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础教育观感

2013-07-24 09:00邢立平
未来教育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学香港学校

邢立平

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副校长

2008年我有幸参与了教育部赴香港教育交流计划,一年时间里,我不仅感受到了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文明与发达,最重要的是学习、吸纳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诸多教育新理念。我谨就香港基础教育三个方面的观察与反思与教育同仁分享一下。

“千朵万朵压枝低”——传统与创新并存的香港教育

1. 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内地学校基本都靠政府投资兴办。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香港政府采取措施,鼓励社会集团、企业公司、宗教团体办学,名曰“津贴学校”。但它有别于私立学校之处在于,教师工资和行政费用均由政府承担;有别于官立学校之处在于,建校基建费用政府不负担,教师不算公务员(官立校教职员均属公务员),即不享受医疗保险和退休金。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实行由政府提供公积金,即现在所谓的“强积金”——政府强制在工资总额中扣除5%,满10 年,政府会给一半供款。

“津贴学校”目前已占香港中小学的绝大部分。香港共有中学410 所,其中津贴中学312 所;共有小学600 所,其中津贴小学为五百多所。

与香港圣嘉勒女书院的孩子们阅读分享

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中文课上的小组研习

与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老师们午膳小聚

2. 学制:香港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自1972 年起实行小学初中九年的“强迫教育”,相当于内地的“义务教育”。中学四、五年级之后通过会考,有五科及格便可获得中学毕业证书。中学六、七年级属于大学预科。中小学上满共13年。香港在2009 年实施新学制 (三三四学制),学制和内地就一样了。

3. 教育管理体制:内地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如教委和教育局直接领导,校长由上级任命。香港教育署除对少数官立学校直接领导、任命校长外,其他模式的学校通过各区教育主任对其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校长由校董事会提名,经教育署批准。教育署主要以法律手段及学校外评机制监督管理学校。

香港学校领导人员比较少,无论多大规模的中小学,最多有一位校长和两位副校长,中层有一位教学主任和一位后勤主任,还有若干位学科主任(相当于内地的教研组长)或科组统筹人。大多数老师都要兼职做行政任务。

4. 教师:香港教师分为文凭教师和学位教师。教师在社会公开招聘。香港报纸曾刊登这样一条消息:15 个人争一个官立学校教师的职位。高中毕业后在教育学院念2-3 年可应聘文凭教师;大学毕业获得学位的可应聘学位教师,毕业五年以上可争取高级学位教师(本人申请,学校申报,由教育局督学来校听课审核批准,但此方式不适用于资助学校及私校,那里一切由学校领导自主),任三年以上高级学位教师的可提名校长(持证上岗,完成校长认证程序)。

香港教师编制的师生比为:小学1:23.2,中学1:20.1,平均周课时为28-30 节。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基本上是一个教师兼几门课,有的还要文理兼教。

5. 教学:香港学校原来没有政治课,从去年开始已逐步开设公民教育课、通识课(高中)、综合人文课(初中),除此之外课程及内容与内地大致相似。多渠道办学,渗透给了校园多元的育人理念,我驻校的两所学校分别是基督教学校和天主教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是遵从教义,以爱护他人、坚持真理为教育理念,学校每天早会都要祈祷,学校还有礼拜堂,设有宗教课。

香港的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九种共通能力的培养目标,即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研习能力,提出教育制度必须令所有学生都能发挥他们的潜质,教育体现公平性,香港有三所实用中学,专收有差异的学生(和内地一样,香港教育避免将学生标签为差生。一般称他们为学习差异/能力稍逊/行为偏差/有学习需要的学生),小学自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年级均有两个启导班(调皮或基础差的学生在家长同意下参加),中文、英文、数学三科分出来单独上课,其余各科均在原班上课。为有天分的学生办了一所“英才学校”。有的学校还有“拔尖班”。而对于“有差异学生”的管理,香港老师表现得更为直接。去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听课时,我对班级的座位排列有些不解:偌大的教室,只有不到30 名同学,后面几乎空的,而右面一行却稀稀落落靠墙坐着三名男同学,前面讲桌两边侧身坐着两个高个男生。我问身边的同学,他告诉我说那是需要老师照顾的同学,通过上课状态的观察,我明白了,那都是“有差异的学生”。香港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在读有差异学生数目给予一定教育补贴,作为专项资金,对这部分学生实施教育。

课堂教学和内地基本相同,只是香港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考虑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活动,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各校普遍设有美劳教室,除计算机房外,还备有供学生课余时间操作的计算机活动室。教师在课堂上普遍使用教具和投影,还备有手麦。

香港教师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不仅在实用中学、职业先修中学,就是在升学预备型的文法中学都备有学生操作室和车间,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动手操作技能。小学普遍设有“美劳教室”,专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论升学还是就业,必要的劳动技能是必须要具备的。我曾观摩了两节家政课,一节是做松饼,一节是女孩子做针线活,孩子们兴趣盎然。对于学生的活动学校并没有太多的限制,在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我看到家政课老师,领着学生在校园一角,架起炉子,一同烧烤。

香港教育的育人理念,注重全人发展,虽然也要面对考试的压力。圣嘉勒女书院有学生社团46 个,老师并不更多干预学生的的活动,而是站在旁边观察,给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如学生会选举,学生可以自由参与,随便为参选造势。一次我在一个班级,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口号声,因为是粤语,我并不知道喊的什么,原来是学生们为自己参选宣传。还有一次,同学们集聚礼堂,进行水运会组织机构的选举,学生们自己主持,自己做决定,几位老师只是站在旁边观看。

全人教育还反映在对体育的重视上,首先是政府的重视,圣嘉勒女书院在湾仔运动场举行陆运会,一位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从前一直是在黄竹坑运动场举行的,现在因为运动成绩好,转移到条件更好的湾仔体育场,这是一种奖励。其次是学校的重视,所有学生都要至少参加一个项目,强调的是运动的普遍性。

体育连同美育是学校塑造学生健康体魄及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很多香港学校在这方面确立了“一生一体艺”的目标。“体”指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艺”指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等科目发展。规定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中国或西方乐器。圣嘉勒女书院要求学生必须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艺术修养,譬如美术、音乐等。

6. 学校家长联系渠道:不同于内地的“家长会”、“家长学校”,香港学校则是成立家长教师联谊会。教师和每位家长以平等的地位来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研究对策,这种形式行之有效。家长可通过社工的形式参与学校的义务服务,有专业素质的家长还可以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如对学生进行心理救援等。

“小荷才露尖尖角”——香港的中文教育

1997 年9 月,香港教育署发出《中学教学语言指引》,规定香港基础教育的语言政策是学习与掌握“两文三语”,即书写通顺的中文、英文,能操流利的粤语、普通话与英语。大多数学校的中文课是粤语教学,而教学目标也和我们大有不同,强调实用,注重活动,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因为工作繁忙,加上缺乏教研氛围,部分教师往往是各有特色,课堂没有定式,可以任意发挥,拓展很宽,按照我们的惯例评价就是目标欠明确,重点不够突出。我曾经试图向老师们推介内地的课型概念,老师们并不认同:课有了型,那么人的自由在哪里?没有了自由又何谈创新?的确,在没有课型概念的环境下,许多老师还是把课上得令我们耳目一新。圣嘉勒女书院的丁丽娜老师,把枯燥的条例写作课通过学生活动上得趣味盎然。

在教学目的上,香港教师的培养观念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拓展很宽。一次我在计算机前做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的教学课件,教育局的部门主管黎先生看到了,他过来叫我去看他做的同一课的课件,课件引导学生对梁启超的观点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论据也是旁征博引,从雷曼苦主到非洲难民,由社会上层到弱势群体,神游古今,思贯中外,引领学生由文本的解析拓展到了悲悯苍生。独特的视角、宽阔的视野,让我领略了香港教育的独特魅力。

香港大型活动少不了学生童军的身影

圣嘉勒女书院的孩子们在上缝纫课

同学们正在演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香港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学生在家政课学做松饼

香港圣嘉勒女书院学生在午休时选举水运会拉拉队队长

“一片冰心在玉壶”——香港学生与教师的风采

香港学生的文明礼貌让我们眼界大开,他们都是按规矩行事,待人彬彬有礼,富有爱心,一年来我在校园里没有发现不文明的现象。教师对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管理,连行为规则也要学生自己制定,但学生普遍自律性强。只是很多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欠佳,课堂也缺乏有序的组织。尤其中文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入,学生的阅读也只是作为资讯获得的手段,缺乏文学内涵。学生阅读的书目以卡通书居多,还有一些有关爱情、悬疑、鬼怪的消遣书籍。

在香港,教师虽然薪水很高,却绝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主要是因为沉重的工作压力。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职业责任感。

1.工作勤奋严谨。

在香港,教师到校很早,下班却没有固定的时间,或者要批改作业,或者给个别学生辅导,许多教师经常是晚上八点以后回家。按圣嘉勒女书院张副校长说,教好学生是你的责任,对学生的辅导没有课内课外的区分。常常看见老师们背着一个大包,那是需要批改的作业,虽然很累,但没有人抱怨。

2.教师普遍是一专多能。

他们每人至少可以教两个学科,有的文理兼教。除了所教学科之外,很多教师又有其他方面的专长。天循的杨老师既是一位诗人,还是香港毽球队的教练,他的学生曾拿到全港冠军。

3.热爱学生。

在服务的两所学校里,我从未发现训斥学生的现象,而且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总能找到优点鼓励孩子进步。比如,有位老师在班级用一只只美丽的纸蝴蝶为同学们设计了个人风采展示栏:蝶翅的正面写着一条条优点,而缺点则由学生自己找出来附在蝴蝶的背面,孩子们认为自己的缺点已经改正,就会摘下蝴蝶将背面的缺点划掉,正面就多了一条优点。五彩缤纷的蝶翅上跳动的优点,让每个孩子内心都充满了竞争意识和自豪感。

4.强调自我意识,追求宁静淡泊。

在香港,人们生活上自我意识极强,恪守着绝不打扰别人的原则,一般不会过问个人的私事,保持着宁静淡泊的心态。圣嘉勒女书院的丁丽娜老师平日里温婉含蓄,接触多了才知道她是香港大学研究生,写过杜甫和余光中的诗歌研究专著,还擅长写诗和散文。由于我们有一些共同的爱好,所以互相分享了一些文章,我向她建议:这么好的文章应该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她委婉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这是我个人的爱好,不好麻烦别人吧!

5.善于协作共赢,彰显群体风采。

香港教师工作起来,既分工明细,又善于合作,香港教育局一些同仁的展示往往都是分角色的形象演绎,他们配合默契,将抽象的理论研究通过生动情境的展示出来,凸显着合作创造的魅力。香港教育局曾经让我们代传一份评选优秀教师的通知,没想到老师们表现得十分淡然,他们告诉我:通知早就贴在壁板上了,为什么要选优呢?做好你自己的事是应该的,况且做好了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6.关注社会民生,热衷公益事业。

在香港,大家普遍以做义工为荣。虽然教师们平时很辛苦,但很多人还是趁假日到内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或积极捐助贫困学子。

猜你喜欢
中学香港学校
在多解中学创新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香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