度对象权益,提升制度对象的幸福指数,是实现“乐教”、“乐学”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助推器。

(二)ST策略:发挥优势转移威胁

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培养不可替代人才。“软实力”指意图通过感召力、吸引力、同化力来说服别人相信或同意某些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念等,从而达到理想结果的能力。高职院校“软实力”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文化、管理制度、创新体系等因素。如何将高职院校中的制度,如师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加以提炼,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文化,并最终成为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使得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类型中体现“职”的属性,在职业教育中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体现“高”的特征,是高职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迫切思考的问题。个案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厚实的基础,已形成以工科专业为主、经济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并拥有了国家示范专业、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及特色专业20余个,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软实力”,着力思考和实践培养高职不可替代的人才。

(三)WO策略:利用机会把劣势转变为优势

完善制度落实的惩处,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制度是用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动的体系,直接指向实践和行动。面对制度人们的答案总是“应当做什么”或“怎样做”,而不是简单地“知道是什么”。可以说,制度本身带有较强的执行力。个案正式制度和内向制度健全,执行力强,但非正式制度约束力低,外向制度匮乏,将有碍于拓展高职教育的生存环境和空间资源的获得。因此,不管在内向还是外向制度、正式抑或非正式制度,个案一要夯实制度执行操作的基础;二要协调各方矛盾,提高制度执行的意愿;三要落实制度的监督与激励,促进制度执行彻底。

(四)WT策略:克服劣势减少威胁

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特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总方略,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是碰到困惑和阻抗,例如,“冷热现象”,学校热企业冷,一边主动,一边被动甚至不动。高职教育如何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条路,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个案选择了“创新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改变校园形态、建立‘教学工厂,高度融入产业、行业和企业要素,充分体现职业特性”,取得了显著效果。在这个前提之下,个案需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以“学做合一、校企合一、教研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理念的课程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双师”人才队伍建设,最终办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SWOT分析高职教育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