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知识量×求异思维能力

2013-07-29 15:46韩艳珍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一题线段

韩艳珍

在复习“四边形”内容时,在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我感触很深,该教学片段如下:

例: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有一点P,作PD垂直于AC,PE垂直于AB,垂足分别为E、D。

求证:1.P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

2.若P在BC的延长线上时,上面的结论成立吗?

问:如何将PE和PD相加呢?

生1:作CM⊥AB,交AB于M,作PN⊥CM,垂足为N.

∴PN∥AB,∴∠B=∠NPC又因为∠B=∠C,∴∠NPC=∠C

在△NPC和△PDC中

∠NPC=∠C PC=CP ∠PNC=∠PDC

∴△PNC≌△CDP ∴PD=CN

易知:矩形,MEPN ∴PE=MN

∴CM=PE+PD

即P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

“居然一气呵成。”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道,“想得非常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就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较短的线段,再证剩余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

“思路清晰明确,这种方法叫做‘截长法,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补短法,不论截长还是补短都要构造全等三角形,你能尝试一下如何补短吗?”

经过小组讨论,各组代表举手纷纷发言。

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不服气地说:“老师,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连接AP,根据S△ABC=S△ABP+S△ACP。

又因为等腰三角形ABC ∴AB=AC

AB·CM=EP·AB+PD·AB

AB·CM=AB·(EP+PD)

∴CM=PE+PD

顿时掌声雷动,众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真是巧妙的构思。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兴趣的引导下,产生了一连串精彩的回答,孩子們那样乐意地去探索数学,那样痴迷于他们的数学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课堂氛围啊!

不可否认,学数学就得多做题,但靠“题海战术”将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就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鉴于此,深挖一道题,注意多角度演绎。可有效地巩固知识点,沟通不同知识点好的纵横联手,对开拓孩子思维和视野,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这节课成功之处有:

1.一题多讲。锻炼孩子的思维开拓性。

2.一题多变。本例中,将P点运动到B延长线上,为第一问延伸,讲解时,将例题有目的、多角度地演变后变化条件。或将例题延伸,增强例题的教育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这就是教学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应该把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而不应“无事生非”“故弄玄虚”。

3.对于一道例题,如果在教学中,轻易地将老师的思维和方法教给孩子,孩子会陷于机械的模仿中,就会失去对新思维开拓的良机。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创造力=知识量×求异思维能力。”可见,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面对例题实施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题设、结论的延伸就是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场景和明确好目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快活地跳舞吧!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三十中)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一题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