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农村信用社内控与风险管理水平的探析

2013-07-28 03:09:07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5期
关键词:信用社机制农村

李 庆

一、农村信用社进行内控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农村信用社机制的转换,完善、增强对外业务服务,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济循环机制,他全面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立先进的内控机制,使农村信用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管内控”:健全农村信用社内控、有效监管、约束市场经营情况,是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的三步曲,其中内控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能够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内控、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内部管理、实现自我发展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表现的极为弱势,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提高其自身竞争能力,使其能在这些金融企业中栖身,是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重要课题。

良好的企业内控能够引导员工思想,通过树立价值观与风险观,把岗位的要求转化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内在素质。合理的内控会影响员工的观念,把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农村信用社发展目标上。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是金融监管及金融形势发展的需求

拓展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强化风险管理,避免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缺陷,是内控管理的工作内容。现阶段金融体系要求与国际接轨,内控机制受到金融监管的控制,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重要对象。

(四)农村信用社内控系统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证资产的重要性、管理的有效性,对经营风险进行测评,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加强我国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使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从政策方面防范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内控是一种内部自律行为,依据特定目标相互协作,使业务的操作过程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用实践完善农村信用社内控系统,对实现目标、降低风险、评定财务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信用社内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管能力不足

首先,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处于传统状态,缺乏系统与整体性,把内控制度理解为简单的规章制度编制与汇总,忽视了农村信用社是一种控制机制,这样使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风险。

其次,由于农村信用社内控是为了应对短期需求,有其约束性,是从前农行制度发展来的,已经不再适合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需要,缺少对风险防范,工作中的漏洞也没有控制,实际工作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的内控机制薄弱

首先,农村信用社的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村信用社大多分布在农村,甚至一些分布在山区、通讯、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与其他银行相比,条件差,加大了内部管理的难度。

其次,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方面缺少经验,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比较混乱。

农村信用社在市场分析,信息处理方面知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控机制发展。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意识淡薄、管理机制缺乏、风险的抵御能力差,对于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和责任的追究制度少

从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来看,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致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过程出现了收支不稳、不平衡,资金匮乏,企业的亏损过大,能够使用的备付金太少等局面,这些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影响资金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导致农村信用社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内控体制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防范这些风险,会使农村信用社的内控陷入困境,对于这些风险的起因、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措施。

首先,建立农村信用社日常业务风险评价制度。

农村信用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重要业务的风险识别、监测和计量,制定制度和程序,针对业务涉及的对象、地区、行业不同,先测定风险比率和风险指标,后对风险状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和评价。

其次,对农村信用社建立风险监测的预警系统。

建立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风险的状况进行测试、评价、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减少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损失。

第三,建立处理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专用机制。

在农村信用社风险比较明显与集中时,应建立专门处理风险的机构,对于农村信用社出现的严重风险问题,进行及时跟踪调整与反馈信息,做到及时处理风险,保证及时化解风险带来的隐患。

(三)建立农村信用社的现代化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农村信用社的现代化风险控制机制,找到新业务中存在的漏洞,运用计算机风险监控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社新经济下管理制度。

首先,强化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把加强计算机对风险的监督与检查做为农村信用社内控的重要工作之一。

其次,强化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监督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健全网络监控系统(防黑客、防病毒等)。

第三,全方面加强农村信用社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日常业务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对突发事件的应变系统。

(四)对企业培养风险文化、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严格规范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

每一种风险的控制都是由人执行并完成的,因此人是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所以,农村信用社要持续进行培训、教育和宣传,使企业的员工爱岗敬业,熟悉每个岗位的职责,对风险的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控制的流程要非常熟悉。对农村信用社员工还要借助奖罚制度,形成“讲制度,守纪律”工作氛围,培养员工遵纪守法,各尽其职的工作习惯,根除“信任”制度的恶习,正确处理、合规经营,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

四、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抵御能力

(一)严格制定员工的规范制度和劳动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它是农村信用社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信用社实行内控的核心工作,其对业务的监督水平直接影响企业业务的拓展,要健全监督机制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有专业资质的审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健全监督机制要加大审计力度。对于农村信用社内控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日常业务的风险性和合规性进行监督,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内控有效贯彻;农村信用社的内控部门应向上级管理人员反馈相关业务的执行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完善,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体制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内控能力,对农村信用社内控进行评价,按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围绕业务流程,开展业务内控的调查研究;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对于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措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程度不同,对于不同的风险制定差别监督、后续稽核等方法,最终提高稽核效果。

(三)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内控考核机制

1.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控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核,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我约束能力。

2.定期对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岗位责任感、综合业务、法律、政策方面进行考核,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建立社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工商、税务、审计、纪检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建立起完善、健全的社会风险控制考核机制。

(四)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系统,健全农村信用社的内控

1.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专员的主动性、能动性,强化风险意识,落实责任追究,对产生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防止相互推诿,职责不清,健全审计工作,做到责任分明,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实行授信政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预警系统,对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分析风险,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组织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进行市场分析、行业调查,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监测制度和防范措施。

[1]都红雯.杨威.我国对KMV模型实证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4(11).

[2]蒋正权.张能福.KMV模型的修正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9).

[3]尹灼著.信用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信用社机制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