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惠琴
摘 要:对话阅读教学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值得人思索。从实践暴露的问题中,努力探寻着可改进的道路:教师要准确定位,要加强课堂引导,做好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关键词:对话理论;学生冷暖;教师定位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俨然成了治疗顽症的灵丹妙药,身处一线的笔者,想为这一理论的拥趸敲敲警钟。本文是笔者就此引发的思考和进行的有限尝试。
一、学生的敬畏心理和教师的权威心态犹存,学生的积淀渐浅和教师肆意撒手并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俗语塑造了俯视众生的教师形象,今天仍流淌着它的“气息”,学生如果怀揣着这种心理,对话如何展开?教师的权威心态仍未退市,教师的历史定位也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因循老师的权威心理,新课标最终可能会成为“空中楼阁”。
新课标对话理论的出发点极具现实针对性。
而从当前学情看,生活在净土地带的青少年,接触社会机会少;再加上“帝王公主”的身家,对人间冷暖特别是人生疾苦的体验更少。即便《我与地坛》这样血肉情深的文章有时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导致了间接体验的匮乏。至此,再奢谈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对话,意义何在?对话理论进入课堂,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股生气。但是在一些课堂上,学生犹如众鸟乱飞,秩序了无;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一味肯定甚至迎合,这种做法着实让人担忧!
那如何将对话理论引入教学,小心地加以呵护,让它枝繁叶茂?
二、尝试有限,期盼有心栽花花自开
1.要洞察学生冷暖,消除敬畏心理
学生有一颗年轻的不安分的心,他们渴望心灵撞击,期待教师能从“龙椅”上走下来为他们跑跑“龙套”。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营造轻松的氛围,有这样的“圆桌”,师生会相对而谈、会心而笑,教学自相长,何乐而不为?
2.教师要准确定位:丰富学生积累;扶助式牵手;适时地松手
(1)坚守就近原则:让学生走进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体验越快越真。语文是鱼儿,离开了生活的活水,鱼儿就会窒息。如本学期校德育重点是“感恩教育”,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双重身份让笔者占得良机。笔者先是让学生学会感悟父母的爱,用写信、交流感动的瞬间等方式;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平凡,让他们体会平凡中往往孕育着的不平凡,激发他们对普通人的情感和体悟。
(2)固守双赢原则:从书海中丰富体悟。在让学生走进生活的同时,笔者还不忘引领学生遨游书海,丰富增强体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对材料要多角度联想思考。如对杨万里《小池》中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多角度解读:从整体的角度说是“平凡的景物充满了生机”;从荷叶的角度看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默默奉献;从蜻蜓的角度看则有“求新求美”的内涵。
通过生活直接体验和阅读间接感悟的加深,学生有了变化。《一碗阳春面》听到了男孩带着哭腔读完结局,《我与地坛》学生默默地流泪。十七的年龄以这种方式接受了情感的熏陶。
(3)定位好角色:爱我,先送我一程;爱我,别一笑而过。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至少要求教师做好去伪存真的筛选工作;至少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设计些引领性的思路;至少要求教师及时匡正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误区。新课标不需要“撒手先生”!
学生如“笼中鸟”,突然将它放飞,有的根本不想出笼,有的出去又飞回来,至惨则因不会觅食而饿死。老师,送我一程吧,让我这只“笼中鸟”学会单飞、高飞,最终笑傲长空!爱我,别一笑而过!别对我的回答无原则地进行“赏识”,我的情感思想亟须你的导航。
禅家云:先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接着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深知只有熟谙这一理论,才能跳出这一理论,收获课改的累累秋实。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