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儿童医院 (西安710003) 左雪梅 高春荣
在我国儿童行为障碍问题日益突出,约占儿童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30%~50%[1],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已经揭示父母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对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2]。因此,本研究以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为行为障碍患儿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对象 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和太阳花儿童言语行为培训中心随机抽取行为障碍患儿的父母以及正常儿童父母各65例,发放SCl-90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130份,有效回收116份,回收率为89.23%。最终行为障碍患儿父母61例,正常儿童父母55例。
2 方 法 ①调查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y mpto m Checklist 90,SCL-90):症 状 自 评 量 表 是 由Der ogatis于1973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王征宇的中译版本。本量表共90个项目,涵盖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该量表包含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每项因子实行5级评分制,用以评定被试者近1周来的感觉,其中“1”代表无症状,“2”代表轻度,“3”代表中度,“4”代表偏重,“5”代表严重,各因子及总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各因子效度为0.77~0.99[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本研究采用龚耀先教授修订的中文版,包含88个条目,3个分量表(E、N、P)和一个效度分量表(L)。4个分量表分别为:E分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分量表测量情绪稳定性,又称神经质维度,P分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L量表主要测定被试作答的掩饰性[4]。②研究方法:采用团体调查的方式对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以及正常儿童父母进行现场调查,现场收回。测试之前,向被试说明问卷的填写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保密原则。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Pe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一般资料 其中父亲51例,母亲65例;城市父母70例,农村父母46例;父母是独生子女37例,非独生子女79例;有职业的父母78例,无职业的38例;初中文化22例,高中23例,大专47例,本科及以上34例。
2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1。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行为障碍患儿父母EPQ得分与正常儿童父母之间比较,在“神经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L-90得分比较,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以及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分析 见表2。将EPQ量表各因子和SCL-90量表各因子以及总分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总分均呈正相关。
1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行为障碍患儿父母在EPQ的“神经质”以及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和心理健康总分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上述结果均表明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人格的“神经质”特征表现较正常儿童父母强烈,而总体心理健康较正常儿童父母差,部分负性心理表现突出。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林雄标等通过EPQ测试发现社交恐惧症儿童的父母多为内向、神经质个性[5];刘漪等[6]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父母的精神质和神经质量表分高于正常儿童父母,同时SCL-90的量表总分以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曾玲芸等[7]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症儿童父母的各项因子(除强迫因子和敌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父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会通过教养方式传递给儿童,父母消极的人格特征和不良的心理健康对儿童的心理功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2],进而导致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就人格特征而言,父母的人格特征可通过基因遗传给子女,也可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子女。就心理健康而言,一方面,父母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稳定性和家庭气氛,心理健康不良的父母不能为其子女创造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从而导致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不良,从而出现行为障碍。另一方面,家长的期望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父母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人格、心理不健全的父母对子女抱有不适当期望和采取不良教育的可能性更大,进而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障碍。再者,行为障碍患儿父母由于担心孩子病情状况、预后、前途等问题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总之,儿童行为障碍与父母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行为障碍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
表1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EPQ及SCL-90得分的比较()
表1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EPQ及SCL-90得分的比较()
因子 正常儿童父母(n=55)行为障碍患儿父母(n=61) P精神质(P) 5.40±3.61 6.03±3.44 0.336内外向(E) 11.51±4.66 10.98±3.62 0.502神经质(N) 10.82±4.55 14.15±5.50 0.014掩饰性(L) 12.29±3.84 12.07±3.22 0.732躯体化 1.40±3.54 1.59±0.60 0.037强迫症状 1.72±0.47 1.92±0.69 0.067人际关系敏感 1.58±0.41 1.77±0.67 0.065抑郁 1.46±0.36 1.88±0.75 0.001焦虑 1.45±0.36 1.68±0.66 0.021敌对 1.61±0.52 1.84±0.65 0.034恐怖 1.32±0.40 1.49±0.57 0.063偏执 1.58±0.48 1.72±0.68 0.190精神病性 1.37±0.35 1.60±0.56 0.008心理健康总分 134.44±30.11 155.16±54.24 0.012
表2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r)
2 行为障碍患儿父母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相关分析发现,神经质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以及其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行为障碍患儿父母“神经质”得分越高其SCL-90各因子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差越差。人格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人格特征影响人对外界的认知过程、调节机制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交往方式和社会适应状况。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不良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因素,也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8]。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会表现出更多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长期处于这种负性情绪中会导致心理健康不良。行为障碍患儿父母需要面对患儿这个压力源,而具有神经质人格特征的父母在面对这种压力时,紧张焦虑的情绪会更为突出;且患儿的矫正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神经质的父母长期处于高张的紧张焦虑中,会严重损坏其心理健康。另外,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父母在照料患儿过程中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人格特征。
父母的人格和心理健康能影响其子女的人格、心理,本研究发现行为障碍患儿父母神经质的人格特征较正常儿童父母表现突出,且心理健康状况较正常儿童父母差,我们不能否认父母神经质及低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是儿童行为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可能性。本研究的发现为儿童行为障碍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方向,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地区及样本量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果在大范围推广前还需扩大样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
[1]王金道,刘 勇,郭念峰主编.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2.
[2]李 晶,张继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家长个性、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2):132.
[3]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增刊):31-34.
[4]龚耀先.修订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83:4-33.
[5]林雄标,胡赤怡.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的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3):157-161.
[6]刘 漪,杜亚松,赵志民,等.孤独症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6):602-603.
[7]曾玲芸,肖 融,张 伟.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父母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精神医学杂志,2007,20(6):346-347.
[8]孙彦启.行为障碍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8):36-37.