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然, 于天狐, 丁雪梅, 杨艳丽,袁书民
(1.河北省承德市医学情报站,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平泉县中医院,河北 平泉 067500
3.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卫生监督所, 河北 承德 067001
4.河北省隆化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隆化 068150)
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差及反复感染病情迁延不愈而致。单纯西医治疗较难痊愈[1],中医药治疗CPID报道较多,显示了中医药治疗CPID的疗效和明显优势。辨证论治代表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方法论和世界观[2],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CPID病人96例,采用穴位热敷法治疗效果好。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3]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等,常在劳累、排便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等。②体征: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在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片状增厚,并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③B超检查:输卵管增粗,后穹癃液性暗区,附件包块。
1.2 一般资料:全部9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年龄26-36岁,病程3-18年。治疗组50例,年龄28-39岁,病程3-20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穴位温针法,操作:先让患者排空小便,以1.5-2寸毫针剌入归来穴,得气后,采用中等剌激2min左右。然后在针柄上套2cm左右长的艾段并点燃。穴区放纸垫儿防烫伤,待艾段燃尽针冷后取出针。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温阳通脉汤穴位热敷治疗。方剂:陆英、倒扣草、狮子七、牛耳枫根、火焰兰、老鸦柿、败酱草、半枝莲、三棱、三叶铜钱草、桂枝、艾叶、吴茱萸、乌药、川乌头、太子参各10g,操作: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少腹部涂凡士林,取首次煎煮中药后的药渣置入纱布袋中,拧成半干(不滴水为宜),温度45-50℃,敷于气海穴位,药袋上敷盖一层保鲜膜,将装有75℃左右热水的暖水袋,用毛巾包好,覆压在保鲜膜上。盖被保温,热敷时间30min,每晚1次,15次一疗程。
1.3.3 疗程:两组均15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4]判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子宫、附件压痛,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附件增厚,炎性包块等)消失,B超检查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子宫、附件的粘连及压痛减轻,包块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妇科检查、B超检查结果无改善。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1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1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结果比较 (n)
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因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放置及取出、产后感染,或月经期性交等致病原菌通过宫颈沿黏膜上行侵及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和盆腹腔而致病,对于CPID,由于组织粘连、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于渗入并发挥作用,对消除炎症浸润之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效果差,且抗生素无缓解粘连及止痛作用。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
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范畴,病因病机为湿、热、瘀、虚、寒,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病理特点多为虚实夹杂之症。“虚”多因久病气血耗伤、失治、误治或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内侵或过食生冷寒湿内生,抗病能力低下;“实”则因久病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或瘀阻日久阳气不能转达而致寒凝。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胀满等,无论是湿热或寒湿,均有胞脉受阻,均宜行气化瘀,辅以散寒解毒,即温阳通脉。实验研究发现,CPI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5],即血液处于浓、粘、滞、凝状态,如盆腔血流量降低,循环功能障碍,血粘度升高,微循环灌注减少等病理改变,属中医“瘀血”范畴。故从肝脾肾论治,软坚散结,温阳散寒,通脉理气是治疗CPID的大法。药方中陆英、倒扣草、狮子七、牛耳枫根活血化瘀;火焰兰、老鸦柿活血化瘀并清热利湿;败酱草、半枝莲清热利湿解毒;三棱、三叶铜钱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桂枝、艾叶、吴茱萸、乌药、川乌头合用,共同暖肝肾,温脾胃。温阳通脉;太子参补虚扶正,提高免疫力,如此配伍,湿热瘀虚寒共治。气海和归来均是下腹部盆腔部位的穴位。气海为任脉的经穴,可以益气温阳,调节一身阳气,热敷可以更好发挥温经散寒作用。归来穴则可以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是治疗妇科和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重点穴位,温针法可以振奋阳气,更好发挥其散化冲脉外传之热的作用。对两穴位的温针和热敷,更充分发挥其局部穿透力的作用,使盆腔脏器局部温度迅速升高,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松解组织粘连,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及消散。中药热敷,通过局部的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更好地进入体内并吸收,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疼痛,同温针法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1]沈英.活血化瘀解毒方药内服结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8):55-56.
[2]邓铁涛.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9,31(2):44.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4-276.
[4]罗惠文.妇产科疾病诊断治愈标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8-111.
[5]赵俊娟,裴颖.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2):12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