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绵水 付剑茹 施文艺
国家助学金制度绩效调查分析
陈绵水 付剑茹 施文艺
从助学金发放(资金投入指标)、助学金使用(过程指标)、助学金效果(产出指标)三个方面评价助学金制度绩效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国家助学金制度在评定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立场,但学校方面的宣传工作不尽如人意,信息不够畅通,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满意度一般,存在少量暗箱操作现象。获得助学金后,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和使用这些资金。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广度上还不能全面覆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国家助学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助学金制度及其管理的建议。
国家助学金;绩效评价;建议
陈绵水,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江西南昌 330027)
付剑茹,九江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施文艺,九江学院会计学院讲师。(江西九江 332005)
为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扩大资助学生比例,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储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意见》。随后,财政部、教育部又相继出台了 《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新的国家奖助学制度的产生。新的国家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种。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以来,在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缩小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资助水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国家助学金制度绩效进行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只有通过评价我们才可以发现,国家助学金评选和发放是否公正、公平,助学金的使用是否规范、合理,发放后的效率、效果如何,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完善助学金制度及其管理。
所谓绩效评价,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设定指标和规定的方法,对一个组织、群体和个体发展结果所处的状态和水平进行分析、判断的计量或表达过程,最初应用于企业效益评价,后逐渐应用于公共部门等非营利组织中。对照绩效评价的概念,我们将助学金制度绩效评价的概念界定为: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国家助学金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国外对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有很大一部分涉及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如绩效评价指标的分类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1985年英国的贾勒特报告将高校的绩效指标分为三类:内部指标、外部指标和运行指标。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运行指标反映了学校的资源利用效率。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与 “大学拨款委员会”联合工作小组将绩效指标划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和输出指标三大类,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客观反映;过程指标主要指高校可利用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指高校通过办学科研等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与产出。
国内学者则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大多从财政教育投资的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等方面,从宏观绩效与微观绩效、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内部与外部等角度构建了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如国内学者朱海宇等(2002年)通过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分析,设计了包含宏观绩效评价、微观绩效评价两个子系统,规模、结构、投入、过程和产出五大类共50个指标的高校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学博士刘国永(2007年)根据高校本质、绩效评价原理以及高校职能,按投入—产出原理构建了一套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余春玲(2009年)根据平衡加分卡思想,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平衡记分卡,构建了一个包含财务、客户、内部流程管理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指标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评价体系。
本文综合考虑国内外研究成果,依据我们调研获取的数据,拟从助学金发放 (资金投入指标)、助学金使用(过程指标)、助学金效果(产出指标)三个方面来对助学金制度进行绩效评价。
本文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北京、江西、江苏、湖北、安徽、广东等6省市的9所高校,其中有民办高校、211高校、省属高校、部属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基本信息及与助学金相关的一些问题。考虑到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由各班级开展,我们抽取了若干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班级的抽取考虑到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性,抽取了东部地区3所学校的16个班级,中西部地区6所学校的60个班级;也考虑到学校的公办性质(68个班级)和民办性质(8个班级),还考虑到学校的一本性质(28个班级)和二本性质(44个班级)。共发出问卷3580份,回收问卷3296份,其中有效试卷3260,共涉及 1704位男生和 1556位女生。 回收有效率91.06%。我们通过调查所获取的信息对助学金制度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助学金发放
1.助学金评定的公正公平性
基于助学金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寒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助学金资助对象的确定应该以学生的贫困程度作为主要标准。要使助学金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该把助学金发放到最需要钱的学生手中。也就是说助学金发放的公正公平性取决于这些资金在多大程度上流入那些真正需要钱完成学业的贫寒学生手中。如果助学金发放给家境宽厚的学生,那公平性就值得怀疑。
为了评价资金发放是否公正合理,我们从家庭住址、在读兄弟姐妹人数、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家庭人均收入等几个维度将被调查学生进行分类,然后调查每一类学生获得助学金的比例,从总体上评价助学金发放的公正和合理程度。
表1 按家庭住居地划分学生获助学金情况
我国目前的家庭平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小城镇<省会以下城镇<省会以上城镇;平均贫困程度:农村>小城镇>省会以下城镇>省会以上城镇。相应地,贫困人口所占比例:农村>小城镇>省会以下城镇>省会以上城镇,如果评选结果是公正公平的,则获国家助学金学生占各类学生的比例:农村>小城镇>省会以下城镇>省会以上城镇。我们调查的结果符合这一顺序,所以从这一角度看,目前我国助学金的评定是公平公正的。
表2 按在读兄弟姐妹人数划分学生获助学金情况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一般只能生一个孩子,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生两个小孩,故兄弟姐妹人数为1-2个的学生比例接近90%。孩子越多,家庭负担更大,但也可能,一部分父母有能力负担这些费用,愿意要更多小孩。因此,在读兄弟姐妹的多少,并不能判断家庭贫困程度。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两个兄弟姐妹在读的贫困学生认定及获资助的比例最高。而3个及3个以上反而低。由于在读兄弟姐妹个数与贫困程度相关性较低,我们无法从这一角度判断目前我国助学金的评定的公正合理性。
表3 按父亲教育程度划分学生获助学金情况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呈正态分布,初中高中所占比例最高,向两边逐渐递减,这符合他们的父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教育状况。一般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收入水平也相应高一些,贫困的比例相应低一些,如果国家助学金评选结果是公正公平的,则获国家助学金学生的比例也会随父辈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减。调查结果符合我们的假定,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大致判断,我国助学金的评定基本是公平公正的。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父亲自己开公司的子女获得助学金的比例最低,其次是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干部,再次是个体户、国企工人、个体老板的子女,最后是打工和务农的子女。由于自己开公司(工厂)属于高收入阶层,助学金当然不能资助富人,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干部收入比较稳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家境相对比较充裕,故资助比例也相对较低,而个体户、自己做生意收入尚可,但风险相对大一些,故贫困比例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干部相比要高,受资助比例也相应较高。务农、打工收入相比平均收入低,资助比例最高。从以上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助学金的评定基本遵循了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表4 按父亲职业划分学生获助学金情况
表5 按家庭人均收入划分学生获助学金情况
表5显示,随着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子女受到资助的比例逐步下降,当然,家庭人均收入800以下的贫困学生比例应该更高,可能学校在评定助学金时,贫困程度是重要但非唯一的标准,还考虑了其他指标。人均收入2000以上的学生也有部分获得资助,虽然资助比例很低 (11.56%),原因可能是:学校存在暗箱操作、学生虚报材料、被调查时填写不真实。但总体而言,我国助学金的评定基本是公平公正的。
2.评选工作的信息公开性
在助学金评定过程中信息是否公开透明会影响评选结果是否公平,信息不公开会导致腐败,暗箱操作。为评价信息的公开性,我们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一:你所在学校有没有印制统一的有关国家助学金的宣传材料?其中回答“有”的占49%,回答“没有”的占27%,回答“不知道”的占24%。在问及有没有获得过?回答“有”的占33%,回答“没有”的占67%。
问题二:您对国家助学金的了解程度如何?回答结果如下:“非常了解”占3.2%,“了解较深”占9.35%,“一般了解”占39.85%,“不是很了解”占30.26%,“不了解”占11.44%,“非常不了解”占5.78%。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高校开展助学金评选工作中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信息透明度不够高。
3.评选工作的满意度
问题一:国家助学金评选过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回答结果如下:“不存在”占14.99%,“存在,但极少”占25.05%,“存在,但不多”占39.22%,“存在,而且较多”占20.74%。
问题二:您对国家助学金工作是否满意?回答结果如下:“非常满意”占3.41%,“满意”占22.70%,“一般”占57.17%,“不满意”占16.72%。
这说明学生对于学校的评选工作不是非常满意,虽然不多,但存在暗箱操作现象。
(二)国家助学金使用
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主要用于哪些消费?经调查统计,回答“学习费用”占72.75%,“日常生活费用”占81.22%,“请客”占6.88%,“社会交往”占9.26%,“购买电脑”占4.76%,“购买手机”占1.85%,“旅游”占2.65%,“谈恋爱”占1.06%,“购买其他娱乐设备”占0.79%。从调查结果看出,获资助的同学大部分把钱花费在学习及日常生活费用这些必要支出上,极少同学随意浪费这些资金,说明助学金的使用基本合理。
(三)国家助学金效果
1.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力度和广度
关于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力度,回答“力度远远不够”的占20.06%,“力度不够”占25.79%,“力度一般”占44.95%,“力度足够”占7.62%。关于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广度,回答“贫困生太多,名额太少”的占38.36%,“贫困生多,资助名额要能多点就更好了”占42.86%,“现有贫困生基本能将贫困生覆盖”占11.88%,“现有资助名额多于实际有的贫困生”占6.90%。
从调查结果看出,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广度尚不能全面覆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2.国家助学金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问及获得助学金的同学,有没有想到今后应报答社会或者他人?回答“完全没有想到”的占6.49%,“虽没有想到,但觉得应报答”占 28.05%,“想到过”占62.86%,“没觉得应报答谁,这是自己应得到的”占2.60%。
3.国家助学金对学生学习的促进
表6 学生挂科情况对比
表7 学生获学校奖学金情况对比
获得助学金后,贫困学生有更多资金用于学习和生活,使这些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激励这些同学努力奋进,提高学习成绩。通过学生获校奖学金情况对比分析,获得助学金的样本同学获校奖学金的比率明显要高出全体样本同学。这也证实了助学金能够激励这些同学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国家助学金制度在评定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立场,但从学校方面来说,宣传工作不尽人意,信息不够畅通,学生对学校的工作满意度一般,存在少量暗箱操作现象;获得助学金后,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和使用这些资金;国家助学金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支持广度上还不能全面覆盖;国家助学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为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制度及其管理,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完善国家助学金评定指标体系
由于我国各地区差异较大,教育部对贫困生认定及国家助学金评定只给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标准。大部分高校也据此制定了各自的标准,但这些标准过于笼统,不利于实际操作,一般都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或指标体系过于粗放单一,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量化和排序。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够完善,会导致评选结果的不合理。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层次法原理,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的、可量化的助学金评定指标体系。
(二)规范评定程序与方法
针对当前学生对学校评定工作满意度偏低、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规范评定程序与方法。对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办法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机制,制订科学的评定程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应首先做好有关国家助学金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助学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接着,学校应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各班级可以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评议小组中的人员要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公信度。评议小组要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查看和分析学生材料、学生访谈、家长座谈等,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考虑学生所处地区、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状况、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天灾人祸等因素,通过评议小组打分确定贫困生名单,根据条件变化动态调整。国家奖助学金应由学生本人自愿提出申请,递交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请表》,评议小组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学习态度是否端正、遵纪守法情况、师生评价等进行综合考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由评议小组认定各班国家助学金名单,再由院系、学校审定,将名单予以公示,最后确定获得资助的名单。各学院应成立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组,对各班推荐的国家助学金名单进行审核、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助学金。对于助学金评审、发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对助学金使用的监督
很多学校只注重助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工作,缺少对助学金使用的监督与控制,这不利于助学金的合理使用和助学金作用的发挥。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必要的学习与生活费用,但少数同学在获得助学金后随意花费、请客送礼、购买奢侈物品、上网泡吧等,因此,在助学金发放后,还应对这些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控制,学校可以采取措施防止资金被滥用,如分期发放这些资金;把这些资金分期打到学生饭卡上;一经发现学生滥用这些资金,立即停止发放,并取消助学金评定资格。
[1]朱海宇.高等学校教育绩效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
[3]余春玲.基于平衡记分卡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评价体系[J].江苏高教,2009,(1).
[4]梁前德.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4).
[5]宋英杰.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6]唐卫民,姜育兄.父母受教育程度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以辽宁省六所不同类型高校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杨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特征与资助悖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8]Loyalka,Song,Wei.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aid in china:is aid reaching poor students.China economic review,2012,(23).
【责任编辑:赵 伟】
G526.78
A
1004-518X(2013)11-0232-0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多元Logit模型和多目标决策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绩效评价研究”(BFA10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