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刘洋,李敏清,文曦娜,李淑娟,伍友琼,许建综,耿家斌
(1.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达州 635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成都 610072)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多见于成人,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据统计其发病率占咽部疾病的10%~20%[1,2]。笔者应用七味清咽气雾剂治疗60例慢性咽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肺肾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36.71±9.43)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6.71±5.88)个月。中医诊断标准依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制定,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4]制定。纳入标准:1)凡诊断为慢性咽炎并符合中医辨证为肺肾阴虚证及病程3个月以上者;2)年龄18~65岁;3)病程3个月以上者。排除标准:1)慢性咽炎同时伴有明显的扁桃体肿大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过敏体质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应用七味清咽气雾剂(山东本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 80067,生产批号:100621)喷咽部,治疗2 喷/次,3次/d,7d为1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
评分制定:参照包昭宗[5]《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四级加权评分法介绍》,对咽干、咽灼热、咽部异物感等主要症状以及咽部黏膜充血、干燥、淋巴滤泡增生等体征进行观察。
主要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标准:1)咽干[0分:无;2分:轻度(微干,未欲饮);4分:中度(咽干,多言后加重,渴不多饮);6分:重度(口干,多饮不减)]。2)咽灼热感(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3)咽异物感[0分:无;2分:轻度(咽部轻度不适感);4分:中度(咽部附着感,对饮食无影响);6分:重度(阻塞感明显,伴胸闷、憋气)]。
次要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标准:1)咽痒[0分:无;1分:轻度(痒,不咳);2分:中度(咽痒,偶有呛咳);3分:重度(痒咳夜间加重,影响睡眠)]。2)咽痛[0分:无;1分:轻度(偶有微痛);2分:中度(多言、食辛辣后出现,可缓解);3分:重度(持续性咽痛)]。
局部体征分级量化积分标准:1)咽黏膜慢性充血(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2)咽黏膜干燥(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3)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分临床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治疗效果评定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开始评估。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例患者治疗前症状和体征评分为(17.13±2.49)分,治疗后为(10.90±2.5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
60例患者,临床控制12例,占20%;显效20例,占33.33%;有效22例,占36.67%;无效6例,占10%;总有效率90%。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者(见表2)。
表2 治疗后临床有效率
慢性咽炎属中医学慢喉痹范畴,传统祖国医学认为慢喉痹是一种由急喉痹发展而来的虚损性疾病,多因热病伤津,阴液不足,久咳伤肺,吸烟以及长期吸入化学气体和粉尘等燥热之邪,致使阴津亏损,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肌膜失养,久之则形成慢喉痹。该病以阴虚为本,易反复发作,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为咽黏膜的慢性炎症,其病理改变为咽黏膜层慢性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症状为咽痛、咽干、咽异物感等,其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去除局部增生的淋巴组织,提高机体免疫力。
七味清咽气雾剂主要成分有麝香、山豆根、射千、玄参、麦冬、蟾酥、冰片。方中山豆根、射干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玄参、麦冬降火利咽、养阴生津;冰片、麝香、蟾酥解毒消肿止痛。诸药合用,既滋养阴津扶其正,又可清热利咽祛其邪,共奏滋阴润燥、解毒利咽之效,可令阴足、血畅、咽利而收功,咽干、梗、痛、痒等诸症可自愈。药理学研究[7]表明,七味清咽气雾剂能通过影响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流感病毒,从而消除炎症反应。本研究中纳入病例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0%,表明七味清咽气雾剂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较高的安全性,无不良反应,而且操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6-307.
[2]杨家强.咽炎片联合射频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B09):62.
[3]王德鉴,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6-423.
[4]田勇泉,韩德民,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6-137.
[5]包宗昭,李成林.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四级加权评分法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2):164-166.
[6]沈苹.慢性咽炎肺肾阴虚型的中医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7]徐惠波,姚帆,刘博,等.七味清咽喷雾剂防治流感的药理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