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LA微创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3-07-30 02:39孙文善王余民陆伟珍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大椎穴夹脊根型

孙文善,王余民,陆伟珍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20024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神经根受压迫等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穴位埋线治疗颈椎病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是传统羊肠线由于异体蛋白存在容易引起过敏、皮下结节等反应[1]。近年来笔者改用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针刺对照组和PGLA埋线组。针刺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45~74岁,平均5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平均4.9年。PGLA埋线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8~69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7年,平均5.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制订[2]。①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④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疾病。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颈椎病;②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③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孕妇、产妇;④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如已做过颈椎减压手术;⑤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对照组

选用颈夹脊穴 C4~5、C5~6、C6~7及大椎穴。患者俯卧位,低头,下颌内收,暴露后颈部。C4~5、C5~6、C6~7穴位消毒后,采用夹脊穴直刺,深度1~2寸,得气即止,大椎穴斜刺入皮下1寸,不要求得气,留针30 min。

2.2 PGLA埋线组

选用颈夹脊穴 C4~5、C5~6、C6~7及大椎穴。患者俯卧位,低头,下颌内收,暴露后颈部。C4~5、C5~6、C6~7穴位用碘伏局部消毒,用镊子夹取1小段PGLA线体(规格2/0,长度1 cm),放入一次性埋线针(9号针),线体和针具均由上海雅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夹脊穴埋线时,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下,得气后压下弹簧将线体推入穴位,大椎穴埋线时,左手提捏起局部皮肤,刺入皮肤后将线体推入皮下穴位。针刺组每日治疗1次,埋线组每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体征 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用日本学者田中靖久等人所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与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分级[3],正常值为20分。

3.1.2 疼痛测定 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进行量化评定。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测定。

3.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分临床治愈、好转、未愈3级。治愈:原有各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症状体征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PGLA埋线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针刺对照组。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的比较

3.3.2 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评分无明显差异,针刺对照组治疗后在PRI总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针刺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PGLA埋线组在镇痛效果方面优于针刺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McGill疼痛积分比较(n=45)

3.3.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而PGLA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GLA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或颈椎间盘变性等因素而导致的神经损害。针灸、牵引和推拿疗法是临床常用的颈椎病保守治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针灸、推拿效果往往是暂时性的,需要多次治疗的效应累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这样就需要患者每日来院治疗,很不方便。穴位埋线疗法通过在穴位内植入可降解线体,长期刺激穴位发挥类似传统针灸“留针”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效应强而持续,成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

传统埋线使用的材料为羊肠线,由于羊肠线主要成分为异体蛋白,容易引起各种免疫反应,笔者在临床上选用了新型的埋线材料PGLA,其主要成分来源于玉米和甜菜,PGLA体内可以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组织相容性好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一方面可以达到持续刺激穴位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免疫反应的发生,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案有很多报道,无论是治疗工具还是穴位选择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5]。笔者在临床上采取最简化取穴原则,并没有按照常规选择多个远端肢体穴位,仅仅选择颈夹脊穴和大椎穴为治疗穴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入络于脑。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循行路线上分布着脏腑的背俞穴,可调节五脏六腑气血。大椎穴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疼痛分布区域多为手三阳经循行之处,而麻木多表现在与之相表里的手三阴循行区域,因此夹脊穴和大椎穴埋线或针刺既可畅通督脉及太阳经气治疗颈椎局部疼痛,亦可以调节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血治疗手臂疼痛和麻木。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的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形成继发性炎症损害,引起肩臂痛和肢体麻木,因此减轻神经压迫,消除炎症水肿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夹脊穴下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相应动脉、静脉丛分布,颈夹脊穴埋线或针刺可以形成局部反射从而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脊髓、神经根、颈椎周围组织的代谢紊乱,使病变组织得到充分营养,达到了消除颈项及肢体疼痛、麻木的目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针灸还是穴位埋线均可以起到颈椎病治疗作用,但是PGLA微创埋线起效更加迅速,而镇痛效果也更加持久。与针刺相比,PGLA埋线治疗仅需要每周1次,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方便了患者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1]孙文善.微创埋线: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8(2):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田中靖久,国分正一,佐藤哲朗,等.颈部神经根症に对する保存的治疗の成绩とその预测[J].整灾外,1997,40:167

[4]孙文善.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及其在微创埋线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31

[5]赵晓冬.微创埋线治疗颈椎病[J].上海针灸杂志,2010,20(5):334

猜你喜欢
大椎穴夹脊根型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