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娟 周尧 姜敏炎 薛志新 仇铁峰 朱小波 凌夏君 缪小辉 蒋一雅 钟亚花 印秀丽 庄志方
对于Ⅱ期及部分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手段。而N 分期,即淋巴结分期是术前TNM 分期的重要内容。有创的纵隔淋巴结检查方法仍是重要的诊断手段。有创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分期和非外科手术分期,外科手术分期方法包括纵隔镜、胸腔镜辅助手术等[1];而非外科手术分期方法主要是针对纵隔淋巴结的穿刺活检技术,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等[2]。TBNA 是一种微创的非手术活检取材方法,主要针对纵隔和肺门区淋巴结。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术前胸部CT 检查疑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26 例NSCLC 患者,将其TBNA结果与最后手术结果相对比,以探讨TBNA 在NSCLC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7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26 例经TBNA 检查确诊为NSCLC 患者,其中男18 例,女8 例,年龄48 ~65 岁,平均(57.5 ±12)岁。入选标准:术前临床分期时,所有患者胸部增强CT 疑有1 个或2 个纵隔或肺门区域淋巴结转移;经CT/PET-CT、ECT、MRI 等检查明确无远处转移;无重要脏器合并症,临床评估认为能接受手术;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在TBNA 检查后1 ~2 周内行根治性肺癌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
1.2 TBNA 方法
1.2.1 根据胸部薄层增强CT 扫描结果,按照国际肺癌研究协会胸内淋巴结分区标准和WANG 定位法[3],确定穿刺部位、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
1.2.2 术前准备以利多卡因对鼻腔、咽喉部做喷雾吸入麻醉,患者平卧位。
1.2.3 支气管镜(Olympus BF260)从鼻孔进入,进入气管到达预定穿刺点后,将穿刺针由活检孔进入气道,调整气管镜,使其与气管壁接近90°刺入气道黏膜,应用推进法或咳嗽法,刺穿气道进入气管腔外的淋巴结内,将50ml 空注射器接穿刺针的尾端,抽吸至20 ml左右,持续20 s,抽吸同时,操作者将在穿刺针不脱出气道黏膜的情况下从不同的方向抽动。解除负压,将注射器与穿刺针分离,穿刺针活检部退回保护套内,从活检通道拔出穿刺针。
1.2.4 标本处理:直接将标本喷涂在玻片上,涂匀,固定于95%的酒精,行细胞学检查。如有组织条,固定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行组织学检查。每组淋巴结最少穿刺2 次,每穿刺一组淋巴结均更换针芯,以免污染、肿瘤种植和假阳性出现。
1.3 统计学分析 本项研究以术后淋巴结病理学结果和病理分期为参照标准,分析TBNA 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各试验指标计算如下:诊断敏感性[TP/(TP + FN)],特异性[TN/(TN+FP)],诊断准确率[(TP + TN)/n],阳性预测值[TP/(TP + FP)],阴性预测值[TN/(TN +FN)](TP 为确诊阳性例数,FN 为假阴性例数,TN 为确诊阴性例数,FP 为假阳性例数)。
2.1 TBNA 病理结果与术后比较 26 例患者经TBNA 检查10 个解剖部位共计81 组淋巴结,确定肿瘤转移38 组,阴性43 组。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肿瘤转移50组,阴性31 组。TBNA 活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0% (38/50)、100%(31/31)、85.2%(69/81)、100%(38/38)和72.1%(31/43)。见表1。
2.2 TBNA 病理分型结果与术后比较 26 例患者中经TBNA 检查诊断有1 组或1 组以上确定肿瘤类型为准,与术后病理分型比较(见表2):24 例与术后病理分型相同。分型总符合率为92.3%(24/26)。
表1 81 组淋巴结TBNA 病理结果与术后比较(n)
表2 TBNA 病理分型结果与术后比较(n)
2.3 TBNA c-N 分期与术后p-N 分期比较 依照UICC 2007 年肺癌TNM 分期修订标准及分期类型概念,c-N 分期,即经非手术淋巴结分期,p-N 分期,即手术后淋巴结病理分期。c-N 分期与p-N 分期具体对照结果见表3。术前采用TBNA 的c-N 分期准确率可达92.3 %(24/26)。
表3 TBNA c-N 分期与术后p-N 分期比较(n)
2.4 并发症 部分患者穿刺部位有少量出血,予局部应用止血药或未特别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纵隔气肿或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120 万/年)、死亡率(110 万/年)最高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NSCLC 是其中一大类[4]。对于Ⅱ期、部分ⅢA期NSCLC 患者,手术仍是重要、甚至首选的治疗手段[5]。
目前,TNM 分期是NSCLC 术前主要的分期标准。N 分期,即淋巴结分期,主要分为无创分期和有创分期两类方法。无创分期主要通过CT 检查,或低剂量CT检查[6],其虽然可确定有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为可疑淋巴结进一步有创检查提供准确的解剖定位,但无法提供病理学证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并不高,CT 判定为阳性者,40%并未发生转移,而CT 检查判定为阴性者,20%实际已经转移。PET-CT 判断纵隔N 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较普通CT 显著提高,但仍不能准确判定淋巴结转移与否[7],并且该检查仍然为昂贵的自费项目,导致患者经济负担较大,依从性不高。因此淋巴结转移确诊主要通过有创分期方法进行。纵隔镜检查仍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8],但由于解剖部位所限,对以下多组淋巴结进行活检有局限性,如隆突下、A-P 窗(主肺动脉窗)、肺门和前纵隔淋巴结等,且需要全麻,费用较高,创伤较大,故其广泛开展受到限制。TBNA是支气管镜检查发展的新方向,是一种微创的非手术活检取材方法,主要针对纵隔和肺门区病灶,尤其对隆突下淋巴结具有绝对的优势。
近年来由于穿刺方法的推广、普及以及穿刺针的引进,TBNA 开展逐步增多。目前国内针对TBNA 检查在NSCLC 术前N 分期应用的报道尚不多。在本研究中,回顾性地分析了26 例疑有纵膈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了TBNA 检查,并随后进行根治性肺癌切除和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发现使用TBNA 技术评价肺门和纵隔内肿大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0% (38/50)、100% (31/31)、85.2% (69/81)、100%(38/38)和72.1%(31/43)。病理分型总符合率为92.3%(24/26)。术前采用TBNA 的c-N 分期与p-N 分期对比准确率可达92.3 %(24/26)。表明TBNA 对肺门和纵隔巴结定性分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如能结合其他生物学指标,如血清miR-155 水平,对NSCLC 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将更加准确[9]。
TBNA 诊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较低,其原因可能是:穿刺技术方面:如定位不准确,出血过多冲淡了肿瘤细胞;标本处理方面:如涂片太厚,导致穿剌物放入固定液中或染色冲洗时,容易脱落;标本处理不及时;阅片方面:组织量少,阅片经验的不足等。因而,在今后的操作中,可在以上各个环节加强,以降低假阴性率。随着食管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支气管超声内镜(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EBUS)的引进,TBNA 检查的敏感性可显著提高。
同时,在此次研究中,患者未出现大咯血,纵隔血肿及气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耐受性可。
综上所述,TBNA 检查应用于NSCLC 术前淋巴结分期准确性较高、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Harrow EM,Wang KP. The staging of lung cancer by bronchoscopic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J]. Chest Surg Clin N Am,1996,6(2):223-235.
[2] Van Schil P,van der Schoot J,Poniewierski J,et al. Remediastinoscopy after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Lung Cancer,2002,37(3):281-285.
[3] Wang KP. Staging of bronchogenic carcinoma by bronchoscopy[J]. Chest,1994,106(2):588-593.
[4] 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等.2004 ~2005 年中国肺癌死亡情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2010,44(5):378-382.
[5] 周清华. N2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2008,11(5):611-614.
[6] 苏士成,蔡敏,屠建春,等.低剂量CT 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6):515-517.
[7] Silvestri GA,Gould MK,Margolis ML,et al. Noninvasive staging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CCP evidenced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nd edition)[J]. Chest,2007,132(3 Suppl):178S-201S.
[8] Lock MI. Transition from mediastinoscopy to endoscopic ultrasound for lung cancer staging[J]. Ann Thorac Surg,2010,89(3):885-890.
[9] 杨健,张秀伟,文昱婷,等.miR-155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6):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