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丽
云南昆明晋宁谭智康曦骨科医院,云南晋宁 65060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患者往往会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等不适症状,并且通过细致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患者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病程一般大于4周或者在1年中累计发作时间超过3个月。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类功能性胃肠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5个普通人中至少有2个人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由此可见,功能性消化不良已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该院选择了于2008年2月—2011年12月间在该院已经确诊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儿治疗57例,并对这些患者的病例资料,如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进行了深入地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收集了该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治疗确诊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57例。57例患者中,有35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患儿年龄分布于2~6岁,平均年龄是(3.75±1.73)岁。患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诊断标准为:①出现上腹胀、上腹痛、嗳气、早饱、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并且这种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或者1年中症状累计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②通过内镜检查并没有发现胃以及十二指肠出现溃疡、糜烂或者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患者没有出现食管炎,也不存在上述所列出的疾病病史;③通过B超、CT等排除肝胆胰疾病的可能性;④患者通过检查并没有出现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或者精神病等。
先将收集的57例患者病历资料详细地录入,再对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利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该院对患儿的治疗药物包括:①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 mg/(kg•d),奥美拉唑用于减弱壁细胞HK-ATP 酶的活性,可抑制酸分泌,药力作用时间较长,非常适合拮抗剂治疗没有效果的患儿;②西沙必利,儿童剂量每次0.2 mg/kg,3~4次/d,服用时间控制于餐前15 min~0.5 h。
本研究所收集患者的病例数据均选择SPSS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s),采用t检验。若数据为计数资料,则选择χ2检验。
为评定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将收集的患儿治疗结果划分为三类,即治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痊愈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彻底消除,腹痛、早饱、腹胀、嗳气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有效类患者的临床病症基本消失或者有所缓解;无效类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
2008年2月—2011年12月到该院就诊的57例患者中,有43例患儿的主要症状为腹痛(75.44%),而仅有14例患儿症状表现为早饱、腹胀、嗳气(24.56%)。经过程治疗,有36例(63.16%)患者彻底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有14例(24.56%)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好转;有7例(12.28%)患者经治疗没有效果,症状依旧。
表1 本研究患儿的治疗效果统计
目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与病因还未明确,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研究提示,此病的诱发因素很多,大部份研究认为胃肠动力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与FD有关,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胃肠动力障碍经常与胃电活动异常是合并存在的。对期进行治疗的主要药物有:①抑制胃酸分泌药,主要适用于腹痛为主症状的患者,选用H2受体拮抗剂,通常使用的是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在抑制胃酸过程中,其程度与时间都比H2受体拮抗剂更佳,例如奥美拉唑(洛赛克)0.6~0.8 mg/(kg•d),对其有较显著的疗效。②促胃动力药,主要适用于以早饱、腹胀、嗳气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选用吗丁啉0.3 mg/kg,每日3次或西沙必利0.1 mg/kg,3次/d,在就餐前的15~30 min的时间内服用,效果更好,疗程2~8周。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适用于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对此病有明显效果的抗生素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此类药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用使用,也可以配合胶体铋剂使用,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
在对FD进行治疗时,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太让人满意,至今还未发现有哪种特效药物能够让症状完全缓解,由于其症状的改善有可能与自然病程中症状的时轻时重有很大关联,改变生活习惯与采取积极的克服策略是重点。
最常见的就是使用抗酸、抗分泌以及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红霉素不但属于一种抗生素药物,也是一种胃动素激动药,能够增哟胃近端与远端的收缩活力,从而促进胃推进型蠕动,使胃肠能很快排空,此药可以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综合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作用的疾病,其中,心理与社会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此,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之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植物神经系统往往对消化器官的活动形成直接性的支配,从另一方面来说,消化道与精神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情绪紧张,或者过度劳累,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长期无法解决,就会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受到干扰,而精神状态的波动也会对胃黏膜的血流灌注和腺体分泌产生影响。若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变得兴奋,此时胃黏膜血管出现收缩,胃黏膜缺氧缺血,造成胃腺体分泌物减少,肌肉松弛,运动减弱,出现胃排空障碍,这时患者可能会反应为上腹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呕吐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相反,若情绪消沉失落,则副交感神经变得较为兴奋,此时胃酸分泌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胃黏膜的损害,患者会表现出腹痛、胃烧灼感等症状。
所以,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均必须接受药物治疗。某些患者在全面检查后,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此时可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或者调整每日膳食进行预防。平时还可引导儿童建立较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紧张因素的刺激,避免或者少食刺激性的食物等。
[1]陈洁.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5-7.
[2]娄泓杰.多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1例报告[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67-168.
[3]麦海燕.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J].健康大视野,2006,14(4):17.
[4]徐亮,陈剑群.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