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桂
自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以来,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伴随着项目建设的扩张,高校基本建设支出也在不断增长。由于以前高校基建项目投资多为上级有关部门无偿拨款,需要多少拨多少且不需要偿还,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使各高校抓基建项目的重点大都放在工程质量和项目工期上,项目成本控制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而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新模式的逐步建立,高校办学过程中的经济行为日趋多元化。近年来,国家财政对高校基建投资的投入比重下降,高校基建投资资金多为自筹。高校要完成几亿元至十几亿元的投资,完全靠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借贷资金的使用加大了资金的投入成本,增加了各高校投资的压力。
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是指高校在基本建设活动中依据规定要求完成工程项目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可以分为六类:一是建筑安装工程支出,这是指按项目概算发生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二是设备及工器具投资支出,这是指按项目概算发生的各种设备及工器具的实际成本;三是待摊投资支出,这是为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项目建设管理费、项目建设技术服务费等;四是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五是建设期贷款利息;六是其他投资支出,这是指按项目概算发生的单独移交使用的其他各种投资支出。这项费用各高校一般很少发生。
自2002年起,我国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投资评定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虽然在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基本建设成本控制专业性较强、涉及面广,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现实工作中,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工作往往是从施工环节开始的。这种观点主要是认为只有施工单位才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只能对施工单位提出成本控制的问题。当然应该通过加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节约建设资金。但是,高校基本建设的成本是建设工程的所有投资额。高校基本建设的成本控制,应当是从基本建设项目的酝酿和提出就开始。尽管说,决策部门在考虑基本建设项目的取舍时应该从高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投资额的多少并不是建设方案取舍的绝对条件,但是,如果在决定建设方案和建设计划时就将基本建设项目置于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既讲需要,又讲成本,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并且形成制度,则节约、有效地使用建设资金就会多一份保证。
现实工作中,往往是将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施工过程中,而设计阶段才是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项目本身的成本控制,即从设计方案的拟定到每一张图纸,选择最优方案,努力节省和有效地使用建设项目资金;二是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使用成本。我们一些高校在成本问题上“先天不足”,许多是设计上的原因造成的。实践中,设计对建设项目本身成本(即投资额)的影响和建成后的维护使用成本的影响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为“节省”一点投资而造成后患无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应当在项目设计的成本控制中极力避免。
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建设项目的“三超”现象,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由于财务监督、成本控制职能发挥不够,内部控制不健全,监管不完全到位,一些高校基本建设投资概算随意性大,随意开支、乱摊成本。有的高校不注重建设项目投资概算执行情况,擅自改变设计内容,搞概算外投资;在设计变更方案时未经过充分论证,工程结算有高估冒算行为;设备及物资采购、验收、付款、保管、领用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没有建立或有效实施;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项时,往往会出现监理公司不切实履行职责,审核工程价款时流于形式等现象。这种严重超标的违规行为,造成了基建项目成本不实,基建资金的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对匮乏。在基本建设中,大部分高校缺乏专职基本建设财会人员。通常,项目建设开始后,高校临时组建项目组,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往往不太了解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概预算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成本管理经验不足,建设资金使用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另外,少数高校领导只重视工程的现场管理,忽视财务成本管理,或者将财务成本管理仅仅定位于争取建设资金,这也是造成基本建设成本控制基础工作薄弱的原因之一。
对基本建设项目成本实施全过程控制,重视概算、预算和决算高校基本建设的成本控制,应该是基本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重视概算、预算和决算。具体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本控制,初步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建设实施阶段成本控制以及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四个阶段。首先,在项目提出阶段,要认真做好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初步设计或估计。其次,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要必须编制初步设计总概算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概算,控制工程建设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以提高投资效益。再次,做好基建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尤其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在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的基础上,按照责任单位及划分的标段项目,编制投资切块分配的执行预算,而且,执行预算应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额度之内。最后,在竣工决算阶段,在聘请相关经济技术专家按照设计标准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考评的基础上,要重视工程投资是否控制在工程概算范围内,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
基建项目的初步设计是确定建设方案、项目地址、占地面积、平面布置、设备及材料选型和技术标准、项目投资概算等经济技术指标。此阶段是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作为基本建设成本控制的重点,这一环节的控制重点是:(1)采取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在评标、定标时,重视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关注其对工程成本的测算以及降低工程成本措施的可行性。(2)重视设计方案的审查。设计方案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规模、设备和主材的选型。审查应重视设备选型是否符合高校发展和市场的供需,是否与高校的外部环境和地区资源相协调,是否在经济上可行。(3)实行限额设计(量入为出)。在保证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按分项目分配设计限额,保证项目实际建设成本控制在项目投资估算之内。(4)严格审查项目设计概算。建设单位应组织工程技术、造价管理、财务审计等人员参与概算审查,或聘请造价管理(咨询)等中介结构对项目概算进行审查。
基建工程的管理,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从立项报告到编制预算,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中的质量、工期、材料的采购与供应,设备的采购、运输及安装,还有竣工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这一整套都应当有科学的规范程序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随心所欲。同时,必须加强基本建设财务审计监督,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
高校领导要抓好基建财会队伍的业务建设。首先,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基本建设财务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明确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途径,研究解决成本控制、资金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带头守法,防止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基建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增强基建财会人员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以及监管意识。第三,建立项目总会计师制度,发挥基建财会人员在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作用。从项目筹建开始设立总会计师,并配备相应的财会机构,由总会计师负责抓基本建设成本管理。从成本的角度,对项目计划、设计、实施、预决算等工作进行监督和制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对总会计师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最后,还需指出,高校基本建设成本控制还必须加强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搞工程建设同搞其他任何工作一样,都必须加强对负责人工作业绩的考核。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建立起以投资成本、质量、工期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按工程完成和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奖惩。完成好的,要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1]李锦.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财务通讯》,2006(1).
[2]刘玉祥.简析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审计月刊》,2007(12).
[3]柴忠信.《电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