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瑞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江西赣州341000)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文献信息保障和支撑作用,其馆藏结构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进行优化与调整。馆藏结构、文献利用率是否合理,将影响着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由校本部图书馆和应用科学学院图书馆组成,为了更好地统计我馆馆藏和纸质图书利用情况,笔者基于我馆所用的《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的数据,对馆藏中文图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考察馆藏的合理性及读者的借阅倾向,为我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提出建议,达到优化馆藏之目的。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图书馆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前提[1]。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蔡迎春、康红老师的调查发现:中文馆藏尤其是中文图书馆仍然是读者最喜欢借阅、需求量最大的文献类型[2]。馆藏中文图书的日常流通是其实现自身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最主要服务项目之一[3]。
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分类统计,笔者对我馆建馆至2012年12月31日为止的馆藏中文图书进行了统计,种数和册数比率前九位的统计结果见表1。馆藏结构中种数比率前九位的分别是T、F、D、H、I、O、G、K和B大类,占馆藏种数的87.26%;册数比率前九位的大类为T、F、O、H、D、I、G、K和B大类,占馆藏总册数的88.488%。从学校的理工科,特别是有色冶金行业办学要求分析,是满足我校的办馆需要,但F大类的文献购置量明显较大;从复本量的角度来看,馆藏中文图书的平均复本量为4册,大绝大多数大类都在3-4册,属于合理范畴。由于目前考研热度高,H、D两大类文献有较大的需求,从平均复本量、种数比率和册数比率来看,亦是比较合理的。
在统计中发现,A大类的馆藏种数为1882,册数为11629,平均复本量为6.179。A大类为非江西理工大学的重点学科,其平均复本超过6册,对于我馆而言,该大类文献在馆藏结构中不太合理。
表1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结构情况
TD、TF、TH等二级学科类目为学校的特色专业,由T大类各二级类目的统计结果(见表2)可见,其复本量介于5-7之间,属合理范畴,但二级类目TP的种数和册数比率却超过10%,认为该二级类目的馆藏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表2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T 大类馆藏结构情况
根据统计的结果,笔者建议,F、TP两个类目图书的种数和册数比率均超过10%,在采访时应进行优化、调整,适度控制这两个类目图书的采购种数,复本量不宜超过4册。在统计过程中,发现A大类图书的复本量超过6,复本量偏大,应将复本控制在3左右;O大类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复本量也超过6,应将复本控制在5左右;TD、TF、TG三个学科类目都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但TD、TF两个学科类目的种数比率和册数比率都偏小,应加强与出版社和书商的沟通和联系,尽量增加其图书的购置数量,以满足学校专业特色的需要。因此,图书采访工作人员应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馆藏结构情况,适时调整采访计划,使我馆馆藏文献结构得到优化。
对馆藏图书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是指导馆藏建设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备受学术界和图书馆管理者的青睐。文献利用率是某一种文献或者某一类文献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流通次数与其藏书册数之比值乘以100%,它的大小反映了该文献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利用实际数据对馆藏图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读者借阅倾向、关注重点等信息,有助于知晓各大类图书的利用和需求情况,为图书采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各种分析报告及预测信息,指导采购工作人员制订科学的采购计划,保障馆藏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据专家测算:中文文献的半衰期约为6年,工程技术约为3-5年,机械制造约为5年,金属学约为4年,等等[4]。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学制为4年,因此笔者认为,对馆藏图书的利用统计以4年为一个统计周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根据我馆2009-2012年各类图书利用率的统计情况(见表3),发现B、K两个学科类目的图书利用率稳居前2位,排在3-8位的是C、E、H、I、J、R和Z,但在各年度中的排位有所不同。从统计结果可见,B、K、I、E、H、R、J和D等八大学科类目比较受读者欢迎。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读者重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他们期盼通过阅读哲学宗教和历史地理方面的图书,来了解历史人物及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哲学思想;二是读者期盼利用文学及艺术作品来陶冶情操,同时调节相对单纯的大学生活,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三是读者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这门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更是研究生考试必考课程;四是读者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医药卫生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表3的统计数据分析,我馆各大类中文图书的平均利用率逐年呈下降趋势。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总册数利用率合理值应为20%-25%[5]。而我馆绝大多数大类的文献册数利用率在20%以内,究其原因,认为主要是受阅读习惯的变化和电子出版物的影响。随着出版发行方式的变化和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购置,绝大多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并存,移动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IPAD等)的普及,以及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以年轻一代为主的阅读习惯变化,大学生们更多的利用电脑、移动智能终端等设备来阅读文献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发现,B类图书近3年新增不足3500册,按表1的平均复本量3.641计算,年均新增仅320种左右;K类图书近3年新增2500余册,按每种3个复本计算,年均新增不足300种。而2009-2011年里,B、K两个学科类目图书的年利用率均大于30%,其在2012年度的利用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接近30%。因此我们需要优化和调整B、K两大类图书的采访计划,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导致我馆2012年度B、K两个学科类目图书利用率下降,其中固然有馆藏欠优化、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与大量运用等因素,降低了读者对纸质图书资源的需求,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献的老化规律在借阅这一过程的具体反映[6]。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我馆在2012年初延长了读者的借阅期限,影响了馆藏图书的周转率;二是由于每年的图书供应商均需在当年上半年的政府招标后确定,导致大部分图书均在下半年采购、到馆,影响了当年图书进入流通的实际时间。
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图书采访工作中,应增加B、K类目图书的采购种数,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做好与采购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尽可能在年底招标确定下一年度的图书供应商;受读者欢迎的B、K、I、E、H、R、J和D等八大学科类目,亦应增加采购的品种。
表3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2009-2012 年各类图书利用率的统计情况
年度购入新书的利用率是指某一年度新购入的图书自进入流通起,截止统计时为止的总利用率。零借阅是某一种文献或者某一类文献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未被借阅。借阅率=(借阅文献的总数/馆藏文献的总数)*100%,滞架率=1-借阅率。尹秀波老师认为:图书的借阅率、滞架率是反映馆藏质量的直接指标;通过借阅率和滞架率,可以及时了解读者图书信息需求变化,了解现有文献是否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改善采购工作[7]。通过对年度购入新书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掌握年度购入新书的质量,及时发现并优化采购计划,更加合理的优化馆藏,发挥有限的购书经费作用,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统计数据的时间段选取非常重要,选择的图书入馆年份过早或过晚,图书利用率的调研都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问题[8]。有研究者认为,图书入藏后其随后两年的借阅情况比较有代表性[9]。因此笔者对我馆2011年购入新书的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别统计了2011年度购入图书的利用率(见表4)、2011年购入图书在2011年度和2012年度以及2011-2012年内的零借阅情况(见表5)。
表4 2011 年度购入新书各大类的利用统计情况
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受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读者人数、图书馆的借阅期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判断馆藏结构是否合理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图书外借统计分析,但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10]。
基于表4、表5的统计数据可见,利用率排在第1位的为I大类图书,排在第2-4位基本为K、H和B大类,其年均利用率均大于74%,为读者非常青睐的图书类目,其中I大类图书年购入量还比较有限。零借阅种数比率排在第1-2位的分别是V、Q学科类目,入馆两年被读者借阅的种数比率仅12%和26%,且V类在2011年和2012年各年的被借阅种数比率不足8%。入馆两年来,零借阅种数比率超过50%的学科类目高达12个,其中V、Q、G、N、U、X、P、D、F、S十个学科类目的零借阅种数比率高达60%;零借阅的种数为10391种,占该年度购入种数的56.90%;F和T大类图书的年购入种数之和为10237种,占年购入种数的56.06%,其零借阅种数之和为6216种,是零借阅种数的59.82%。
表5 2011 年度购入新书各大类的零借阅情况
一是I大类图书的利用率高,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应在今后的图书购置中应适度的调整采购计划,增加采购品种,以满足读者的文学欣赏的需求。
二是B和H两大学科类目的利用率稳居前4位,这两个学科类目对本科毕业生考研比较有帮助,说明读者借阅的目的性较强,应优化图书采购品种,提高优质图书的复本量。
三是V和Q两个学科类目,江西理工大学没有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在我校开设的时间较短,因此V大类图书应尽可能少采购,Q大类应采购优质品种图书,以满足新开设专业教学科研的需要,降低零借阅率。
四是G、N、U、X、P、D、F、S八个学科类目图书的选购应遵循质量优先,在保证采购图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采购复本,优化馆藏结构。
五是F学科类目的品种应加以控制,确保采购文献的质量。大量地购置F类学科图书,不仅导致文献购置经费的紧张,影响馆藏质量,而且使有限的馆舍日趋紧张。
六是T大类的年购入量占年度购入总量的1/3,但利用率欠高,作为以工科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未能进入前10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读者专业学习的引导与教育,提高读者的专业学习兴趣。应加强T大类图书采购质量控制,通过专业调研,分析并掌握读者的借阅倾向,调整T大类图书的采购计划,尽可能选购核心出版社出版的高质量图书,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通过馆藏纸质图书的利用情况统计与分析,可以较准确地了解读者的借阅倾向,掌握读者的借阅需求;通过年度购入图书的利用情况统计,掌握年度购入图书的利用情况,发现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图书采访计划;通过零借阅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及时有效的修正采访计划,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利用馆藏纸质图书的利用统计与分析,指导文献采访工作,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达到优化馆藏之目的,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保障与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1]赵哨军,杨位平.对图书借阅的计算机统计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1):70-73,89.
[2]蔡迎春,康 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统计的藏书质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42-46.
[3]刘 华,万燕萍.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与优化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60-63.
[4]章文浪.图书零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21-123,103.
[5]曲 哲.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调研报告——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91-93.
[6]郑丽君.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与结构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分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3):38-42.
[7]尹秀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率统计的馆藏文献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11(4):588-591.
[8]侯曼玲,郝英英,温利慈.网络环境下图书利用率的调研统计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6((3):42-45,53.
[9]雷顺利.基于零借阅图书分析的馆藏优化和质量控制[J].图书馆杂志,2010(1):9-12,7.
[10]陈立刚.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分析与优化探讨——以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