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妮张 发
(1.山东工商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2.山东工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对学习起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力量,它由学生个体的人生价值观、各种非智力因素以及对其学习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部因素或情境等构成。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内外因素互动作用的影响。为了客观、正确、详细地估价山东工商学院和烟台大学学生的学习动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以两所高校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以期对大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自主有效地学习,同时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对学生正确引导的现实依据。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在2011年寒假和2012暑假分两批次,从山东工商学院和烟台大学不同专业随机抽取6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测试。涵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生源地包含城市和农村。共发放问卷600份,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433份。
(一)学习动力及成功欲望。根据调查显示,有1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及积极性为很好;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及积极性为一般;差和很差分别占7%和7%,如图1所示。(图1)将近86%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及积极性不是很强,可见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学习动力及积极性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而关于成功欲望的调查结果则显示,71%的大学生成功欲望比较强烈;29%的大学生成功欲望一般。这与学习动力的情况形成一个较大反差,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心态积极向上,但却没有以学习为根本途径,或者说没有找到努力的方向和道路。
图1 学习动力及积极性自我评价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的热情,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关于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态度,调查结果如下:14.8%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30.7%认为比较有必要,46%认为一般,7.4%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关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大学生占到45.5%,也反映出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际针对性不是很强。
(二)学习兴趣。针对专业兴趣的调查显示:47%的大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4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态度一般,而有4%的大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从专业兴趣对学习热情度的影响调查结果中得出:36%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兴趣对学习热情影响很大;5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14%的大学生认为几乎没有影响。不难得出,专业兴趣是制约大学生学生动力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也产生较大影响,从统计数据得出,50%的大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很大;36%和14%的大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较小和几乎没有。这与很多老师想象中的情况有差别,对于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仍然很大,包括课堂的教学秩序的管理、课堂学习兴趣氛围的调动,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三)学习自主性及影响因素。学习自主性也就是学习主动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自主性也将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因素。学习自主性,当然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选择了社会环境,例如很现实的就业、考试等因素,对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据调查数据显示,36%的学生学习基本是自发的,不会受环境影响很大,64%的学生学习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可见,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必将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及积极性。学校考试制度、以后就业的压力、家长朋友等方面的各种期望、社会对学历的要求等等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都是大学生不得不面临的一些现实。
网络在21世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大的影响力。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关于对网络的用途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的回答中,约80%的学生认为网络会影响学习,主要是聊天、打游戏等等会耽误学习,如图2所示。(图2)查资料帮助学习的只占15%,可见目前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多数还处在一种娱乐和被动的状态。
图2 上网对学习的影响及上网目的的调查
(四)个人价值观及对学习的元认知。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吗?这些都是大学生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6%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本身没有太大用处,更关注其他能力培养;1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很有用,属于自发性学习;50%的大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有用程度持有一般态度。可见,对于学习理解的浅显化、狭窄化和对学习重要性认知的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会出现大学生对课堂学习、专业学习并没有给予很高的重视的情况。内在动力的不足根源在于个人的价值观,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会促使人迸发出无限学习和奋斗的热情。关于大学生最终目标的调查数据显示,7%的学生没有想过或者是没有最终目标;80%的学生有目标,但是比较模糊;只有13%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即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并实现个人价值。
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立足于社会奉献社会,使得个人能力得到完善、价值得到体现,同时也是对社会进步做贡献和对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动力情况所做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存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内源性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环境对学习动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追求发展的欲望比较强烈,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形成了较大反差。可能的解释为:在大学阶段学习比较宽松自由,老师、社会对学习的要求迥异于以往各个学习阶段的“刚性”要求,失去了外在压力和目标,内在发展方向的缺失和不足造成了大学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的情况。由于没有及时确立目标和方向,也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其内在根源是个人价值观的模糊,缺乏崇高远大的理想。因此,激发大学生自身发展、学习的热情,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先解决思想深层问题才能解决好学习动力的问题。另外,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规划。
(二)当前大学生态度不够端正,兴趣不高,也造成了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的不了解和不感兴趣,使得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投入不够。学习态度及学习兴趣受各种社会影响最大。其中包括,家庭的教育,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个人魅力,社会环境所引发的对人才和职业的需求。基于各种环境因素,大学生的自身行为就会随之做出一定的反应,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烦,学习必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同时,这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使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寻找问题——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效果评价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探究性学习”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外在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干扰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发展,这种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家庭、学校氛围以及个人对人才和职业的需求的改变,也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学习观发生了变化。迫于社会压力,一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比较严重,目光短浅。由于没有长远目标和定位,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制力缺乏,尤其是网络生活发达的今天,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最终玩物丧志,贻误学业。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浓的情况也导致了地方高校大学生整体学习自主性不强。
(四)全面认识学习对激发学习动力也尤为重要。对学习的认识的片面和狭隘化,自然就会造成学习动力欠缺,不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意义。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看似很幼稚的问题,却也是很普遍的问题。现在各种社会思潮所引发各样的风气对科学文化学习的冲击不容小觑。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社会发展认知,应该列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点考虑现实。
激发地方高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热情和潜能是摆在地方高校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解决思想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做更加细致耐心的工作,需要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的渴望和困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更多的诱惑和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加剧了大学生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而由高中过渡到大学,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正确认识自己,再加上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导致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不良习惯的蔓延。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优化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激励、赏识教育、典型激励等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全面认识自我,保持身心健康,树立远大目标。所以,学校应该改变原先以教授文化知识为导向的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相长。
[1] 李洪玉,何一栗.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王红时,朱焕桃.教师的启发和激励能力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J].职业圈,2007.8S.
[3] 刘希庆,伍新春.这样学习更轻松——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