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轩 李海燕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包头)
棉花作为一种资源性农产品,在国际范围内得到普遍关注。目前对世界棉花产业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对棉花生产的分析,对世界棉花贸易市场主要贸易实体的生产、消费、贸易现状进行介绍和定性分析,而对中国实际情况研究的并不多。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均衡模型或者其他复杂模型分析贸易政策的改变或者突发事件对某国或者世界棉花生产乃至整个产业所造成的影响。
国内对于棉花关税配额的研究方面,柯炳生(2003)就关税配额和我国对策进行研究;卢峰(2007)对进口配额和滑准税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张淑荣、魏秀芬(2007)主要就追加棉花配额对华北地区的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和建议,建议国家从国内棉花生产和贸易政策方面都做一些调整。可以看出,目前综合考虑棉花及棉纺织业,以及进出口贸易情况,就关税配额实施对整个棉花产业链的影响的实证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述并没有。因此,本文将以关税配额的理论作支撑,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就关税实施对我国棉花产业以及产业贸易做一个对比和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关税配额体制是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为解决部分敏感农产品的市场开放问题而建立起来的,是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谈判中,各成员同意将市场准入维持在基期(1986~1988年)水平之上。如果基期水平不足国内消费的5%,则必须将最低市场准入水平提高到5%。最低市场准入采取关税配额的方式,之所以称为关税配额,是因为这种配额与以前的配额性质不同,它是关税化之后的产物。原则上配额不是对进口的硬性限制,而是体现关税差别:配额内实行低关税,配额外实行普通关税(关税化之后了的最惠国关税,往往很高)。关税配额的发放,采取最惠国待遇。
表1 我国关税配额使用要求
表2 滑准税的计算公式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在加入谈判中,我国在关税配额管理方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承诺。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原国家计委制定了配额分配方法。(表1)
目前,我国实行的棉花关税政策和配额政策是我国加入WTO后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TO协定和中国加入WTO有关棉花市场准入的承诺,中国政府采取关税配额的形式取代主动配额形式对棉花进口进行管理。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税率为1%,超出配额的进口税率,加入WTO初期为76%,2004年降至40%,中美协议中承诺:在三年后,取消棉花专营权,取消出口补贴,减少国内补贴,使贸易扭曲消除。由此可见,配额和关税制度是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符合WTO有关规定的。
表3 2000~2007年我国植棉面积的变化
表4 中国棉花贸易现状
表5 1998~2000年棉花进出口变化情况
我国棉花关税配额初期实行“配额许可证制度”。棉花进口初始配额为74.3万公吨;到2004年,进口配额将逐步增加到89.4万公吨。提高配额的利用率,为国有贸易实体和非国有贸易实体分别提供33%和67%的额度。执行初期,配额远高于我国棉花进口量。中国政府承诺从2000年开始,进口配额逐年增加到2004年的89.4万吨。由于配额关税近于零关税,棉花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国家为满足中国市场对棉花的需要,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要新增大量配额,新增配额关税1%,从而使棉花进口量大幅度增加,为了避免进口棉对国内棉花产业的冲击,从2005年5月1日开始执行对超配外棉花实行浮动的滑准税,并且在已实施的三年对其计算公式或税率做出调整。
滑准税亦称滑动税,是对进口税则中同一种商品按其市场价格标准分别制定不同价格档次的税率而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其高档商品价格的税率低或不征税,低档价格商品的税率进口成本价会比较高,也就是我国进口低质棉花的税率会比较高。征收这种关税的目的是使这种进口商品,不论其进口价格高低,其税后价格保持在一个预定的价格标准上,以稳定进口国内该种商品的市场价格。
滑准税的经济学原理:政府实行了配额外进口棉花政策后,进口量虽然仍低于自由贸易情况下的均衡进口量,但毕竟比限制配额外进口时供应量有较大改善,原配额所产生的租金则大幅下降。而对于配额外进口的棉花,根据其价格高低征收5%~40%不同比例的关税,国外价格越低,则征收的关税越高(最高值为40%),以使得征税后的进口棉花相当于政府要锁定的价格水平。
从2005年5月至今,我国对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实行了滑准税制度,三年间两次调整,其中2006年滑准税对2005年滑准税的基准价和目标价进行了调整,2007年则调整了计算公式。(表2)
1、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资料,1999~2004年6年时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6,890万亩,比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前20年平均面积减少1,138万亩,减幅为14.2%。在2001~2007年我国植棉面积波动不定,每年波动幅度都超过两位数,2005年我国开始执行配额外滑准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保持在底线12,000元/吨,棉农的利益得到一定保障,2006年的播种面积较2005年增幅达到33%。2006年9月增发150万的棉花配额,大量的进口,到12月底,价格与2005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6.4%,所以2007年的植棉面积出现负增长。(表 3)
播种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棉农对于由于价格波动,自己利益变化的反映,说明实施关税配额以后,我国棉农的收入很不稳定。据统计,2002~2005年我国以国内4年平均收购价格12,103元/吨计算,由于进口棉花的替代,我国农户直接减少收益235亿元,以我国单产能力74公斤/亩和我国农村劳动力0.62斤/亩折合计算,由于棉花进口减少劳动力就业2,200多万个。
图1 2000~2007我国棉纱进出口量变化
表6 2002~2003年棉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表7 中国棉纺织品出口创汇情况
2、对我国棉花贸易的影响。棉花实施关税配额以来,我国棉花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整体下滑趋势比较明显,棉花出口贸易不断萎缩。1999~2005年中国棉花出口有四年负增长。尤其是从2003年每年棉花超配额后,出口贸易量更是急剧减少,2000年棉花出口量分别是2004年和2005年的33.2倍、37.4倍。而中国的棉花进口却突飞猛进地增长,从2000年我国承诺棉花进口配额以后,棉花进口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年到2005年的进口平均增幅达到145.6%,2006年的进口量创历史记录。在进口大幅度增长,出口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我国棉花贸易出现巨额逆差,并且逆差额在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棉花贸易的逆差金额高达321亿美元,分别是1998年和2002年的10.7倍和172.7倍。(表4、表 5)
棉花进口增加如此之迅速得益于实行关税配额后我国纺织业迅速的发展,对棉花的消费日益增加。关税配额为进口原料降低了门槛,同时关税配额没有严格的数量限制,为满足需求提供了一种保障。而出口不断萎缩一方面因为加入WTO中国承诺取消棉花出口补贴,更重要的是大量低关税棉花的进口,使我国棉花出口不再有出口优势。
棉花配额没有严格的去限制我国棉花进口量,并且配额内只有1%的关税,纺织业原料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价格还是原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我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棉纺织业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棉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许诺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棉花配额量,作为棉纺织主要构成的棉纱,2000~2007年我国棉纱贸易量增长迅速。(图1)8年时间我国棉纱进口量增加了1倍,而出口量增加了1.5倍。2002年以后进口开始迅速增加,并且与出口的差距逐渐拉大。2006年我国棉纱进口量突破93万吨,出口突破57万吨。2005年取消纺织品配额以后,2006年我国棉纱进出口贸易量得到了一个突破性的增长。2007年将超配额滑准税税率调高以后,进口棉纱量有所降低,但是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3、对我国棉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中国纺织品及服装行业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实施关税配额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纺织品及服装行业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据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804.64亿美元,其中棉制纺织品服装(含纱、植织物、制品服装)出口创汇271.70亿美元,占全部纺织品出口的33.8%,见表 6。(表6)另外,2003年中国棉花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0.52亿美元,出口11.74万吨,金额1.35亿美元,中国的棉花贸易对世界的影响正在逐步增强,实施配额以来表现得更加明显。在2003~2004年度,中国消费棉花700万吨,与印度(300万吨)和巴基斯坦(200万吨)一起成为世界三大用棉国,占世界总量的50%多。
纺织织物、制品及服装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003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为4,382.3亿美元,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两项合计出口788.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8%,见表 7。(表7)
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是纺织企业的基础原材料,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战略物资,也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棉花生产、流通、贸易、纺纱、织布、印染、成衣、消费、出口等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这个链条的源头就是棉花。所以,通过棉花关税配额影响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棉花配额作为一种短期的过渡政策可以采用,但是希望把棉花作为一个产业链的核心去考虑,因为棉花生产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找到一个关税配额的最佳方式,达到棉花产业的均衡发展,使棉花配额可以起到补充资源和调节市场的正面作用,改变其抑制生产、抬价或压价的负面影响,改变政策实施的低效率状态。
第二,从长期来看,棉花进口使用一种普通关税更为简便合理,对于进口商和海关的工作都会简化,同时它也是贸易自由化必需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对我国国内棉花产业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调整。在棉花生产方面,国家应该采用一些扶植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和保障棉农的利益。
[1] 柯炳生,韩一军.世贸组织中的关税配额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J].中国农村经济,2003.4.
[2] 张淑荣,魏秀芬.追加配额后棉花进口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影响及规律——以华北地区为例[J].国际经贸探索,2007.23.9.
[3] 谭见文,温思美.入世前后我国棉花国际贸易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