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08-08 16:57汤光华周哲民匡芬芳张朝霞
成人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学课程体系岗位

汤光华,周哲民,匡芬芳,张朝霞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构造样式和评价方式的总和。[1]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若干内容。从所涵盖的内容来看,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因而它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自从立项省级特色专业以来,专业团队教师对原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提出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效果不错。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面向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面向化工、石油、能源、制药、冶炼等流程企业,具备过程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仪表的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职业岗位(群)有:现场仪表维护岗位、现场仪表检修岗位、仪表安装与调试岗位、DCS维护岗位、仪表营销与售后服务岗位等。

二、“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在学院“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架构下,本专业构建了“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三层三贯穿(即三层递进,三维贯穿)”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坚持学院“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工学交替的形式,将人才培养过程在“项目化实训室、综合化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从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到拓展能力的三层递进,并将“职业技能、技术思维、职业素养”的三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每一层的工作任务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灵活运用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职教新干线各种资源的作用,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职业素养等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由初学者成长为熟练工,达到职业能力层层递进的培养目的。

三层递进——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依托课程的项目化实训室,进行单片机、PLC等专业单项能力训练;依托专业的综合化实训中心(校中厂),进行化工仪表维修、DCS组态与调试等项目的综合能力训练;依托共享型现代化工(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控制系统全真操作岗位能力训练;依托校企合作企业的工作性顶岗实训基地,进行上岗职业能力训练,达到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反复训练目的,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单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递进培养,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三维贯穿——第一维是指控制生产装置或工艺,解决怎样做、“知其然”的岗位操作能力;第二维是把握技术内在规律,养成对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思维习惯,解决做得更好这个“知其所以然”的技术思维能力;第三维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等,解决“人”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职业素养能力。在整个“三层递进”的人才培养训练过程中,有机地将上述三维能力贯穿其中。

根据“三层三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专兼融合、工学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和学院共同组建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开发核心课程,联手实施教学;合作企业提供工学结合课程实训和综合实习环境,融企业的技能和素质需求于学生学习之中,真正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能力为本。

三、“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模式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1.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途径

通过“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的定期工作,以职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规划和完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形成与石化产业职业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学生获取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途径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途径

2.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专业团队教师与合作企业一起,从典型化工自动化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确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确定本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化工仪表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由三个层次递进形成,在每个层次内,各课程内容采取项目化结构,每个项目就是一个工作任务,而每个工作任务的授课、实施过程都会包括职业技能的训练、技术思维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2]

四、“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

图3 项目化课程体系结构图

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即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在校学习和企业实习,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具体实施过程为:第一、二学年,学生每年在校学习1.5个学期,到企业实习0.5个学期,最后一年,学生在校学习1个学期,顶岗实习1个学期,如图4所示。通过工学交替,有效地实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专业单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三层递进培养,并将“职业技能、技术思维、职业素养”的三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每一层的工作任务中,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3]

图4 “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结构图

五、实施“工学交替、三层三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学生从开始上岗前无从下手,上岗初笨手笨脚,到上岗中的得心应手、统筹安排、熟练操作,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基本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另外,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协调和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也有了明显提高。

2.提高了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的竞技水平

无论从学生的单项能力、综合能力,还是拓展能力来看,都较以前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创新思维和意识发生了明显变化,培养的学生参加全国化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连续获得两个团体一等奖,专业竞技水平大大提升。

3.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由于学生能在真实企业中提前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提前学习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就业前就掌握了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来,学生就业形势很好,就业质量普遍较高,连续多年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5%。

[1]石建敏,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2]黎明.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20).

[3]郭红.校企合作“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猜你喜欢
工学课程体系岗位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