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李姣娟
综观全国各地的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不难发现对立体几何内容的考查,突出了对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角与距离的求解方法等立体几何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设计比较灵活,以教材为基础、考能力为主.下面举例说明,供复习参考.
(1)证明:A′O⊥平面BCDE;
(2)求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图1
图2
同理可证A′O⊥OE.又OD∩OE=O,所以A′O⊥平面BCDE.
(2)几何法:如图3,过O作OH⊥CD交CD的延长线于H,连接A′H.
因为A′O⊥平面BCDE,所以A′H⊥CD,所以∠A′HO为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
图3
图4
设n=(x,y,z)为平面A′CD的法向量,则
评析:常规方法往往需要构造空间辅助线、面,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论证和计算,而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运用向量,则可以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来研究,从而降低了解题思维量.
例2(2011年北京文)如图5,在四面体PABC中,PC⊥AB,PA⊥BC,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
(1)求证:DE∥平面BCP;
(2)求证:四边形DEFG为矩形;
(3)是否存在点Q,到四面体PABC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
证明:(1)因为D,E分别为AP,AC的中点,所以DE∥PC.又因为DE⊄平面BCP,所以DE∥平面BCP.
图5
(2)因为D,E,F,G分别为AP,AC,BC,PB的中点,所以DE∥PC∥FG,DG∥AB∥EF.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PC⊥AB,所以DE⊥DG,所以四边形DEFG为矩形.
图6
图7
课本探源:本题源自人教B版必修2第41页练习2:
如图7,已知在四面体ABCD中,AC=BD,而且E,F,G,H分别为棱AB,BC,CD,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为菱形.
例3(2013年福建理)如图8,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A1⊥底面ABCD,AB∥DC,AA1=1,AB=3k,AD=4k,BC=5k,DC=6k(k>0).
图8
(1)求证:CD⊥平面ADD1A1.
(3)现将与四棱柱ABCD-A1B1C1D1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四棱柱拼接成一个新的棱柱,规定:若拼接成的新的四棱柱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视为同一种拼接方案.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在这些拼接成的新四棱柱中,记其中最小的表面积为f(k),写出f(k)的表达式(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
解:(1)取CD的中点E,连接BE.
因为AB∥DE,AB=DE=3k,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且BE=AD=4k.
在△BCE中,因为BE=4k,CE=3k,BC=5k,所以BE2+CE2=BC2,所以∠BEC=90°,即BE⊥CD.又因为BE∥AD,所以CD⊥AD.
因为AA1⊥平面ABCD,CD⊂平面ABCD,所以AA1⊥CD.又AA1∩AD=A,所以CD⊥平面ADD1A1.
图9
(3)共有4种不同的方案(略).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柱体的概念及表面积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交汇综合运用.
例4 (2013年安徽理)如图10,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P为BC的中点,Q为线段CC1上的动点,过点A,P,Q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图10
解析:如图11,设截面S分别与CD、DD1、CC1、C1D1交 于M、N、Q、R.因为P为BD中点,所以CM=AB=DC,即M为定点,N为射线上的DD1动点,且DN=2CQ,AN=2PQ.通过确定N点再作出截面S与A1D1、C1D1的交点E、R,得答案①②③⑤.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