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学科——单元”模式改为“学科领域——科目——模块”模式,从而使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就解析几何模块教学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有利于进行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模块课程 数学模块 模块教学 解析几何
一 引言
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模块课程的特点,所以在新课程安排中,注意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安排及相关的实施问题,对于今后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于解析几何模块教学的单元主题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二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下的主题教学显得十分重要,相应的教学模块也是对此而展开的,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分性,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数学思想,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单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我们这里让学生运用数学模型来掌握数学建模思想的关键问题在于,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构建一个个实际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数学方法,一般采用的方法如下:从具体案例引入——教师启发引导——师生共同探讨——提炼思想方法——拓展和进一步应用。单元下主题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在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需要把学习的主题分解为一系列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划分为具体的课时,通过课时教学完成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从而逐渐达到对学习主题深入、全面的认识。另外,对于问题教学的设计,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教会学生的学习主题深入、全面认识。学生生活经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下面以“解析几何的实际应用”为例,具体说明该如何进行主题模块教学设计。
1.明确该模块的内容、地位
解析几何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与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析几何教学中开展实际应用教学,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课标和教材主要有直线方程的应用,圆的方程的应用,椭圆方程的应用,双曲线方程的应用,抛物线方程的应用,极坐标方程的应用,都参数方程的应用等。
2.把握单元主题模块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体现出层次性、过程性、阶段性。其中的过程如下所示:首先,以培养数学建模模式为主,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主动培养学生建模方法能力,其目标主要为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利用数学语言建立数学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解答;然后,对于经典案例让学生参与建模过程,掌握一些经典方法,更多了解解析几何数学建模方法和知识;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并进行求证,对于模型的分析建立、求解进行探讨。
三 教学设计特点总结
1.问题驱动——启迪思维
所谓“问题驱动”,就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中,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问题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问题。本案例以课本中例4的“圆拱桥问题”为引子,设计问题:“你将选择什么方法解决例4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直观认识过渡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选择,激发了元认知体验,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例5是平面几何问题,以往是用平面几何方法解决的,难度较大,问题呈现后,教师适时点拨“你能利用坐标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激起了学生探索的热情,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坐标法”思想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独特魅力。
2.主动探究——激发思维
本节课,教师克服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采用了“学生阅读——启发——独立思考——讨论——提升”的教学方式,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与毅力。
3.自行归纳——升华思维
完成了例题、练习教学后,教师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思维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有的学生说,解决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首先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这决定了后面解决问题的繁简程度;有的学生说,解决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圆的方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建构起牢固的知识(方法)体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伟茂、郑宁国.电大公共数学课程的整合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08(6)
[2]曾庆柏.高职数学课程系统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