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平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南京 211135)
德国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高素质产业队伍。全社会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形成了尊重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所谓人才,除了各行业或学科的先行者,还包括在各行业中发挥专长的个人。这种广义的人才观和平等尊重的社会共识,使得年轻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工人。在德国,只有20%的人上大学,而80%的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走上工作岗位。
德国法律规定,没有技术就不能上岗。所以到职业学校学技术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德国的教育政策是由国家决定的,各州享有文化主权,但国家对职业教育有主导权。德国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及配套法规。此外,各部门出台了实施办法,这些法律规范约束着职业教育行为,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法律体系。
德国在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监督体系,其中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等。以法律手段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政府仅出面协调解决学校做不了的事情,对于合法的事情,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德国的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大类。而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就业和再深造的主渠道。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分流,由教师与家长共同初步确定今后学习的方向;初中毕业后第二次选择,由三个方面决定,即职业的需求、学生本人和家长意愿;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后才可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后工作或升学,自行选择。从事的职业,与学习专业有关,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氛围。劳动就业部门,管理就业、失业救助,还管理培训工作,州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双元制”是由联邦立法保障、以企业为主而职业学校为辅的一种办学模式,学生两天在学校三天在工厂,这种办学制度具有校企互补、注重发挥企业作用等特点。“双元制”模式中,学校的任务是教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和技能;企业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工作环境,使之接受企业文化、职业技能训练。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可以很好地传承企业文化和技能,造就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实现零距离上岗。
职业能力是人的社会责任和诚信。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职业能力和素养,在德国会融于教学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一般以每组两到三人参加对应的项目,这样可以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我们的学生经常是单方面能力突出,可能了解一件事情的局部,但不知道全部。学会做事是他们教育目标的显著特征,不在于懂了多少知识。
在德国,企业的员工都有牢固的质量意识、优秀的服务品质、超强的责任心。大众汽车公司,其核心价值观,就是责任两个字。责任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健康和家庭要承担责任;对自己身处的环境、社会以及世界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识,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在岗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德国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品牌、效益,更强调的是企业、职工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要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展示给社会的是美好东西。德国人长期身处法制管理之下,受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的影响和终身学习的教育,职业能力得到充分的修炼。企业强调对员工的培训,一是新员工的技能学习;二是老员工的知识更新。他们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而不断提升。
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带着困惑问题进来,而离开时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德国企业培训工作还有十分重要的一个任务,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不管是什么项目的培训,都要向参训的员工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在学校里,以“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专业职业能力,基于项目化的行动导向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严谨科学的课程设置,情景化的课程设计,严格的师资选拔,成就了高素质劳动者的条件。
德国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促使德国企业不断投资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德国人的创新思维大到各种发明创造,小到产品生产至销售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创新空间,都可能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如西门子研究院会定期研究分析各个行业的新兴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看看有哪些需求现在技术是做不到的,将这些纳入到研发的项目中;同时,在与相关业务部门保持沟通和合作过程中,双方碰撞出新想法,对产品改进和提升,即自下而上地创新。创新不是发明,只要解决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是创新。
职业能力是一种后天能力,可以培养和发展;它是个体能力,是从业人员已经具备的胜任职业工作的现实能力,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个体的职业能力越强,越能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的创造和发展,越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和业绩,越能给个人带来职业成就感。
(1)德国式培养方法
德国式职教培养方法是通过完整项目实例开展教学,注重完成整体工作能力的培养。以运行技术电子工职业的旧房电路改造项目为例介绍如下。①
学习内容:安装、配置和维护能源供给、测量与控制、通信和信号、驱动和照明等系统。
工作范围:输配电设备和网络、驱动设备、生产设备、开关和控制设备、电子装备等。
本项目中在职业学校的课程:德语、宗教(或伦理)、社会学、体育和13个学习领域。其中学习领域内容见下表。
关于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设计,以学习领域“2.计划和实施电子电气设备设施的安装”为例。具体见下表。
教学项目:以旧房电路改造项目中厨房和浴室线路改造为例。
房屋陈旧、线路老化、插座不足,需对房屋的电路系统进行改造。项目选取厨房和浴室作为电路系统改造对象,新安装设备的参数值符合 HEA/RAL规定,主电路和电表已完成改造。
客户对浴室改造的期望:安装浴霸 、烘干器、地面电能供暖,照明采用星空式、火灾和入室抢劫报警设备、窗帘自动升降、自动通风设备等。
客户对厨房改造的期望:插座为双项插座;厨房设备有洗碗机、冰箱、烧烤板、微波炉、面包机等;餐桌照明、房间照明等;厨房安装网络接口、电话设备和含摄像头的门铃等。
学生围绕客户的期望、已有的条件(材料、环境等)、环保和标准要求,开始编制工作流程并详细规划,包括选择工具、事故预防、环境保护、质量检验等,接着学生自主完成全部工作。
学习领域2的学习情境设计表
(2)职业能力构建策略
第一,职业学校的师资团队建设策略。德国是最先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的国家,认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与教师有关。称职的教师可以将丧失学习兴趣的孩子变得喜欢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除要求师范学校毕业,还要求有企业从业经历。到职校后需有两年试用期,两年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职校教师资格,每年还要接受进修学习。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而我们的教师大多学历高但无实践经历,从学校到学校。所以职校教师要下企业锻炼,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以提升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将工程师、能工巧匠请进课堂,与专任教师一起,构成素质精良的“双师”教学队伍。
第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策略。在德国,学生很早就择业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兴趣爱好,符合个体的成长和需要。在学校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获得新的职业能力。在企业里,用工厂的设备和技术,以工作方式进行学习,学习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发展过程。政府根据科技的发展修订职业培训章程,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始终保持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和企业的技术同步性。为提高能力,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通过完整项目的行动导向实践,从职业能力的认知阶段、形成阶段、提高阶段、岗位训练等阶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第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教学策略。其一,从经验中学习策略。让学生不仅体会理解知识,更让他们从中学会应用。普通教育是将生活中自然科学作为载体来传授的,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而职业教育是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载体,学习的是职业能力。职业性与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两个显著特征,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只有围绕这两个特征展开才能使职业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训练得到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将知识内在关系串联起来,建立知识与应用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只有通过设计完整的职业行动这一载体的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真正拥有灵魂,完成能力的训练。其二,职业学校教学策略。职业学校培养职业能力的方法是以完成典型任务来展开的。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过程的设计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如项目教学法,它有六个步骤,即项目、目标、计划、实施、成果、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获得在此环境中的工作经验,并可以借鉴于真实工作岗位。
对于职业能力的评价,以实践案例内容灵活考核,全面地考察学生对本行业职业能力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情况的理解。除了理论考试,还设置了实践面试,在面试环节,考官除了观察考生的操作技能还现场出题,如场地、材料或者加工方式等条件变了应该如何处理,你的工程设计思路以及这样设计的原因等。要让你给出合乎逻辑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对或错的答案,只有多种可能性的处理方案。
【注释】
①根据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职业与企业教育系聂磊博士2012年在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德国进修项目》培训讲座的案例整理。
[1]邓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唐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焦彩丽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学,2011,(5).
[4]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江苏高教,2010,(1).
[5]廖征军等.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与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0(1):113-115.
[6]Ron Hansen.The Value of A Utilitarian Curriculum:The Case of Technological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1997,(7):111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