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明,易 睿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大量案例表明,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成功大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甚至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格局。企业家才能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及其绩效,本文为此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以便为掌握企业家对租金的搜寻和获取过程提供有效依据。
1.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与经济租金。Linder等(2000)指出若企业将扩张模式运作延伸到新的市场、新的价值链、新的产品和服务线,将为企业开发异质性资源提供可能[1]。在商业模式引领下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竞争能力、效率和效果差异化增加。根据模块重组视角的观点,商业模式创新即是不同元素之间的不同组合,组合的多样化即企业间的商业模式的异质化和企业能力的差异化。
图1 异质性资源与经济租金
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的租金来源于企业资源的异质性,本文认为企业租金的核心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禀赋即企业异质性资源及其能力差异,它们决定着企业的经济租金。异质性资源具有稀缺性等特征,在市场中的表现是供小于求,于是具有异质性资源的企业具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如图1,如果P2是供需平衡时的市场定价,企业将把价格定为P1,那么企业可以获得(P1-P2)*Q1的经济租金。有形资源越稀缺,其价格就越高,一个资源禀赋良好的企业就能够比禀赋差的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租金。图2中,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整个市场上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决定了产品的价格P。根据这一价格,各个企业家都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在这一产量上,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其市场价格。这样,企业A的产量为Q1,企业B的产量为Q2,企业C的产量为Q3。由于企业的能力差异,企业获取不同的回报:企业A的能力最强,其在获取行业平均利润的基础上,还可以因为其自身低成本的优势获取较丰厚的经济租金;而企业B能力弱于企业A只能获取正常利润,经济租金为0;企业C的能力最弱,其市场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无法获利,经济租金为负。同样,对于服务性企业来说,也存在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降低成本的能力越强,则企业产生经济租金的可能性越大。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创新能使企业产生异质性禀赋,异质性禀赋又将决定企业的经济租金,企业家对经济租金的追逐最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图2 差异性能力与经济租金
2.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首先,任何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都始于对既有模式的“破坏”;第二,企业的商业模式从建立起就时刻面临各种其他商业模式的挑战,随时可能解体;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从一个失去竞争力的旧模式走向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新模式,新模式瞬间又成为其他模式“破坏”的对象。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是类似于超循环的演变模式,如图3。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机制可表述为:企业家为追求和实现经济租金,遵循商业模式构建—解构—再构建循环演进过程,使得企业系统不断地从一种有序状态转变到另一种有序度更高的状态。
图3 商业模式演变的过程
企业家基于经济租金的追逐不断发挥他们的能力特质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创造优于竞争对手的绩效从而获取经济租金。一些学者强调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经济租金获取与企业家能力之间的强相关性[2-3],本文选择结合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常伴随着市场机会的捕捉和把握,发现机会的能力指的是企业家从非均衡市场中敏锐地发掘可盈利的潜在价值。这里提出假设H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2.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配置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家能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投入到最佳用途,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较高的投入-产出率[4]。这里提出假设 H2: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3.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关于从哪里以及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能力,即企业家把企业内部与外部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异质性资源,它对内表现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对外表现为发展及维持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个人和单位关系的能力,并使得这些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5]。这里提出假设 H3: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4.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越强,越能克服市场阻力,越有利于抵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促进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6]。这里提出假设H4: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5.商业模式创新与创新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绩效集中体现在收入来源、成本费用和市场占有率三方面。这里提出假设H5: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经济租金是企业家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为最终体现为租金的获取。因此,根据理论推演和分析提出搜寻经济租金与获取经济租金的整合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初始理论模型
1.问卷设计。鉴于研究所涉及的各变量较难测定,本文基于大量文献并结合实地调研,依照量表形式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对数据进行五级Likert量表打分法处理。由图4的初始理论模型可知,共有6个潜变量,分别为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以及创新绩效,其英文缩写分别为DC、AR、IR、BRU、IB、BIP。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的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
2.数据获取。问卷采用直接访谈、传真、电子邮件三种发放与回收方式,地域范围主要覆盖长沙、株洲、湘潭、东莞、深圳、青岛、上海以及浙江等地区,发放对象为企业家,共计发放240份,回收167份,剔除不合要求的问卷4份,有效问卷达163份,有效率为67.92%。样本特征为男性的企业家占据85.89%;受教育程度本科级别的占半数,非国有股份制企业占据66.67%。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六个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697-0.881之间,说明各测量项的数据是可靠的。效度分析结果:KMO都大于0.6,Bartlett显著性概率均为0.000,因子负荷值都大于0.5,且累计方差解释率的比例都大于50%,表明数据的效度检测符合统计要求。因此,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代入模型进行运算。
3.模型运行结果。对于与路径系数相应的C.R.值,当其值大于1.96时,表明该路径系数在p小于等于0.05的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拟合指数,一般认为χ2/df介于1-2之间,RMR小于0.1,RMSEA小于0.8,IFI、TLI、CFI大于0.9,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影响初始模型的运算结果表2所示,模型的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
4.模型修正。由于模型的拟合指数不理想,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商业模式创新虽然受到4个因素影响,但整合资源及配置资源的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同时受到企业资源的异质性影响,最终体现于影响创新绩效,而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行为产生的最为关键的要素在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同时并愿意为实现这种市场机会去承担风险。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及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影响,删去潜变量IR和AR,得到修正模型,如图5所示。修正后模型的运算结果以及拟合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2 初始模型系数估计结果
表3 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数
图5 修正后的测量模型
表4 修正后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
表5 修正后模型的拟合指数
由表5可知,此时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已达标,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则表4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因此,H1、H4、H5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成立。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现实中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最早来源于企业家的一个创意,或是对机会的发现和捕捉,说明这一结论切合现实。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虽然企业家商业模式的创新常起源于企业家对一个商业机会的捕捉,但商业机会的创新能否实施更取决于企业家是否愿意为捕捉这一商业机会承担不确定性和风险。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企业文化的变革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动荡等内外双重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对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这一假设得到验证。
2.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能带来创新绩效,实质是经济租金的获取。但在信息化环境下,商业模式从产生到成熟的周期逐步缩短,一个成功的模式往往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企业要想持续获得经济租金,就要持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3.根据模型结果,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企业家商业模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的假设不能得到验证,因此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企业家整合资源、配置资源等特殊才能的观点不一定成立。根据表2标准化路径系数,就企业家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由强到弱排序:促进作用最明显的是企业家发现机会的能力,其后依次是企业家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企业家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家整合资源的能力。
[1]Linder J,and S Cantrell.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R].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2000.
[2]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4.
[3]苏晓华.企业治理之租金视角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7):84-90.
[4]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4.
[5]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新华出版社,2006,10
[6]Teece D J.Business models,business trategy and innov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17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