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萱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必须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必要的、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整体对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091-03
随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教育,它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是指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靠拢,接合成为一体,共同完成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任务。这种整体对接是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从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的整体对接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一、整体对接的必要性
(一)内在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条件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学习职业规划方法,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我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成体系,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共同的基础,即都是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对接的内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这里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发展,它是一个不断通过自我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断实现自由个性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健全的智力、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这些需要大学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通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树立自身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将社会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思想升华和自我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而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对接的基础。
(二)外在的必要性: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进入高校的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数量也不断攀升,加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重要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胜任力,它不仅包括大学毕业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具体而言,有诚实正直、吃苦耐劳、责任感、主动性、上进心等一系列内在素质;有分析判断、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独立工作、勤学好问、团队协作等处理工作能力;还有表达、领导、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社交领导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侧重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长期系统的设计与培养,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培育与养成。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就能够使大学生从思想、行动上都高度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体对接的可行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关,这使得两者的整体对接具有可行性。
(一)教育目标的同一
就具体教育目标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观察社会,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判断和自我定位,做出恰当的职业设计和职业选择,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出发,通过解决大学生个体实际思想问题,推动大学生群体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两者都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个体教育目标。正是教育目标的同一,才使两者的整体对接成为可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为具体,易于操作,同时也将教育且标的层次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有机结合,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补充。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通过大学生内化德育要求的过程,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二)教育内容的同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应对社会的挑战。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为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向的过程。两者在教育内容上的共同指向,为整体对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思想教育的导向、协调和激励作用。同时,要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之中,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三)教育方法的同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合理选择”的过程,即知己、知彼、抉择的过程。其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测评,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探索与权衡;职业信息搜集与分析,督促学生通过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职业实践,感受社会职场对大学生的专业要求和思想品德要求;职业生涯决策,通过掌握具体实用的决策方法,使学生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从而实现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认识方法和实施方法。其中,社会调查法、观察体验法、心理测试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以及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和激励感染教育法是常用的方法。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有着交叉与重合。同样的教育方法,为两者的整体对接奠定了基础。
三、整体对接的操作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不仅必要、可行,而且具有操作性。这种操作性是实现两者整体对接的重要保证。
(一)教育理念对接
随着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的印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高校已经普遍展开。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更多地为大学生提供知识层面、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的指导,缺乏或较少地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还没有真正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到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各自为阵、“两张皮”现象颇为严重,已经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师生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偏差。因此,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对接,首先要完成教育理念的对接。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接,就是要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就是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就是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应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
(二)教育内容对接
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对接:一是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系统、全面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一年级,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划大学生涯;大学二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学三年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锻炼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把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心理健康、人文素养、行为规范等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使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二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奋斗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教育,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清楚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把学业知识和职业角色结合起来,从而使主客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达到最佳匹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利用职业性格测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对不同的职业类型及职业角色有所认识,以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三)教育方法对接
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对接:一是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知己阶段,运用自我教育法,能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达到客观分析自己、全面了解自己、有效把握自己的目的,为展开职业生涯规划做准备。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知彼阶段,运用社会调查法、观察体验法、矛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能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职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抉择阶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能帮助大学生从多种抉择预选方案中做出最优的选择。二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使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心理测验法能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个体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及价值观等基本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借助“5W”归零思考法和SWOT策略分析法,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注重自我的探索和澄清,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四)教育队伍对接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教师队伍是关键。高校需要的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既能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又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因此,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队伍对接:一方面,要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择业就业指导、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等技能,获得职业规划师资格证,使他们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担当教练、顾问和咨询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作为职业生涯指导教师,用他们的专长和经验激发学生,发挥他们“引路人”的作用,从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